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肆虐全球,已上升为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抑郁不仅是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状,更是加重病情并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致病因素。抑郁可能发生在前或后。病程中和抑郁常常交互影响,但抑郁对的次生损害却多被忽略,常导致患者瘫痪加重和病死率增高,并使复发增多而加大了中二级预防的难度。既往“后抑郁”的概念中和抑郁被认为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该概念临床应用受限并常延误患者的诊治。因此,我们提出“伴抑郁”的新观念,更加强调治疗抑郁对紧急救治损害所带来的更多获益,从而使急性的防治步入崭新的时代。

  • 标签: 卒中 抑郁
  • 简介:摘要后疲劳是患者最普遍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并且可能长期持续存在,对患者的康复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就后疲劳的流行病学、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评价方法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疲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建设对急性缺血性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救治,观察组100例,给予中心建设救治。比较两种方式对急性缺血性救治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救治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卒中中心建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救治时间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股骨颈瘤病变在进行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过程应用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Erol分型为Ⅱ~Ⅳ型股骨颈瘤病变45例患儿的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14岁;单纯性骨囊肿27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5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其中合并病理性骨折17例。无病理性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病灶清除植骨+LCP-PHP预防固定组(A组)和病灶清除植骨组(B组)。伴病理性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病灶清除植骨+复位LCP-PHP固定组(C组)和病灶清除植骨组(D组)。比较A组与B组患儿术后颈干角丢失、病灶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骨骼肌肉肿瘤学会(MSTS)功能评分。分别比较C组、D组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变化。结果4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6年。A组术后颈干角丢失(0.50±0.45)°,B组术后颈干角丢失(2.2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3,P<0.05);病灶愈合情况、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MST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术后1 d患侧颈干角为(133.67±4.53)°,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为(133.00±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1 d患侧颈干角为(133.36±7.82)°,末次随访患侧颈干角为(130.63±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P<0.05)。结论在治疗儿童Erol Ⅱ~Ⅳ型股骨颈瘤病变过程,应用LCP-PHP固定能有效维持颈干角,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股骨颈 瘤样病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与缺血性患者颅内动脉粥硬化负荷(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burden, ICASB)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评定ICASB。应用单变量分析确定不同ICASB评分组间的基线资料,然后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与ICASB的独立相关性,同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血清PCT水平与ICASB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91例急性缺血性患者,男性161例(55.3%),年龄(64.5±8.4)岁;位血清PCT0.053 μg/L。根据ICASB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155例,53.3%)、1~3分组(95例,32.6%)和>3分组(41例,14.1%)。单变量分析显示,ICASB评分较高组年龄、血清高半胱氨酸和PCT以及糖尿病构成比显著较高,而心房颤动患者的构成比显著较低(P均<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较高是ICASB评分较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第4四分位数对第1四分位数:优势比2.015,95%置信区间1.052~3.927;P=0.04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CT水平与ICASB评分呈正相关(r=0.253,P=0.001)。结论血清PCT水平与ICASB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降钙素原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在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单元在筛查和急诊救治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中心采用5G移动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患者98例(56.6%),中高危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25例,出血性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救护车的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患者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患者,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 标签: 卒中 远程医学 诊断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李嘉华 蔡婧婧 池枫 任力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07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深圳大学医学部 518060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1802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1802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18025 深圳市神经系统疾病医防融合办公室 518025,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18025 深圳市神经系统疾病医防融合办公室 518025 深圳市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立体化干预模式对预防急性患者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02例急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立体化干预模式予以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等级评分,记录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评价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误吸、SAP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吞咽功能等级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组内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6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

  • 标签: [] 立体化干预模式 急性卒中 卒中相关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急诊评估及分类转运(FAST-ED)评分在中国人群对大血管闭塞型(LVO)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发病24 h以内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就诊且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通过患者急诊头颅CT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VO组及非LVO组。使用急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表(NIHSS)评分推算FAST-ED评分,并与快速动脉闭塞评估(RACE)、三项中量表(3I-SS)、辛辛那提中分诊评估工具(C-STAT)、院前急性中量表(PASS)评分进行对比,判断FAST-ED评分对LVO的预测功能。进一步将患者分为前循环或后循环病变组,分析FAST-ED评分对前循环病变与后循环病变的分辨功能。结果共纳入38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其中284例确诊为LVO,97例确诊为非LVO。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提示截断值取4可使FAST-ED评分达到最佳预测效果(敏感度0.76,特异度0.69,ROC曲线下面积0.78)。FAST-E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78)与NIHSS 评分(0.79)、RACE评分(0.77)、3I-SS评分(0.78)、C-STAT评分(0.7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ASS评分(0.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0.69~0.78, P=0.04)。FAST-ED评分在预测前循环及后循环病变患者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AST-ED评分可较为准确地预测LVO,且对于前、后循环病变的患者预测效果类似,可满足院前LVO筛查的需要。

  • 标签: 卒中 动脉闭塞性疾病 急诊处理 院前筛查 量表
  • 简介:摘要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PS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危险因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重要的是,PSD的诊断率低下,相应抗抑郁治疗不及时或不系统,导致复发或死亡风险增高。文章对PSD的筛查、诊断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抑郁障碍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是导致发达国家居民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在过去十年,现有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旨在尽量减少急性缺血性的影响。处置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尽早识别患者,并尽快分诊至能够提供适当治疗的医疗中心。在此,我们回顾了包含院前急救和急诊治疗的治疗数据,包括使用急诊医疗服务方案识别患者、急性缺血性静脉溶栓治疗(筛选适合溶栓的患者和治疗时间窗的推荐更新),以及利用先进的自动判读成像技术,来识别有大面积脑梗死风险但暂未发生大面积完全梗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从延长时间窗内血栓切除术获益。我们还回顾了患者生理指标的管理方案,更新了降低梗死体积的治疗方案和二级预防建议,包括短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后高风险期的复发。最后,我们讨论了新兴疗法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后认知损害(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是指后发生的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轻度认知损害和痴呆。预防PSCI至关重要,寻找预测因素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文章对PSCI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中发病时的影像学特征、本身特征以及分子标记物等,期望借此帮助筛选高危患者,及时干预以延缓PSCI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脑小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