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放射治疗过程中同步的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步骤、方法及计划制作过程(PTV及不同剂量环的勾画、射野角度设置、等中心设置,目标函数优化设置及方法、计划的评估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希望通过对放疗同步的逆向调强计划设计的介绍和总结,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工作的开展。

  • 标签: IMRT计划设计 优化目标函数 计划评估
  • 简介:摘要调强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常用方式,在本文中,笔者针对这两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优势分别进行了分析,为调强放疗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胸上段食管癌 调强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疗(HT)与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特点及优势。方法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HT计划和VMAT计划,并对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及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T和VMAT两种放疗计划计划肿瘤体积(PGTV)的D2%[(59.68±0.46)Gy vs. (60.06±0.20)Gy,t=-4.229,P<0.001]、D98%[(57.46±0.44)Gy vs. (57.20±0.07)Gy,t=2.912,P<0.001]、适形度指数(CI)(0.80±0.05 vs. 0.76±0.04,t=4.079,P<0.001)、均匀性指数(HI)(0.04±0.01 vs. 0.05±0.00,t=-5.50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D50%[(58.77±0.46)Gy vs. (58.75±0.11)Gy,t=0.179,P=0.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放疗计划计划靶体积(PTV)的D50%[(51.99±0.39)Gy vs. (52.39±0.36)Gy,t=-5.278,P<0.001]、D98%[(49.46±0.29)Gy vs. (48.35±0.46)Gy,t=9.538,P<0.001]、HI(0.19±0.01 vs. 0.21±0.01,t=-7.53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2%[(59.13±0.64)Gy vs. (59.09±0.46)Gy,t=0.511,P=0.614]、CI(0.83±0.04 vs. 0.82±0.04,t=1.637,P=0.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危及器官方面,HT和VMAT的左肺V5[(57.90±1.42)% vs. (52.40±5.74)%,t=4.812,P<0.001]、V20[(22.40±2.17)% vs. (18.40±3.16)%,t=5.573,P<0.001]、Dmean[(12.71±0.55)Gy vs. (11.46±1.26)Gy,t=4.963,P<0.001],右肺Dmean[(3.42±0.27)Gy vs. (2.49±0.24)Gy,t=13.310,P<0.001],右侧乳腺的Dmean[(4.41±0.50)Gy vs. (3.12±0.65)Gy,t=10.326,P<0.001],心脏V30[(0.55±0.37)% vs. (1.24±1.11)%,t=-4.020,P=0.001]、Dmean[(4.68±0.62)Gy vs. (3.83±0.88)Gy,t=7.335,P<0.001],左心房Dmean[(2.53±0.31)Gy vs. (2.16±0.28)Gy,t=5.488,P<0.001],右心房Dmean[(2.77±0.43)Gy vs. (2.20±0.30)Gy,t=7.103,P<0.001],右心室Dmean[(5.10±0.72)Gy vs. (3.72±0.94)Gy,t=9.802,P<0.001],脊髓D2%[(14.79±2.73)Gy vs. (5.42±2.23)Gy,t=14.7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放疗计划左心室Dmean[(5.10±1.19)Gy vs. (4.80±1.54)Gy,t=1.250,P=0.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T计划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治疗要求,HT计划能提供更好的靶区适形性和剂量均匀性,而危及器官方面VMAT计划更具优势,HT计划仅在高剂量区受照方面表现出优势。

  • 标签: 单侧乳腺肿瘤 保乳术后 螺旋断层放疗 容积调强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APBI-IMRT)和全乳腺同步调强放疗(WBI-SIB-IMRT)的剂量学差异。方法纳入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35例,每例患者进行APBI-IMRT和WBI-SIB-IMRT两个靶区计划设计。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结果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累积放射效应(CRE)校正后术腔大体肿瘤体积(GTVtb)和计划术腔大体肿瘤外扩体积(PGTVtb)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E校正后临床靶体积(CTV)的剂量较高[(4 720±71)cGy比(3 889±79)cGy,t=3.184,P=0.027],CRE校正后计划靶体积(PTV)的剂量也较高[(4 675±164)cGy比(3 807±199)cGy,t=2.751,P=0.032]。CRE校正后,与WBI-SIB-IMRT对比,APBI-IMRT患侧肺组织和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组织的剂量降低[(558.5±8.9)cGy比(1 304.9±34.4)cGy,t=-7.328,P=0.001;(35.5±5.3)cGy比(843.0±41.5)cGy, t=-8.137,P=0.001];两种放疗方式间全组患者患侧肺V5/3.6 Gy、V10/7.3 Gy、V15/10.9 Gy、V20/14.6 Gy、V25/18.2 Gy、V30/21.9 Gy及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V30/21.9 Gy和V40/29.2 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与WBI-SIB-IMRT相比,APBI-IMRT改善了靶区剂量的分布,减少了危及器官高剂量受照体积。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同步调强放疗(SMART)技术治疗效果。方法:样本取自我院收治的6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双盲法”分常规组(常规调强放疗-IMRT,n=34)、试验组(SMART技术,n=34),2组疗效比较。结果: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SMART技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保证化疗安全,值得推崇。

