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内脏反位症是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病原因不明,现有研究报道主要以全内脏反位症伴有内科相关疾病,代表学说主要有家族遗传学说、胚胎期脐带扭转学说、原发性纤毛障碍学说等。本文旨在对其可能发病机制以及目前疾病发现进行综述。

  • 标签: 全内脏反位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钨酸钠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的影响。方法用谷氨酸钠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分为5组,模型组、钨酸钠低剂量组(0.3mg/ml饮水)、钨酸钠中剂量组(0.7mg/ml饮水)、钨酸钠高剂量(2mg/ml饮水)和奥利司他组(120mg/kg灌胃),每组7只,连续给药6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的腹围和体腹腔内白色脂肪组织的湿重。结果钨酸钠能减少MSG诱导肥胖小鼠腹型肥胖的程度及腹部白色脂肪的重量(P<0.05,P<0.01)。结论钨酸钠能显著减少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内脏脂肪重量。

  • 标签: 钨酸钠 肥胖 小鼠 内脏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脏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级临床本科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剖学双语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实践,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英文题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在内脏学双语教学中较传统模式的双语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内脏学 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对比在癌性内脏痛中采取盐酸羟考酮和硫酸吗啡控释片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次笔者将研究对象选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纳入收治的52例癌性内脏痛患者,分组法选为随机法,将予以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患者选为参照组,将予以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患者选为实验组,观察经不同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VAS评分、解救药物用量。结果与参照组数据指标比较,实验组癌性内脏痛患者VAS评分、解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具优势,P<0.05,统计学显示数据计算分析意义。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应用在癌性内脏痛中的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研究中显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更具有优势且治疗效果更突出。

  • 标签: 盐酸羟考酮 硫酸吗啡控释片 癌性内脏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结合翻转课堂的内脏学双语教学实践探索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双语教学模式。方法随机将本院2018级临床本科1班和2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解剖学双语教学实践,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基础上的双语教学实践,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总分、英文题型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在内脏学双语教学中较传统模式的双语教学可以明显地改善教学质量。

  • 标签: 内脏学 翻转课堂 双语教学 系统解剖学
  • 简介:内脏反位(situsinversustotails,SIT)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全内脏反位合并肾脏肿瘤病例临床上更为少见[1],异常的脏器和血管分布往往增加了此类患者的手术难度,对于采取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则尤为困难[2]。我们近期收治1例全内脏反位同时伴有右侧肾脏肿瘤患者,对其采用腹膜后途径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下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检索文献国内尚未有类似报道。

  • 标签: 全内脏反位 先天性畸形 腹腔镜 肾脏肿瘤 肾切除术
  • 简介:  剧烈运动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气象条件和教学训练或比赛情况而定,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 标签: 运动损伤预防
  • 简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9例,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及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逆行岛状皮瓣12例全部成活

  • 标签: 指尖损伤 损伤修复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分析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腹部损伤 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 2019 年 8 月 我院 收治的 110 例 腹部损伤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 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 55 例。对照组 患者 实施 传统 的 手术治疗 以及常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 患者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 以及 相应的护理配合。 比较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PT )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APTT )恢复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 PT 及 APTT 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 0.05 )。 结论 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 可以显著降低 腹部损伤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尽快的恢复,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价值较高 。

  • 标签: 腹部损伤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应用效果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在急性肺损伤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病理损伤。方法选择清洁型大鼠3月龄20只(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约(220±5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简称K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10只,简称L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6mg/kg使用大鼠左肺进行灌洗取灌洗液,使用大鼠右肺下叶进行病理学观察,使用大鼠右肺上叶及中叶进行NF-KB测定。结果模型组(L组)肺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肺泡及间质出血、肺不张、透明膜形成5个检查项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K组)。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模型组(L组)均检测出肺组织NF-KB阳性;空白组(K组)未检测出TNF-a阳性,检测出1例(10.0%)IL-1β阳性,模型组(L组)检测出2例(20.0%)TNF-a阳性,检测出7例(70.0%)IL-1β阳性,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对肿瘤及肺部炎症有正向相关意义。

