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与《刑法修正案(九)》配套的贪贿类犯罪司法解释第十八条体现了追缴赃物"继续性"的本质特征。针对当前追缴赃物"继续性"司法现状和现实困境,可通过明晰追缴赃物"继续性"立法适用与定罪量刑关系;尽快出台与刑法配套的追缴赃物工作细则;建立巨额资金流转实时化、国际刑法管控及其预警防御机制;建立财产申报机制及审核监管机关等举措,真正实现立法公正实质观下刑罚的威慑作用和司法效率观下打击和遏制贪污贿赂类犯罪之目的。

  • 标签: 追缴赃物 贪污贿赂犯罪 “继续性” 立法与司法
  • 简介:近日,经神木经侦大队的缜密组织实施,薛某爱合同诈骗案告破。该队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追回赃物赃款20余万元。经查,受害人尚某岗2015年8月份通过朋友刘某钊介绍认识福建人薛某爱,其自称是“大连X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负责神木某煤矿2号自燃火烧隐患区治理项目的开采,签订供油协议。但在受害人垫付保证金后,与薛某爱失去联系。

  • 标签: 诈骗案 神木 合同 犯罪嫌疑人 国际贸易 治理项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刑事推定是集程序法与实体法理论于一身的特殊问题。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推定制度的产生以严格责任制的发展为基础,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逐渐自我完善。我国刑事推定的理论探讨深受英美法系“重程序而轻实体”的影响,多将刑事推定纳入程序法学的范畴,忽略了实体法推定责任规范的司法适用对证明责任分配等的程序启动功能。在我国的刑事立法现状中,实体法上以推定责任代替严格责任入刑,而程序法上却只有无罪推定原则,立法者对推定规则的程序适用采取的是默许态度。在刑事推定规制路径的重构上,立法犯罪圈的划定应以人本主义理念为价值导向;刑事推定立法技术的归正,应严格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以平衡人本主义理念导入与立法价值择取之间的冲突为技术标准。

  • 标签: 刑事推定 犯罪构成要素符合性 严格责任 推定责任 无罪推定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与刑事政策出罪的确立刑事政策并非“刑法不可逾越的屏障”,这是当前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清理所得出的初步结论。不论是否定“李斯特鸿沟”,还是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均反映刑法理论界开始关注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的沟通机制。在德国.罗克辛所构建的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将刑事政策深深烙印在罪责评价中:

  • 标签: 刑事政策 司法判决 出罪 方法论 犯罪论体系 沟通机制
  • 简介:宁波海事法院刑事司法第一案的审理和宣判标志着中国海事法院的案件管辖改革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案的审理初步验证了管辖改革在充分发挥海事法院专业优势,保障关联海事案件得到统一、高效司法裁判,彰显司法权威,遏制海上犯罪方面的初衷。未来改革试点的推进需要在海事刑事案件的内涵和范围界定,从刑事审判的人员和硬件保障以及公、检、法部门配套工作机制的建立三方面着手构建常态化机制。同时,本案的裁判也暴露出当前中国刑事立法在船员刑事责任特殊性考量上的缺失。包括船员刑事责任在内的涉海刑事立法缺陷宜通过在涉海法律中规定附属刑法的方式加以完善。

  • 标签: 海事刑事案件 管辖改革 船员刑事责任 涉海刑事立法
  • 简介:现实生活中,刑事犯罪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破坏,如何修复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所引起的现实危害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社会发展主题即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结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关乎到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对刑事司法功能的重新定位,即刑事司法的功能不仅仅是惩罚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对于危害结果的消减后所到达的状态,一直存在争议,其能否被完全消灭还是削弱,将做一番论证。

  • 标签: 危害结果 社会关系 侵害
  • 简介:刑事缺席审判是在被告人缺席时进行的审判,由于它本身存在的缺陷而迟迟未写入我国刑事诉讼法,但为了权衡刑事诉讼的各项价值,为了严打腐败犯罪、追逃追赃,为了使法律更加尊重人性、体现人性,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将会成为必然,而它本身存在的缺陷可以通过严格限制适用条件、适用情形,规定有利于被告人的适用原则,以及完善的保障措施来弥补。

  • 标签: 刑事缺席审判 腐败犯罪 保障人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刑事立案监督,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依法对刑事立案主体受理、审查立案材料、调查、审批、决定立案等全过程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依法建立健全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能够保证立案机关正确行使立案侦查权,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却存在着立案监督范围不明晰、程序不健全等困境,为保证立案机关完整行使立案监督权,应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程序,设立专门刑事立案监督机构等,确保刑事立案监督的科学合理性。

