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阴茎背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96例疗效观察。方法:本组患者96例,年龄22~42岁,平均30岁;病程1~18年;射精潜伏期1.01±0.58分钟,平均0.82分钟;性伴侣满意度10%~35%,平均18%;均采用阴茎背神经分支切断术手术治疗。结论:96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龟头麻木,感觉严重缺失,无合并勃起功能障碍;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疼痛,术后4周症状消失,有效率为85%,3个月随访,有效率95.8%。

  • 标签: 阴茎背神经分支切断术 原发性早泄 射精潜伏期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时汤联合阴茎系带埋线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方法,选择68例原发性早泄,辩证服用延时汤水煎剂,一日一剂;同时行阴茎系带、会阴埋线每日刺激二次,每次2分钟,并给与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观察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及对性生活的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前,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分别为(0.87±0.09)min、治疗后分别为(5.06±0.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男女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治疗前(2.9),治疗后(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时汤联合阴茎系带埋线治疗原发性早泄,能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改善男女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

  • 标签: 延时汤 阴茎系带埋线 早泄
  • 简介:早泄(PE)是一种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目前的研究尚未能揭示所有PE患者的病因,因此进一步阐明PE发病机制以改善PE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热点显示PE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PE发病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受到了重视,并主要集中在5-羟色胺(5-HT)相关基因研究上。本文旨在综述原发性PE相关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方面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早泄 5-HTTLPR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早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62例早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月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收治,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其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3.5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1.29%,其手术治疗成功率为51.61%(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原发性早泄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患者手术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原发性早泄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原发性早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门诊原发性早泄患者通过阴茎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定为龟头表面过度敏感,并自愿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24例,行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经过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治疗的原发性早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94.8%,随访观察时间0.5~5年,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治疗原发性早泄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 标签: 原发性早泄 阴茎背神经选择性离断术 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 性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临床对原发性早泄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接诊的142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单纯实施盐酸坦索罗辛治疗,B组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以下简称IELT)及采取早泄量表(以下简称PEP)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评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其IELT值较前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B组情况优于A组(P<0.05);PEP量表评价显示,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也均有所改善,组间比较,B组同样优于A组(P<0.05)。结论对原发性早泄患者实施盐酸帕罗西汀、盐酸坦索罗辛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帕罗西汀 盐酸坦索罗辛 原发性早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赛洛多辛胶囊联合盐酸达泊西汀片在原发性早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医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原发性早泄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1组应用赛洛多辛胶囊进行治疗,对照2组应用盐酸达泊西汀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赛洛多辛胶囊联合盐酸达泊西汀片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三组患者在经治疗后IELT和PEP均获取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比较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早泄患者,采用赛洛多辛胶囊联合盐酸达泊西汀片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且治疗安全可靠,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原发性早泄 赛洛多辛胶囊 盐酸达泊西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primarycarcinomaoftheliver),简称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所发生的癌肿。本病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居第三位,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约11万人,占全球肝癌死亡人数的4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为最多,男女之比为2~51。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病因 护理
  • 简介:下颌髁突软骨与身体其它部位的软骨不同,它是在种系发生个体发育过程中继发形成的,称为继发性软骨(secondary-typecartilages),包括下颌髁突软骨、喙突软骨、下颌角软骨等,它既受局部因素的影响又受生长因素的影响。而长骨骺软骨、蝶枕软骨...

  • 标签: 继发性 原发性 下颌髁突软骨 肋软骨 甲状旁腺激素 骺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诊断主要依据对甲胎蛋白与谷丙转氨酶的联合分析,及对甲胎蛋白与医学影像学的分析。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手术切除仍然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应证全身情况较好,心、肺、肾功能无严重损害,能耐受手术;无远处转移;肝功能Child分级B级以上;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局限于肝的一叶或半肝,未侵犯肝门及下腔静脉,有可能切除者;术前判断术后剩余肝脏有足够的质量且血供和静脉回流不受影响,肝功能能代偿者。切除方法有规则性肝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切除术。规则性肝切除术包括肝段切除、肝叶切除、半肝切除和肝三叶切除等,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即局部切除。具体采取何种切除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肝硬化程度和病人自身情况等决定。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外科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半数肝癌病人出现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或采用镇痛治疗;术后疼痛剧烈者,应积极有效地止痛。术后48小时,若病情允许,可取半卧位,以降低切口张力。一般护理为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内应平卧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接受半肝以上切除者,间歇给氧3~4天。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外科护理
  • 简介:原发性皮肤曲霉病(PrimaryCutaneousAspergillosis,PCA)是皮肤曲霉病的一种类型,是皮肤科少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致病真菌为黄曲霉。PCA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如果能了解PCA发病的危险人群,认识危险因素,将该病纳入可疑皮损的鉴别诊断范围,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断其进一步向播散性曲霉病发展,降低该病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将对PCA的流行病学、特定人群PCA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别介绍。

  • 标签: 原发性皮肤曲霉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癌是指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壮年为多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在世界范围内以非洲撒哈拉南部和东南亚地区最常见。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肿瘤 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