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16省2428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农户资金需求以及借贷行为偏好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认知、意愿、申请、获贷四方面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行为。结果表明:短期而言,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农户需求不高;但长期而言,外源正规借贷偏好的农户借贷特征有向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的趋势,保障了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认知程度很低,信息不充分是阻碍现有农户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的发生率低,且多为短期小额借贷为主,多用于农业生产或者人力资本投资上,各试点模式的具体操作不同,因此在抵押物要求、利率以及交易成本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 标签: 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借贷行为 信贷配给
  • 简介:本文以辽宁和河南两省237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抵押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抵押意愿受农户年龄、外出打工经历、农地总面积、土地流转意愿、收入来源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户 土地承包经营权 抵押 意愿 影响因素
  • 简介:<正>冀东山区的丰润县王官营镇北黑山沟村的郑长春、郑福云父女,1985年承包了村南一个叫龙八洼的600亩荒山,至1995年已全部绿化,并在山脚下开荒造田8亩多,栽植了370多株果树。此外,他们还利用梯田隙地种植粮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农户承包 冀东山区 村委会 纯石灰岩山区 林业局 经济效益
  • 简介:摘要: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是在乡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实现农村土地要素合理配置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实现农民财产权的必然路径。本文对对安徽省定远县282个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的意愿进行调研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结合调查,应从充分尊重农户意愿、设计退出政策、构建多元退出补偿机制及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等方面,着力推进农户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

  • 标签:
  • 简介:我国现行法之所以未遵循法律逻辑将土地承包包含于土地承包经营之中,既导源于特定的制度基础,也受制于薄弱的理论研究。法学界对“三分置”中土地承包的“三种”不同解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其应为一种兼具身份性和财产性的成员。“三分置”中土地承包的权利构造,要明确其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土地承包的“配置主体”是个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体现公平的价值取向;土地承包的“行使主体”是团体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户”,承载效率的目标定位。土地承包内容由其权利性质和制度功能决定,故应包含承包请求承包收益承包监管等权能。

  • 标签: 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权利构造
  • 简介:着眼于农地“三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以既有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所有权-用益物”之他物生成逻辑的拓展,土地经营得以建立源自“用益物一次级用益物”的权利架构.土地经营是土地承包经营人设定的次级用益物,其生成是土地承包经营人行使其用益物的结果,分置出土地经营的土地承包经营即为土地承包.通过扩大解释《物权法》第117条中“动产”的含义以及登记技术信息化对物类型和内容的扩容,物权法完全可以容纳土地经营这一新型物.“成员说”对土地承包性质的阐释,“总括权利说”“两说”“债权说”对土地经营性质的阐释都有偏颇之处,并可能引发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 标签: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权利用益物权
  • 简介:2019年1月1日施行修改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三分置"制度,实现了由过去的"二分离"到如今"三分置"的合理性转变,为放活承包地经营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了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但当前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仍然面临流转耕地质量下降,行政权力干预流转环节,流转主体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责任机制,深化土地流转环节放管服改革,建立流转主体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等基本途径,健全农户承包地流转机制,放活承包地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乡村振兴。

  • 标签: 承包地流转机制 土地经营权 乡村振兴
  • 简介:中国农村改革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土地承包经营,实质是从责任制度到产权制度的演进过程,产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赋予了农民财产权利。在此基础上之上,中国农村改革下一步制度演进的逻辑走向应是从财产权走向企业制度,从形式上体现为从承包农户到家庭农场的制度演进过程,而以个人独资企业为基本企业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则是中国农村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适选择。

  • 标签: 承包农户 财产权利 家庭农场
  • 简介:分置满足经济发展的流动性需求和农业大国的稳定性需求,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土地经营是权利用益物,其主体无承包主体之身份性,其内容与承包有交叉。承包应当命名为土地承包经营。经营应当命名为土地经营,在修缮民法典物编时加入独立章节规定。

  • 标签: 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 简介: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土地承包经营抵押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生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抵押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抵押,但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抵押已是暗流涌动,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抵押,势在必行。

  • 标签: 土地承包经营权 权能 抵押
  • 简介: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分离后形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以及经营"三分置"格局。农村土地承包以及经营的分离是原有承包经营中一部分权属的流转,与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有很大的不同,这属于保留性流转,而不是整体性的流转。在线性法律的要求下,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方式不仅仅是承包以及经营的分离的选择方案,只有抵押、入股以及信托等才是进行承包以及经营分离的最佳选择方案。本文将从第一次土地改革展开研究分析,以供借鉴。

  • 标签: 农村土地 承包权 经营权 所有权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林地流转逐渐成为在新时期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克服林地家庭分散经营缺点的重要途径。集体林制度改革后,农户参与林地流转,一方面可实现林地资源的资产价值,使农户获取流转收益;另一方面,有助于分散的林业生产要素得以汇集,实现林业的规模经营。本文就集体林制度改革的农户林地流转问题展开探讨。

  • 标签: 集体林权制度 改革 林地流转 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农户是林地使用流转的重要主体。规范和推进林地使用流转应当充分尊重农户的流转意愿。本文基于农户微观视角,运用江西铜鼓县和靖安县77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林地使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因素、农户是否以非农收入为主、流转是否容易以及林地地块数量因素对农户的林地使用转出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流转是否容易、农户是否以非农收入为主、户主年龄、林地地块数量因素对林地使用转入意愿影响显著。本文还提出了尊重农户意愿、保障农户收益、提高农户的非农收入水平、加强政策引导、稳定林、完善流转市场及相关机制、考虑地区差异等建议。

  • 标签: 使用权流转 农户林地 因素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