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玉环市中医院骨伤科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8周,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8周背伸跖屈角度,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评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VAS评分分别为(3.64±0.85)分、(2.06±0.54)分、(0.98±0.26)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4.15±1.12)分、(3.27±0.86)分、(1.5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7、8.169、8.327,均P<0.05),治疗8周后背伸[(15.84±2.68)°]、跖屈角度[(31.58±5.06)°],均高于对照组[(12.51±2.54)°、(28.54±4.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3、3.163,均P<0.05),治疗后6个月,AOFAS评分为(90.66±5.52)分,高于对照组的(82.41±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6,P<0.05),且观察组优良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8,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在常规功能锻炼基础上结合中药熏洗,可更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性,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骨折 踝关节 疼痛 医学,中国传统 中草药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化综合护理对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来我院就诊的 130名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的为对照组,双号的为整体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整体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综合护理。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来判断患者的膝功能恢复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膝功能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是整体组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整体化综合护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提升患者的疗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病人的满意度,这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整体化综合护理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微波康复理疗对骨关节损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 1期间接治的 80例上肢骨关节损伤患者为此演技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不采取康复理疗措施,研究组则采取微波康复理疗,对两组患者的运动上肢的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上肢评分要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关节损伤患者采取微波康复理疗,其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波康复理疗 骨关节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应用结果。方法:取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骨科收取膝关节炎患者共9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各47人,比较两组VAS评分变化差异、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数据具有统计数意义(P

  • 标签: []康复护理 膝骨关节炎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期并发关节僵硬对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选自本院接收的踝关节骨折后期并发关节僵硬患者中,5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期并发关节僵硬的疗效可观,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中药熏洗 推拿 踝关节骨折 关节僵硬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膝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关节线的位置与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关节线高度的控制逐渐引起术者的关注。关节线位置变化通过影响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等,进一步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关节线的测量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位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方法仍有较大争议。尤其是在膝关节翻修手术中,由于初次置换对骨性解剖标志的破坏,使关节线位置的确定变得更为困难。寻找一个可靠的解剖标志来定位关节线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翻修术中关节线位置的相关文献,从关节线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及翻修手术中关节线的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关节线升高和降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保留关节的保肢术(JPLS)治疗后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00年1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科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6~49(28.47±9.5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JPLS的17例患者为保留关节组,行假体关节置换术(JPRS)的17例患者为假体置换组。另外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我科患者陪护人员中17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8名、女9名,年龄18~50(29.83±10.25)岁。于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并对比较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下肢功能、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患者在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的分布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为(22.82±5.47)分,低于保留关节组的(27.12±1.69)分和正常对照组的(28.1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52, P<0.05);而保留关节组和正常对照组间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置换组、保留关节组、正常对照组IKDC评分分别为(59.71±11.73)、(76.18±9.73)、(90.41±7.61)分,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3.283, P<0.05)。(3)术后12个月SF-36评分结果显示,假体置换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保留关节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36量表中其他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分布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患者与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关节组的疼痛、满意度、支具辅助、行走、步态情况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与假体置换组在直跪、下蹲、膝关节弯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无疼痛、肿胀、绞锁、打软腿及一般情况下可进行的运动和上下楼、坐下从椅子上站起、向前直跑、用伤腿跳起并落地、迅速停止或开始等方面,保留关节组均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JPLS相比JPRS能给骨肉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对骨肉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评价,建议联合应用IKDC和SF-36等评价指标,以弥补MSTS功能评分的不足,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地反映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骨肉瘤 保留关节保肢术 股骨 胫骨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系统性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25例。A组予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予系统性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结果①B组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B组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A组SF-36各项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个月后A组Barthel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患者中应用系统化功能锻炼联合无痛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好,护理满意度高,应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功能锻炼 无痛护理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康复护理在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4月于我院康复科中接受治疗的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合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膝关节功能对比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Lequesen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干预后两组研究对象的Lequesen评分都有了明显的降低(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中医熏洗和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中医熏洗+中医护理),各3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对比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P

