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活检下切除病理诊断胃上皮瘤变(GIEN)的差异。方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3例GIEN患者,均行内活检下切除病理诊断,以内下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活检下切除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活检结果显示,53例GIEN患者中,LGIN14例,HGIN31例,ECG8例;切除病理检查结果显示,LGIN为8例,HGIN为23例,ECG为22例。结论与下切除病理诊断相比,活检GIEN的诊断效果较差。

  • 标签: GIEN 内镜活检 内镜下切除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护理方式,进一步提升手术的顺利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消化镜中心采取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检查过程中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护理以及术后预防性护理等措施,分析检查情况。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穿刺时间为(23.23±2.29)min,患者无大出血或者穿孔等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结论:给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顺利性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方式,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护理方式开展。

  • 标签: []内镜超声引导 细针穿刺活检术 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上消化道活检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670例下取活检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进行观察,总结活检的护理体会及术中配合要点。结果670例活检患者,669例活检成功,1例因取材不当,下高度怀疑胃癌,而病理为阴性,需再次行内活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穿孔或大出血。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医护配合默契,术后正确处理标本是活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提高了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内镜 上消化道活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下上消化道活检术的配合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2年12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0例行内下上消化道活检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100例应用综合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内下上消化道活检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方法具有较高效果。

  • 标签: 内镜下上消化道活检术 护理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内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方法:对已经在内超声引导下行过细针穿刺活检术的 30 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和预防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检查,其中 25 例患者病理结果呈阳性,且未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 例患者穿刺时出现穿刺点渗血状况 ( 3.33% , 1/30 );对此类患者采用电凝进行止血后病症明显得到好转 。 结论:在内超声引导下实施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诊断胰腺疾病,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护理工作是保证检查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活检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活检钳两种清洗消毒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条活检钳(为胃镜和肠活检钳),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条,对实验组采用超声波清洗的消毒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而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和消毒。两组均完成后对其进行细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相比,使用超声机器进行消毒的实验组细菌菌检的合格率为100%明显高于使用手工方法进行消毒的对照组(80%),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超声清洗消毒可以明显减少细菌感染,提高临床感染控制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内镜活检钳 手工消毒 超声消毒 细菌感染
  • 简介:随着消化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胃镜、结肠、小肠、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的诊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类消化技术不同,胃镜、结肠或小肠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的组织细胞标本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靶向活检,应用于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使用随机平行方式,将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撷取的60例早期胃癌检查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30例。观察组接受放大内+窄带成像技术靶向活检,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检查,观察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84%,对照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6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诊断中,实行内+窄带成像技术靶向活检,可提高胃癌检出率,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靶向活检 早期胃癌 诊断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活检用于诊断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49例宫颈上皮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患者行阴道活检和宫颈锥切术,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评估阴道活检诊断CIN的准确性,分析术后病理级别增加的相关因素。【结果】249例患者宫颈锥切术确诊炎症8例,CINⅠ45例,CINⅡ60例,CINⅢ134例,浸润癌2例。阴道活检诊断CIN的总符合率为61.8%。阴道活检对诊断高级别病变的灵敏度为96.94%,特异度为75.47%,阳性预测值为82.61%,阴性预测值为68.42%。阴道检查不充分、阴道下宫颈病变累积多个象限、活检时有多个高级别病变与术后病理级别增加相关(P〈0.05)。【结论】阴道在识别CIN中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阴道下取材的局限性,阴道活检病理确诊CIN尚不够准确。因此,对于一些高级别病变的患者需要进行宫颈锥切明确诊断。

  • 标签: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 简介:目的明确胃息肉通过活检是否可以得到准确的病理结果,并探讨胃息肉的癌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21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行内下息肉电切术的患者资料,对比研究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组织的病理差异。结果121例患者共检出148枚胃息肉,男女比例1∶1.75,平均年龄(55.5±11.0)岁;胃息肉平均大小(0.9±0.4)cm,山田分型中以Ⅱ、Ⅲ型胃息肉多见;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的病理学差异率为27.0%,其中148枚胃息肉中有3枚在电切后诊断为息肉癌变,癌变率为2.0%。结论下胃息肉活检与电切术后标本之间的组织学诊断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下胃息肉活检并不能代表整个息肉病变,易误诊、漏诊癌变息肉。胃息肉有恶变潜能,虽然腺瘤性息肉恶变多见,但仍不能忽视增生性息肉恶变情况。

  • 标签: 胃息肉 胃肿瘤 消化内镜 钳夹活检术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在阴道下的异常图像表现,并通过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6例阴道下醋酸反应异常和碘试验阴性的病例有针对性进行活检。结果检出宫颈疾病32例,包括低级别病变6例,高级别病变26例,宫颈原位癌1例。结论阴道指导下进行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减少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为宫颈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靠、方便的诊断依据,同时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活检

  • 标签: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阴道镜检查 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20例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14例获得阳性病理结果,未发生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1例患者于穿刺时发生穿刺点渗血(5%,1/20),通过电凝处理好转。结论在胰腺疾病的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好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是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超声内镜 细针穿刺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活检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1日活检确诊GIST病例,复阅HE切片、整理免疫组织化学、基因检测结果,记录临床治疗经过。结果共计检索出GIST诊断记录4 095例,其中活检发现肿瘤组织67例,占比1.6%。男性48例,女性19例,男女比2.5∶1.0;年龄31~90岁,平均61岁;胃59例,十二指肠8例。梭形细胞型47例,上皮样型14例,混合细胞型6例。免疫组织化学DOG1阳性100.0%(64/64),CD117阳性98.4%(62/63),CD34阳性87.5%(56/64),S-100蛋白阳性3.6%(2/56),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12.1%(7/58),结蛋白阳性12.3%(7/57),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阳性4.0%(2/50)。依据形态学评估34例可归为恶性GIST。初诊考虑为低分化癌3例,均为上皮样型GIST,另有4例梭形细胞型GIST由于肿瘤细胞数量较少,初诊时无法明确或漏诊。在67例病例中,26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38.8%(26/67),活检后2例患者失访;33例直接手术,手术患者仅2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率6.1%(2/33);16例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及手术,这部分患者10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0/16;16例持续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患者中,14例活检组织行基因检测,检测比例14/16。结论活检诊断GIST的比例很低,对于绝大多数的活检材料是能够完成准确的病理诊断和辅助检查以指导临床治疗。上皮样型GIST有迷惑性,梭形细胞型GIST少数易漏诊,了解病史、查看记录有助于避免陷阱。行分子靶向治疗者,完善基因检测,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活组织检查 基因表达 基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下定位活检诊断宫颈上皮瘤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行阴道活检检查患者,阴道检查存在异常状态,基于阴道下,直接提取组织,用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阴道和宫颈组织学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基于检验后,45例患者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呈现出醋酸白上皮、异型血管、白斑等病变症状,且以醋酸白上皮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适时进行阴道活检,为尽早诊断治疗提供依据,避免患者发生宫颈癌。

  • 标签: 阴道镜 定位活检 宫颈上皮内瘤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阴道(EC)下活检对宫颈上皮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归纳总结共我院近3年来400例TCT结果异常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0例,分别行3、6、9、12点常规活检和阴道活检,并根据已确诊的CIN的程度及患者的选择和病变部位、范围,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行常规活检的200例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82例,CINI34例,CINⅡ23例,CINⅢ27例,宫颈癌34例,200例在电子阴道下行宫颈活检的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18例,CINI57例,CINⅡ48例,CINⅢ51例,宫颈癌26例。结论阴道活检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阴道下定位活检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电子阴道镜下活检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