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我国哮喘的防治工作不容乐观,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2%,许多哮喘患者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治疗.病情反复。肺功能越来越差.甚至因为急性发作而死亡,归根结底是没掌握哮喘治疗的关键点,

  • 标签: 哮喘患者 时间窗 发作前 规范化治疗 复发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以毛细支气管为主的下呼吸道急性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的小婴儿,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因,微小的管腔易由黏性分泌物、水肿及肌收缩而发生梗阻,并可引致肺气肿或肺不张。其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著,以明显的喘咳和缺氧症状为特征。中重度喘息发作如控制不及时容易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病发症而危及生命,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解除支气管痉挛,纠正低氧血症,控制发作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收治50例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患儿的逐渐延长雾化治疗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逐渐延长雾化吸入时间 治疗 喘息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发作时间模型.方法对46例住院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每次MECT治疗时的体重,全程治疗时间、通电量、麻醉量、抽搐发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编码.结果抽搐发作时间在不同性别、诊断及操作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与年龄、电量及麻醉量呈弱的负相关,与治疗总次数、全程治疗时间呈弱的正相关,与体重无关,且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对抽搐发作时间影响最大.结论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是影响抽搐发作时间两个重要相关因素,治疗中选定合适的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抽搐发作时间.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抽搐发作时间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其对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则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治疗 心绞痛急性发作 心绞痛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把其应用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对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的作用与效果。方法: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所接收并对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94例,现以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2组,对照组(n=47),以阿托伐他汀单独治疗,研究组(n=47),以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总结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疗效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高,P<0.05;研究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比更低,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用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并提升其治疗疗效,能够给临床中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治疗给予更多的参照,可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治疗 冠心病 效果 美托洛尔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316例TI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组,17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127例;分类不明确TIA组,11例.详细记录其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发作时(后)行头部CT或MRI检查,部分病例于发作后24~48h内复查.分别记录各TIA组发病持续时间≤60min与>60min患者影像学异常(责任病灶)例数.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及分类不明确TIA,发作持续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4.6±23)min、(8.8±1.7)min及(11.6±21)min.TIA发作持续时间≤60min患者发生脑梗死比例,分别为7/164、4/117及1/10;>60min者为9/14、7/10和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叭).结论局灶的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1h的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低于持续时间>1h的患者.

  • 标签: 发作持续时间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系统 神经功能障碍 MRI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58例,男性378例,女性280例,平均年龄(64.03±11.13)岁,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其分为无TIA组(536例)和TIA组(122例),TIA组又按持续时间分为<5min组(20例),5~20min组(68例),21~60min组(26例)和>60min组(8例)4个亚组.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后,分析T1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在5~20min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较高(82%),Ⅰ级预后(79%),与无TI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1~60min组、>60min组和无TIA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较严重,<5min组Ⅰ级预后(65%),21~60min组Ⅰ级预后(62%),>60min组Ⅰ级预后(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时间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癫痫患者抑郁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3月,选取102例癫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施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有患者51例,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8周后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与癫痫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抑郁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百分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减轻抑郁程度,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癫痫发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癫痫 常规康复护理干预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 癫痫发作次数 癫痫持续时间 抑郁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 针对临床中出现的冠心病心绞痛老年疾病患者,分析将循证护理应用其中患者的心理情况、依从性、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时间变化。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 2017年 04月至 2019年 08月时间段到院接诊共 12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予以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均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将基础护理干预应用于 60例常规组中,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 60例研究组中,分别对比 2组老年患者心理情况、依从性、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时间变化情况。 结果:干预后与常规组对比,研究组 SDS与 SAS评分显著偏低,总依从率显著偏高,同时心绞痛发生率显著偏低,发作时间偏短, ( P<0.05)。 结论:对于临床接诊的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通过实行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情况,减少心绞痛发生次数,缩短每次发作时间,同时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循证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 心理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依从性对疾病控制及平均发作时间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用药依从性调查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ACT)和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98例,其哮喘平均发作时间为8.4个月;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62例,其哮喘平均发作时间为2.6个月。依从性好组患者中病情完全控制率和部分控制率均高于依从性差组(30.6%vs16.1%,53.1%vs43.5%),差异显著(P<0.05)。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结果显示,依从性好的患者在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反应和总分这五项得分均高于依从性差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控制情况有关,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思想工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哮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哮喘 依从性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时间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负面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3月,抽选本院接收的11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55例观察组(进行时间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负性情绪、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相对比,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心绞痛发病次数均更低(p

  • 标签: 时间护理 冠心病 负性情绪 心绞痛发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选择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结合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以及每次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LVEF、TC、LDL-C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结合治疗冠心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发生的变化。方法:抽选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于本院医治劳力性心绞痛的 60例患者,以其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其分入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的研究组,每组 30例。组间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结果:比较治疗前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的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所缩短、发作频率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短或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服用氨氯地平后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故临床应积极应用,以改善其病情。

  • 标签: 劳力性心绞痛 氨氯地平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机不同治疗时间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于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4例,分别以不同治疗时间下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下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无严重的副作用发生,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为突出,且无副作用出现安全性高。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治疗时机 COPD急性发作期
  • 简介:在句子中宾语和补语都是句子的基本成分,它们的位置一般都在谓语后面。如果补语是由一般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时,我们较容易将它和宾语区分开来,但如果补语是由数量词,尤其是表示时间的数量词充当时,就易和宾语相混淆,较难区分。如:

  • 标签: 宾语时间 时间宾语 时间补语
  • 简介:一读图时代的视觉疯狂与时间强调人类的阅读过程在历史的不断进化中,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童年时期,通过简单的描形画像传播相关信息——读形时代;文字的出现,文化的发展——读字时代;印刷技术的诞生,书籍的普及——读文时代;今天,随着现代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 标签: 叙述时间 读图时代 小说 多媒体技术 阅读过程 童年时期
  • 简介:目的:分析13例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发作期脑电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至2011年两年中视频脑电监测到癫癎发作发作间期正常的患儿13例,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①13例病例占同期监测总数5.7‰。②清醒期4例、睡眠期7例、清醒及睡眠期均发作2例。睡眠期占63.2%。③部分运动性发作4例、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发作9例,无全面性发作。④起源部位(部分存在于两电极之间)前三位分别是颞区、中央区、顶区,占72.2%。⑤发作初期多表现为低波幅棘波、尖波或快波节律,占76.9%。结论:①睡眠诱发在癫癎诊断中意义很大。②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的患儿,癫癎漏诊的风险相对较大。③起源于颞区、中央区或顶区的癫癎漏诊风险相对较大。

  • 标签: 癫癎 脑电图 视频脑电监测 癫癎发作 发作间期 发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