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年龄≥65岁约为2.0%,年龄≥85岁约为4.0%,成为排名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之后的第三大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也是心脏瓣膜置换最常见的原因。在治疗方式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治疗方式,术后如何护理也成为了重要的一点。因此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为护理尖瓣主动、三和肺动脉置换术的护理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主动脉瓣 二尖瓣 肺动脉瓣 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5尖瓣生物置换术手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以提高生物瓣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105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77,女28;年龄44-79(62??4士12??2)岁.置换生物瓣膜129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5,房/室问隔缺损修补术3.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2,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各1.院外随访12个月-11年,获访95,随访率90??48%.随访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提高操作技巧,早期并发症的及时诊断防治,术后进行合理抗凝,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关键词尖瓣疾病,瓣膜置换术,生物瓣膜,临床应用Retrospectivestudyofclinicuseonresultofapplicationof105caseswithmitralbiovalvesTangPei-zhe,DongMing-feng,MaSheng-jun(Departmentofcadiacsurgery,LiaochengPeople’sHospital,Liaocheng,Shandong25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of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biovalve??Methods105cases77casesofmale,28female;aged44-79(62??4±12??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尖瓣主动置换术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分析,提示在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因患者个体差异大,存在基因多态性,影响因素多,故药物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可能存在与说明书和文献不符的现象,提示临床药师在进行华法林的用药监护和用药指导时,注意监测INR,同时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避免和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用药指导
  • 简介:【摘要】 目前外科开胸换手术中使用的多为生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物衰败不可避免。经导管“”技术已成为治疗外科生物衰败的有效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再次手术的比例明显升高。次开胸手术通常面临着比第一次手术更大难度和风险,病死率明显上升,而“”技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创伤面积,病人恢复期缩短。本文针对1 经心尖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标签: 瓣中瓣 生物瓣置换术后 经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单叶卡尖瓣机械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尖瓣机械置换术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杨女士患心脏病多年,不久前因胸闷、喘憋等症状加重,到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治疗。该院专家为患者进行了相关检查后,病情明确,主要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三支血管病变)、尖瓣重度返流。患者病情严重,入院后在救治过程还多次心绞痛发作,数次心衰,心功能极差,同时还伴有肺炎、糖尿病、多发脑血管腔梗等病症。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二尖瓣置换术 搭桥 北京友谊医院 血管病变 心绞痛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对比外科主动置换术(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预后。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于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的文献,筛选对比评估TAVR和SAVR治疗主动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及1、2、5年的全因死亡率、卒中发生率、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起搏器置入、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11 712患者,其中接受TAVR治疗6 007,接受SAVR5 705。高质量研究4篇,中等质量研究13篇。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接受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个月,TAVR组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28,95%CI 0.21~0.38,P<0.001),全因死亡、卒中、起搏器置入与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1年,TAVR组的全因死亡率(RR=0.85,95%CI 0.74~0.97,P=0.01)及新发心房颤动率(RR=0.28,95%CI 0.20~0.39,P<0.001)低于SAVR组;但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1.79,95%CI 1.11~2.89,P=0.02),而两组的卒中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2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高于SAVR组(RR=2.23,95%CI 1.28~3.86,P=0.004),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6,95%CI 0.38~0.56,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卒中及再手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VR和SAVR治疗后随访5年,TAVR组的起搏器置入率(RR=1.89,95%CI 1.13~3.17,P=0.02)及再手术率(RR=3.64,95%CI 1.75~7.58,P=0.000 5)均高于SAVR组,而新发心房颤动率低于SAVR组(RR=0.45,95%CI 0.37~0.55,P<0.001),两组在全因死亡及卒中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VR术后全因死亡率和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SAVR,对于主动狭窄患者其为一种优选治疗方式。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试验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心原性休克是经导管主动瓣膜置换(TAVR)围术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主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 ECMO辅助下返回病房,但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后置入Impella。患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与ECMO相比,Impella可直接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有助于瓣膜病合并循环障碍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体外膜肺氧合 Impella
  • 简介:摘要症状性单纯重度主动反流(AR)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主动置换术,但对于解剖合适的高危患者,使用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是合理的。该文报道一高危单纯AR合并腹主动瘤患者成功经颈动脉行TAVR的病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颈动脉
  • 简介:摘要总结了32尖瓣置换术后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对疾病的发展要有预见性观察,以维护患者呼吸循环等全身系统稳定,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应急措施,使患者获得优质护理服务,尽早康复。

  • 标签: 二尖瓣置换 普通病房 护理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漏(PVL)是经导管主动置换术(TAVR)的常见并发症。该文报道1TAVR术后发生PVL的老年患者,再次行TAVR联合PVL介入封堵术,手术成功,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无人工反流,轻度周漏。“”技术是TAVR人工瓣膜衰败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有经验的中心可以选择介入封堵处理严重PVL。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瓣周漏 介入封堵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置换术,但术后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置换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白塞病
  • 简介:摘要经导管尖瓣置换术被公认是治疗高龄高危主动疾病的有效方法。我们采用国产J-Valve瓣膜,应用技术成功救治2尖瓣生物衰败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尖瓣反流消失,未见周漏,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缩小,三反流量显著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在尖瓣生物衰败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中,采用国产J-Valve瓣膜行技术,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其长期效果尚需要大宗的病例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系统评价尖瓣成形术(MVP)与尖瓣置换术(MVR)治疗风湿性尖瓣心脏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治疗的178患者,按所行术式分为MVP组(29)和MVR组(149),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两组患者在术中指标、术后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设备应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VP组病死率低于MVR组(χ2<0.05)。术后MVP组跨压差及反流严重程度高于MVR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风湿性尖瓣瓣膜病的患者,行MVP治疗可以取得与MVR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死亡风险更低。对于尖瓣反流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MVR手术,或在MVP基础上行周修复术降低术后反流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生卡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此类患者需再次行非心脏手术时,该并发症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报道1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及术后发生卡的管理过程,最后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麻醉管理的经验与不足进行讨论,供临床借鉴。

  • 标签: 二尖瓣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卡瓣 俯卧位 腰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尖瓣置换术的临创治疗的方法与传统的尖瓣置换(正中开胸直视手术)手术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术后复查左室射血分数、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将2015年20风湿性尖瓣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组),此20患者进行了传统正中开胸尖瓣置换手术,2016年20里风湿性尖瓣病变患者坐位试验组(微创组),此20患者进行了微创尖瓣置缓手术.两组患者均与手术后顺利渡过脱机拔管,转会普通病房,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1.07天,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减少2454.88元,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相对提高了5.7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4.6%。结论微创尖瓣置换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具有两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临床观察 术后住院天数 术后住院费用 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