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口腔鳞状细胞(OSCC)。目前,口腔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微生物组成与其宿主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口腔微生物群在口腔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口腔微生物群与口腔之间的关联尚未得到全面研究。本文将会阐述目前微生物与口腔之间的关系,以及口腔微生物群在口腔鳞状细胞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希望通过对微生物与口腔之间关系的探讨能对建立新的口腔的潜在诊断方法以及寻找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临床提高口腔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做出一定贡献。

  • 标签: 口腔癌 细菌 作用机制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 简介:摘要:首次手术彻底性切除是口腔治疗的关键和难点。肿瘤侵袭前缘(TIF)的特性对于侵袭和转移具有决定性作用,并影响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本文围绕口腔侵袭前缘的概念和特点、周组织与肿瘤侵袭的关系及间室手术的概念、国际指南及侵袭前缘相关的外科治疗这三方面进行评述。

  • 标签: 口腔癌 侵袭前缘 外科根治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晚期口腔患者经过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晚期口腔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进行观察,通过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自纳入40例。对照组单纯开展放疗,观察组开展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将两组病情控制效果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病情控制有效率80.0%相较于对照组病情控制有效率70.0%呈更高显示(P<0.05)。结论:晚期口腔治疗中接受化疗联合放疗的总体效果更加理想,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升高,延长患者的寿命,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方案。

  • 标签: 化疗 放疗 晚期口腔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皮瓣即时修复口腔术后的缺损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2月到我院科应用皮瓣即时修复口腔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人数将患者平均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用统计学工具计算对比护理之后两组患者在皮瓣组织成活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皮瓣组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护理用于应对口腔患者的术后问题,效果显著。

  • 标签: 护理效果 皮瓣即时修复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因口腔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口腔清洁度而言,试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口腔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因口腔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90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口腔清洁度而言,试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口腔癌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术后缺损的46例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6例,年龄23~64岁。总结皮瓣大小、血管蒂的长度、血管直径、穿支数量、皮瓣存活率、供区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皮瓣大小5.0 cm×3.5 cm~15.0 cm×7.0 cm,血管蒂长度(8.15±1.42)cm,动脉直径(1.20±0.41)mm,静脉直径(2.15±0.52)mm,穿支数量1~4支(平均2.6支),供区切口均一期拉拢缝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动脉吻合口血栓,予以清除血栓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抢救成功。3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3.5%(43/46)。46例患者均未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4 d。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术侧肘关节及腕关节活动正常,上肢肌力无影响。结论上臂外侧皮瓣制备简单、切口隐蔽、皮瓣成活率较高,是修复口腔术后中小型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选择。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口腔癌 外科皮瓣 上臂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口腔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无论患者原发瘤为早期、 进展期、晚期, 都有复发的风险,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是导致口腔患者死亡 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口腔相关文献, 就口腔术后复发的标准、影 响因素、相关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为口腔患者术后复发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口腔癌 术后复发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放疗为口腔患者实施治疗时护理干预的实施策略及效果探讨。方法: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间展开,共选入40例样本,均是在我院采取放疗的口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成2组,20例/组,对比组和试验组,基础护理用于对比组,护理干预+基础护理用于试验组,围绕护理效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试验组口腔患者护理后负性心理评分比对比组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组间对照P<0.05;试验组口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对比组高,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组间对照P<0.05;试验组张口困难、颈项强直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比组低,组间对照P<0.05。结论:与基础护理相比,联合护理干预辅助口腔患者实施放疗的效果更确切,其负性心理情绪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发生颈项强直、张口困难等放射损伤的概率较小,推广价值及意义重大。

  • 标签: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心理情绪 口腔癌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术后护理在口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以我院2019.1~2021.12内收治的60例口腔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30例,常规术后护理)和个体化组(30例,个体化术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出血、电切综合征、血管危象)。结果: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个体化组(P<0.05)。结论:对腔手术患者术后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提示要求案例,在特定护理模式(SBAR沟通模式)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2020年1月起始,共入组观察对象60例(口腔术后患者),2021年12月结束,进行总结评估,患者于研究阶段内被分为观察组(n=30,SBAR沟通模式护理)与对照组(n=30,常规护理),展开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干预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总有效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56.67%(17/30),(p<0.05);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总有效率83.33%(25/30)高于对照组56.67%(17/30),(p<0.05)。结论:方案SBAR沟通模式对于口腔术后患者而言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口腔癌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人工气道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全程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人工气道留置时间、气道维护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气道自护能力总评分及相关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套管内出血、痰痂堵塞、接触性肉芽肿、外套管脱落后不能放入、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工气道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维护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口腔术后留置人工气道患者自护能力,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尽早拔导管,减少人工气道维护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程健康教育 口腔癌 留置人工气道 护理管理 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目的是研究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理念对皮瓣修复围术期的口腔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康复情况的改善效果。研究过程是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皮瓣修复围术期的口腔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T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康复指标以及炎性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是术后14天,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口腔癌 皮瓣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融入课题病例中,评估其综合效果。方法:按照课题要求起始-截止时间展开,共有案例对象60例入组,从口腔患者中筛取,所有患者均接受皮瓣修复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案例对象进行分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不同护理措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常规护理)为干预手段,在不同组病例对象(观察组/对照组)中实施,评估其临床实践价值。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引流拔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卧床时间,输液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皮瓣存活率指标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融入课题病例中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口腔癌 皮瓣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口腔患者皮瓣修复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研究选取本院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行皮瓣修复术的95例口腔患者,选取抽签法将其分成2组,探讨组47例,常规组48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探讨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常规组,探讨组患者临床指标较优;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探讨组(P<0.05)。结论:在口腔患者皮瓣修复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不仅有利于临床指标的改善,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皮瓣修复 口腔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甲蓝示踪法在口腔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患者120例,均进行亚甲蓝示踪定位前哨淋巴结和颈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颈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比较颈淋巴结清扫和亚甲蓝示踪法对前哨淋巴结和阳性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结果,统计亚甲蓝示踪法的检出率。结果120例患者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264枚(阳性56枚,阴性208枚),其中存在1枚前哨淋巴结29例,2枚前哨淋巴结52例,3枚前哨淋巴结28例,4枚前哨淋巴结8例,5枚前哨淋巴结3例。亚甲蓝示踪法检查结果显示前哨淋巴结259枚(阳性46枚,阴性213枚),其中存在1枚前哨淋巴结28例,2枚前哨淋巴结50例,3枚前哨淋巴结28例,4枚前哨淋巴结8例,5枚前哨淋巴结3例。亚甲蓝示踪法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8.11%(259/264),阳性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82.14%(46/56)。结论在口腔患者中,亚甲蓝示踪法不仅能有效检出前哨淋巴结,还能评估转移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口腔癌 前哨淋巴结 亚甲蓝示踪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观疗法对口腔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口腔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时间观疗法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弹性、创伤后成长、积极应对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时间观疗法能有效提高口腔患者心理弹性,有助于激发患者创伤后成长,使患者能以正性态度面对疾病,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

  • 标签: 时间观疗法 口腔癌 心理弹性 创伤后成长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与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务人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60例口腔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预期性悲伤量表(AG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口腔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其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口腔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159/160)。结果159例口腔术后患者SSRS总分为(37.43±7.99)分,条目均分为(3.74±0.80)分;159名主要照顾者AGS总分为(70.60±15.90)分,条目均分为(2.62±0.5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口腔患者SSRS总分与其主要照顾者AGS总分呈负相关(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口腔术后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可独立解释11.2%的变异(P<0.01)。结论口腔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上水平,其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口腔术后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关注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口腔肿瘤 社会支持 主要照顾者 预期性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