  • 标签: 大鼠 急性肺损伤 肿瘤 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013年5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14例小儿胰腺损伤患儿的诊断与治疗。结果14例患儿经病史、B超、CT均确诊,诊断结果显示9例患儿为单纯性胰腺损伤,5例胰腺损伤合并腹部钝性伤。14例患儿的治疗上,8例患儿行非手术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实施腹腔穿刺引流,2例实施胰腺囊肿空肠吻合,2例实施胰腺囊肿胃吻合。所有患儿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小儿胰腺损伤,采取B超与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诊断疾病,对疾病,可根据患儿损伤程度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以彻底治愈。

  • 标签: 小儿胰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Lisfranc损伤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到2016年9月我科共有10例Lisfanc损伤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50.5岁,损伤按照Myerson分型,A型7例,B型2例,C型1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材料包括克氏针和螺钉及钢板。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周-14周,平均12.1周。术后均随访6-12个月,仅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没有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达到90%。结论对Lisfanc损伤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和临床疗效。

  • 标签: Lisfanc损伤 切开复位 内固定 AOFAS评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9-01韧带是让身体内部的骨块相互连接的结缔组织索状物,其余弹性纤维紧密并行。当身体出现过度运动或者是非生理性运动的时候,限制关节活动的韧带就会受损,严重会伤及到关节软骨以及半月板、滑膜组织,这是比较常见的损伤。韧带在拉伤之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并且可见皮下组织的青紫区域。因此韧带拉伤之后的正确处理韧带损伤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正确或者是发展成为慢性疾病,会出现遗留功能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很容易就会损伤。治理不当的话也会引发创伤性关节炎。治疗的方式应该要尽快确诊早期处理,然后做好全面修复。1韧带拉伤人体在负重活动或者是体位变换的时候、肌肉、韧带以及筋膜、滑膜等受到牵扯,当关节扭转或者是肌肉骤然收缩的时候,可导致少数纤维被拉断、小关节微动错位并且错缝形成拉伤,韧带拉伤一般是劳动或是在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的活动超出正常的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拉伤,也被叫做是关节韧带扭伤。对于人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说,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拉伤的是膝关节、手指关节、踝关节。韧带拉伤之后的检查要及时,且韧带受伤之后会存在小血管破裂出血,局部疼痛或是肿胀,组织内出血或是血肿,活动障碍的情况,在进行检查的时候牵拉韧带有明显的疼痛,如果韧带完全断裂影响关节的稳定性的话,就需要进行MRI检查。一般检查的情况主要有韧带断裂、韧带扭伤以及韧带挫伤的情况。韧带断裂是在做超出了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之后导致相关的韧带被牵拉而引起的撕裂以及完全断裂的情况,韧带的损伤常常伴随着扭伤以及骨折。韧带扭伤是在四肢关节或者是身体部位的软组织之间的损伤,如腰部、膝盖、肩、腕部、肘部、髋部等,临床的主要表现是损伤部位的疼痛严重以及关节活动受到限制。而韧带挫伤是在一般的活动中力度过大而导致的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动作,韧带的损伤不严重并且会出现红肿的情况。2治疗原则韧带拉伤的治疗有以下几点:(1)积极进行早期的修复治疗,避免拖延之后形成更加严重的功能障碍。(2)马上停止运动或是劳作,不能够让已经受伤的关节再活动。(3)使用冰块或者是具有冷敷效果的物体来减轻疼痛感。低温可以减少血液循环。冷敷的时间保持在15~20分钟之内且一天保持3~4次。(4)受伤的部位使用绷带之内包扎可以减少出血,出现淤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大邑县人民医院刘红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先进。目前,去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越来越多,骨科患者的病种多且复杂,所以,在骨科的护理中,为了确保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首先要对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些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在基于一定的基础上应作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骨科护理隐患问题所给患者带来的不好影响,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急诊外科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术式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体温( 4.6±0.6) h恢复、乳酸( 11.9±0.1) h清除、 APTT( 4.9±0.2) h恢复、 PT( 3.8±0.3) h恢复、死亡率 0、并发症发生率 4.2%、满意度 95.8%。对照组体温( 10.8±1.0) h恢复、乳酸( 25.8±0.6) h清除、 APTT( 20.7±1.4) h恢复、 PT( 24.1±1.5) h恢复、死亡率 20.8%、并发症发生率 25%、满意度 62.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实施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可有效促使急诊外科腹部损伤患者症状缓解,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满意度。

  • 标签: 损伤控制 护理配合 急诊外科 腹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