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一种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的血小板治疗(DAPT)是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脏及全身缺血事件的基石。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更新迭代、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的推广应用、其他合并用药策略的不断更新,临床DAPT可选策略和决策依据有较大变化。鉴于DAPT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及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及冠心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对最新研究证据进行同行评议,参考最新国外指南,结合中国冠心病的防治策略与实践需求,制定中国首部《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DAPT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提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临床获益,减轻其疾病与社会负担。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抑制 药物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简介:  【摘 要】目的:对TiA患者使用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9年1月至9月我院的TIA患者92例开展分析,分组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46例患者,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药物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有15例有效,30例显效,治疗有效率是97.8%,对照组有23例显效,15例有效,有效率是82.6%。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TIA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抗血小板
  • 简介:摘要2020年7月N Engl J Med发表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卒中和死亡试验的结果。作为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HR-NICE)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又一项重要临床研究,该试验结果发表后立即在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合截至目前脑血管病领域治疗时代最重要的几项研究,对卒中血小板治疗进行解读,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标签: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阿司匹林用于血小板治疗期间的药学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接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选取对象共计76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对象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数值具有明显优势,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在血小板治疗期间应用阿司匹林具有确切效果,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水平都具有改善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 药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用于血小板治疗,分析其具体的药学作用,探究此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法:从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查60例,但保证60例患者均能够正常地参与到研究中来,能够保障研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接诊时间为2018年3月到2020年4月,按照相关要求,展开对于患者的分组与治疗,A组(对照)30例,对此组患者给予100mg阿司匹林血小板治疗,医护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临床治疗事项,记录相应的观察指标,其余30例患者为B组(研究)组,而患者的用药则调节为150mg,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此剂量标准进行用药。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对较高,证明B组患者的用药剂量更为合理,总体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3.33%,与A组相比差异较大,而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等方面小于A组,在血小板凝聚率方面达到了(36.4±0.8)%,均与A组有着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 药学 心血管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限定时间内收治的9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完成了3个疗程的治疗,中途无一例脱落。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s)检出率日渐增高,而且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比例越来越高。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影响IAs的自然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转归,成为IAs患者管理中的难题。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拓展了IAs的治疗范围和增高了IAs的治愈率。然而,如何平衡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出血风险成为当前IAs血管内治疗的一大挑战。因此,为促进IAs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颅内动脉瘤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就IAs血小板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颅内动脉瘤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血小板药对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以及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IAs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血小板治疗方案提出了明确建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抗血小板聚集药 血管内手术 栓塞,治疗性 脑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血小板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与实验组(33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

  • 标签: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的30例患者有关资料,根据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86.7%)比对照组患者(80%)高,两组患者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腔梗以及脑微出血患者接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腔梗以及脑微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进行,按照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均分,两组各34例。其中,未给予血小板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血小板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对比卒中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更低,结果有显著差异(P<0.04)。研究组复发率更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对腔梗以及脑微出血的患者进行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其卒中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复发的可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抗血小板 腔梗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参与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总结血小板药物在此类患者中合理使用的经验。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相关指南和文献资料,协助医生调整血小板治疗策略。结果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停用和重新恢复使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治疗好转。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小板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平衡获益和风险,采取个体化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消化道出血 抗血小板药物 临床药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I)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血小板)及试验组(采用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04-2020.04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脂联素、趋化素)。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对比中,试验组(96.67%)显著高于参照组(85.00%),P<0.05;在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对比中,试验组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CI患者实施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血小板治疗,效果明确,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抗血小板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4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再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测定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及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platelet CD62P, CD62P)。结果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MMSE及Barthel指数分别为(25.83±1.73)分、(25.46±2.33)分及(76.25±4.78)分,比对照组[(23.77±1.94)分、(21.85±2.48)分及(65.36±5.12)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PAF及CD62P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清PAF及CD62P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PAF及CD62P水平,减少血小板活化,防止血栓形成,进而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同时有效恢复患者认知功能及生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高压氧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 简介:摘要轻型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患者早期复发或恶化的风险很高。血小板治疗已被公认可以降低缺血性血管事件风险,各指南均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血小板治疗。双重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是指应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阻断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DAPT有多种组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不确定性。文章对DAPT在轻型卒中和TIA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替格瑞洛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在高血压并冠心病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课题的90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均是来自我院收治的临床病人,时间选择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为所有患者均进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治疗方式,并且为其中4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在血小板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应用措施,并将其命名为实验组;另外45例高血压并冠心病患者则在血小板治疗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命名为对照组。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血压、血凝功能、血小板的指标变化。结果: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好,住院时间则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血凝功能及血小板数据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后发现对比数据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更加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以明显的改善。

  • 标签: 临床护理 高血压 冠心病 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替罗非班与血小板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与血小板联合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血小板联合治疗)与实验组(30例:小剂量替罗非班与血小板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72h后总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替罗非班 双抗血小板治疗 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升血小板胶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70例,比对组:应用白介素-11治疗;测试组:在比对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指标互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测试组血小板指标高于比对组,(P<0.05)。测试组治疗有效性97.14%高于比对组的74.29%,(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