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术已成为严重膝关节疾病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术后正确的康复和锻炼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对40例48膝TKA术后病人行早期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膝关节功能恢复 早期功能锻炼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病人 膝关节疾病 质量要求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灌洗后注射透明质酸钠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1年8月-2005年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1例(109膝),采用关节灌洗术加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同时配合以股四头肌为主的功能锻炼。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临床治愈54膝,显效39膝,有效13膝,无效3膝,优良率达85.3%,总有效率为97.2%。结论复制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易于操作。疗效确切。

  • 标签: 关节灌洗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透明质酸钠凝胶 股四头肌
  • 简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可以达到解除膝部疼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治疗目的.但术后的程序化康复训练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至关重要的一环[1].术后缺乏有效的康复训练或训练方法不当对手术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院于2001年5月~2003年1月,对24例患者(40个膝关节)施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了个体化的术后康复指导与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功能康复 护理 下地负重 行走训练 物理治疗
  • 简介:全膝关节置换(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不仅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也是患者重新获得功能独立的关键。Menard—Rothe等定义独立行走能力必须具备行走距离超过332m且步速达到80m/min。步速在1.22m/s以上是制订城市交通交叉通行信号的原则。行走功能差不仅增加了老年人在横穿马路时的危险,还增加了其反复跌倒的风险。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术前功能锻炼计划是否能提高晚期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全膝置换术(TKA)后早期的行走功能和步态参数,并探讨和制订一套合理的、包括术前锻炼计划在内的围手术期计划,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锻炼计划 术后患者 功能恢复 术前 早期
  • 简介:目前,影像医学对膝关节的研究总处于在伸直状态下探讨其正常及异常的表现。而事实上膝关节的屈仲运动不断发生其解剖功能变化,仅探讨其在伸直状态下的表现不能反应其全部功能解剖。而临床上常见膝关节处于某种状态下表现症状,这是因关节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大小、紧张、松驰及相对之间位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动态异常会导致关节经常处于某种状态产生临床症状。因此,探讨其功能解剖对临床具有极重要的价值。我们就2例正常膝关节屈伸16层螺旋CT动态解剖功能进行重建,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正常膝关节 功能解剖 多平面重建技术 HRCT 16层螺旋CT 临床症状
  • 简介:虽接受全髋或全膝关节成形术的多数患者通过常规的术后康复治疗可获得极佳的临床结果,而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实际功能障碍仍占患者的15%~20%。这些患者对标准的物理治疗方式没有反应,而需要采用超强的处理方案.这些治疗方案包括侵害性和非侵害性治疗。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这些功能受限的患者,评估采用定制的治疗方案治疗的结果。我们规定那些不直接与假体相关的软组织问题。通过X线片或通过本文两名作者(M.M.&G.E.)的专门检查排除了由于力线不良或松动等所有有关假体的问题。我们列出了继全髋关节成形术和全膝关节成形术后的几个功能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肌无力、肌紧张、肢体不等长和神经问题。

  • 标签: 全膝关节成形术 全髋关节成形术 术后康复治疗 术后功能 肢体不等长 临床结果
  • 简介:目的有不同病症的面部疼痛和头痛的病人往往同时伴有全身功能紊乱和患者个性特征的症状。本研究的目的:①在颞下颌关节病(TMJ)和其它类型的面部疼痛和头痛患者群中确定这些伴随症状的流行情况;②评估这些患者的个性特征和焦虑水平;③这些症状在被观察的这些人群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共有243人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71人有颞下颌关节关节囊内病变,52人有紧张性头痛,68人有偏头痛,26人有每天发作的慢性头痛,或者象躯体性异常的面部疼痛疾患。同时还评估了23种症状,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MMPI)和斯皮尔伯格焦虑(STAI)状态和性状调查进行调查和相关分数计算。组间的差异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T检验、logisistic回归分析,以张力性头痛为共同对照组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结果TMJ组有以下特点:①各组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低;②MMPI和STAI的数值明显偏低;③除了恐怖症和情绪性、转换性和压抑性MMPI特性外,几乎所有病状的比值比都小于1。面痛患者组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组绝大多数症状的发生率都比较高,MMPI和STAI的数值也比较高。结论有些类型的头痛和面痛和某些个性变化以及相伴的症状的存在有关,这些变化与慢性每日发作性头痛和面痛有着特殊的关联。与此不同的是颞下颌关节的囊内病变显示,伴随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并且有正常的个性特征。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头痛 面部疼痛 个性特征 伴随症状
  • 简介:总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对19例20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断裂,术后3个月17例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和1例发生肢体肿胀,近期效果良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关节病的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术,共76例96膝,术后使用被动活动器(CPM)锻炼,并进行主动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术后2年以内优良率83%,术后2年以上优良率71%.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关节镜术后早期使用CPM进行主动活动,具有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的优点,并且康复护理对保证关节镜术后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病 关节镜清理术 康复护理
  • 简介:关节内损伤指涉及关节结构的骨、软骨和关节内软组织包括韧带、软骨盘、滑膜等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传统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由于其局限性常导致关节失稳和创伤性关节病变.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开始用于诊治急慢性关节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理论和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关节镜设备和器械的改进,关节镜更广泛地应用于诊断和治疗急性关节创伤、关节内骨与软骨骨折、关节内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肩关节损伤等方面.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关节内损伤 关节镜 微创外科 关节内骨 软骨骨折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根据骨性关节炎特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指导;术后除观察术肢情况外,加强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满意手术效果,膝关节肿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术后未出现关节内血肿、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关节镜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病.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疗法及手术疗法.保守疗法主要是采用镇痛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物理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或职业,当这些方法不再能缓解疼痛症状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手术治疗
  • 简介:为寻求股骨头坏死再修复的客观规律,近20年来,我们从生物力学观点出发,依据骨科生物力学基础原理,并通过临床实践、跟踪观察、回顾性研究,及分析多种疗法优缺点基础上,探讨了股骨头坏死治疗中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即(1)治疗中髋关节受力状态需相对稳定;(2)要给予适时、适度的力环境:(3)要使之获得再造应力,我们将上述三原则称为“髋关节修复准则”。它不仅是判定股骨头坏死疗法是否符合骨修复规律的客观标准,也为股骨头坏死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临床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笔者通过1627例临床观察,疗效较为满意。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科生物力学 临床观察 回顾性研究 髋关节修复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