  • 标签: 中医熏洗 中医护理 膝关节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家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共计 60 例,单双号信封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分数以及膝关节功能分数均显著高于护理前(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分数以及膝关节功能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护理后两组的 VAS 分数显著低于护理前( 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 VAS 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膝关节损伤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家庭护理干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地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地缓解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膝关节损伤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 2019年 4月—— 2020年 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9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各有 45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家庭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家庭护理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家庭护理干预应用在膝关节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家庭护理依从性评分均进行提高,同时对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进行缩短,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在以后的临床中应该推广。

  • 标签: 家庭护理干预 膝关节损伤患者 术后关节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采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自体残留掌骨基底关节块带蒂移位修复累及掌指关节的手部复杂缺损、重建患手掌指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收治7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并累及掌指关节近端半关节缺损的病例,常规术前应用3D技术,在电脑上用3D软件模拟手术,并打印患手实体模型,根据掌骨基底关节面倒置移位后掌骨缺损大小,对拟用上臂骨皮瓣的骨量和形态进行预构。术中按拟定设计方案,利用残留掌骨基底关节面,带蒂转位至掌指关节缺损处,修复关节囊,重建掌指关节;同时切取上臂外侧骨皮瓣修复掌骨骨骼及手背软组织缺损。术后所有病例进行早期系统康复锻炼,定期观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1~4年,移植骨皮瓣存活良好,骨折一期愈合,患手伸屈活动功能及握力恢复满意,皮瓣痛、触觉恢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显示结果: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5.7%。上臂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患者对患手的功能和外观非常满意,并返回到日常工作岗位。结论应用3D技术进行术前预构,利用上臂外侧骨皮瓣游离移植联合残留带蒂掌骨关节面移位可精准、同期重建掌指关节功能并修复骨骼皮肤缺损,患手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为外伤性累及掌指关节的复合组织缺损的手功能重建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打印,三维 外科皮瓣 掌指关节 骨移植 组织移植 功能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外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肘关节骨折患者 40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成立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为 2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早期训练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外洗联合针灸的中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关节功能护肤情况显著好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外洗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肘关节骨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中推广与宣传。

  • 标签: 外洗 针灸推拿 肘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延续性护理对活动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加强锻炼,分析应用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活动期膝骨关节炎,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36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延续性护理,分析护理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压痛、肿胀关节数量以及晨僵时间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后的关节病活动度评分 DAS28 中,观察组为( 3.15±0.85 )分,对照组为( 4.678±1.12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好转,有利于关节功能锻炼的持续性控制,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结局,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活动期膝骨关节炎 关节功能 锻炼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措施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7年12月200例(259膝)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类风湿关节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于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进行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AROM)训练、平衡功能、步态训练及日常活动训练。根据术后膝关节残存屈曲挛缩角度,将患者分为轻度(≤15°)、中度(15°~30°)、重度(≥30°)3组。对比分析患者功能康复治疗前后的主动膝AROM及最大屈曲、伸直角度的改变情况,患者疼痛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比较术后残留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患者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本组男17例(20膝),女183例(239膝),年龄(57±13)岁,病程(16±10)年。与功能康复治疗前相比,患者出院时屈曲角度、伸直角度、AROM和VAS评分均显著改善(分别为76°±12°比112°±9°、12.9°±10.2°比2.4°±4.6°、63°±15°比110°±10°和3.7±1.2比2.0±0.4,t=39.0、15.1、41.3、21.2,均P<0.01)。康复治疗后,轻度屈曲挛缩中178例(80.2%)膝关节可完全伸直,中重度屈曲挛缩中17例(45.9%)可完全伸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1),总体治愈率75.3%。141例患者(70.5%)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前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均经对症处理,但中重度贫血与轻度或无贫血患者相比,住院时间较长[(13±5)d比(11±5)d,t=2.2,P=0.028]。结论功能康复训练是纠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残留膝关节挛缩的重要手段,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