  • 标签: 刑事诉讼 立案监督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证据认定科学化时代的今天,刑事实务对鉴定意见的依赖程度之深可见一斑。念斌案是破除鉴定意见的神话传说的有力标杆,从证据法理论上来讲,“不科学”的鉴定意见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作为科学证据的鉴定意见的相关性、合法性和客观真实性,从而严重影响到实践中对具体案件罪与非罪的认定。鉴于中国缺乏成体系、完善的鉴定制度的现实状况,短时间构建完整统一的鉴定体制不具有现实性,因此以线代面,从审查起诉阶段的实质审和庭审质证程序的规范上来入手,不失为一种好的路径选择。

  • 标签: 科学证据 鉴定意见 错案 庭审质证
  • 简介: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含义进行了细化,增加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规定,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理解不一。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杨宇冠教授撰写的《论中国刑事诉讼定罪证明标准——以排除合理怀疑为视角》一文旁征博引,

  • 标签: 刑事证据 证明标准 《刑事诉讼法》 排除合理怀疑 中国政法大学 专题
  • 简介:侵犯财产类犯罪中有很多都存在着非法占有行为,它们分散在不同的财产犯罪、金融诈骗罪和贪污等罪中,有待被制度化。笔者就如何认定非法占有行为展开了论证研究,从非法占有这一概念入手,研究它的主观方面一非法占有目的,以及它的客观方面一非法占有行为、发挥非法占有行为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联合认定犯罪的优势:

  • 标签: 刑事司法认定 非法占有目的 非法占有行为
  • 简介:保障辩护权的行使,促进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公正和效率是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庭前会议程序追求的是在保证公正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诉讼效率,因此追求诉讼的效率价值必须以公正为基础。我国的刑事诉讼体现职权主义的特征,在诉讼力量上控辩双方是不平等的,庭前会议程序的证据展示功能能够帮助辩护人全面了解公诉方掌握的证据,有利于辩护人在开庭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防止'证据突袭'等情况的出现。庭前会议程序召集控辩审三方就案件进行沟通,使得法官能够全面了解控辩双方的证据和意见而不至于在庭审开始前就为一方意见所左右,辩护方的辩护意见在庭审对抗中也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产生实质作用,诉讼的公正价值由此得到体现。

  • 标签: 诉讼效率 排除预断 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正义
  • 简介:我国刑事审判运用案卷材料的问题上,实践与理论、立法与政策明显相悖,由此引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从诉讼结构上看,我国刑事审判对案卷的依赖主要源于公、检、法体制上的相互认同、刑事诉讼的职权主义结构、司法组织体制和活动方式的行政化等原因。当代中国刑事案卷运用的真实困境在于刑事案卷理论研究导向的偏差和相应法律规范体系的缺位。为保障刑事案卷材料合理、科学和有效的运用,消解刑事案卷对审判产生的诸多不利影响,需要着手刑事案卷本身的制度建设,尤其聚焦刑事案卷文本规范系统和外部控制系统建设。

  • 标签: 刑事案卷 刑事审判 法律规范
  • 简介:目前关于刑事申诉制度的研究多体现宏观式的分析,缺乏微观层面的探究。立法上刑事申诉相关法律文本规定过于模糊,虽有相对细致的审查规范但缺乏公开性,司法实践中刑事申诉仍存在申诉途径单一、立案标准较高并且自由裁量权过大、法定结果说理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未来应当出台专门的申诉制度运行规范,对申诉案件的受理适用立案登记制,进一步完善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在处理申诉案件过程中做好裁判文书说理的工作。此外,申诉听证制度的构建也是推动申诉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 标签: 刑事申诉 申诉审查 立案登记 申诉听证
  • 简介:刑事速裁程序证明标准在规范和实践中出现分离,司法实践中的刑事速裁证明标准实质上低于规范中的证明标准。这种分离与庭审虚化带来的证明方法不足、公诉证明标准的扩张适用以及不当的司法改革政绩追求有关。刑事速裁程序证明标准的降低具有不可避免性。设置分层次的刑事速裁证明标准,对被告人供述自愿性的证明须达至"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其他犯罪事实和量刑事实证明达至"大致的心证"即可。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证明标准 庭审虚化
  • 简介:刑事法评论》(CriminalLawReview)是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由陈兴良教授主持的大型刑事法学类出版物。研究内容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刑事证据学、监狱法学等。

  • 标签: 刑事法学 征稿启事 评论 刑事诉讼法学 法治研究 刑事侦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