  • 标签: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肺癌脑转移病人实施同步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肺癌脑转移病人 78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就诊时间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同步调强放疗组。参照组( 39例)病人采纳全脑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法进行治疗,同步调强放疗组( 39例)病人接受同步调强放疗治疗。探寻 2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 、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同步调强放疗组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74.3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51.28%( p< 0.05);同步调强放疗组平均住院时间( 28.18±4.25) d,明显短于参照组( 39.54±5.24) d( p< 0.05)。结论:肺癌脑转移病人实施同步调强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提高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 临床病情控制有效率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容积调强放疗(VMAT)和断层径照(TD)在左侧乳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多剂量学参考。方法选取云南省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2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已行同步放疗患者的定位CT影像和靶区危及器官等结构资料,针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VMAT和TD两种放疗计划,对两种放疗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靶区剂量学方面,VMAT和TD两种放疗计划瘤床计划靶区(PGTV)的D2%分别为(59.99±0.19)Gy、(59.55±0.51)Gy,D98%分别为(57.19±0.08)Gy、(57.46±0.22)Gy,适形指数(CI)分别为0.76±0.05、0.58±0.13,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5±0.00、0.04±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01;t=-5.10,P<0.001;t=8.19,P<0.001;t=4.89,P<0.001);D50%分别为(58.73±0.10)Gy、(58.73±0.24)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74)。两种放疗计划计划靶区(PTV)的D50%分别为(52.21±0.33)Gy、(53.00±0.72)Gy,D98%分别为(48.44±0.43)Gy、(49.09±0.21)Gy,CI分别为0.83±0.06、0.67±0.06,HI分别为0.20±0.01、0.19±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01;t=-6.80,P<0.001;t=10.52,P<0.001;t=8.75,P<0.001);D2%分别为(59.01±0.45)Gy、(59.00±0.48)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2,P=0.830)。危及器官剂量学方面,VMAT和TD两种放疗计划左肺V20分别为(18.81±2.86)%、(22.03±1.91)%,Dmean分别为(11.66±1.32)Gy、(12.85±1.46)Gy;右肺V5分别为(5.70±2.90)%、(0.30±0.13)%,Dmean分别为(2.45±0.29)Gy、(0.43±0.14)Gy;右侧乳腺Dmean分别为(3.22±0.72)Gy、(1.69±0.80)Gy;脊髓D2%分别为(5.37±1.97)Gy、(0.46±0.09)G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01;t=-4.10,P=0.007;t=16.44,P<0.001;t=9.09,P<0.001;t=5.41,P<0.001;t=11.75,P<0.001)。左肺V5分别为(53.00±5.99)%、(50.00±7.69)%,右侧乳腺V5分别为(11.51±4.60)%、(8.06±3.49)%,心脏V30分别为(1.49±0.69)%、(1.51±0.71)%,Dmean分别为(3.99±0.97)Gy、(3.90±1.03)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61;t=1.59,P=0.120;t=-0.06,P=0.952;t=0.56,P=0.581)。结论左侧乳癌保乳术后同步VMAT和TD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但两种技术各有特点,VMAT适形性较优,TD均匀性较优;TD对健侧危及器官右肺、右侧乳腺、脊髓的保护明显优于VMAT;VMAT对患侧左肺的保护较优;对心脏的保护两者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单侧乳腺肿瘤 保乳术后 容积调强放疗 断层径照 剂量学
  • 作者: 黄叶才 罗杨坤 张鹏 王卫东 张石川 冯梅 许国辉 郎锦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4 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成都 610041,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成都 610054 四川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中国南方高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局部复发是局部晚期鼻咽癌主要失败模式之一。局部晚期鼻咽癌在接受根治性放疗后,残留病灶的后程放疗存在争议。在以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为主流的局部晚期鼻咽癌现代治疗模式下,对于经过病理或影像学确诊为局部残留的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程是否进行放疗时机、方式、剂量等尚未达成共识。如何准确判断是否残留,如何精确勾画靶区,采用何种剂量分割可最大限度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是鼻咽癌临床研究需要继续关注的方向。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后程推量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行术后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调强放疗及序贯加调强放疗两组,两组放疗期间均给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的中位总生存(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DFS)为25个月;同步放疗组与序贯加放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2个月和21个月(P=0.950),中位PFS分别为21.2个月与15个月(P=0.21),中位DFS分别为28个月与18个月(P=0.1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与85.17%(P=0.541),两组OS、PFS、DFS、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组的适形性优于序贯加组(P=0.032)。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对比序贯加调强放疗,在生存期、近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组适形性明显更好,可推荐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

  • 标签: 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疗法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序贯加量调强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瘤床同步(SIB)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可行性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均采用VMAT-SIB技术照射整个乳房和瘤床,全乳剂量和瘤床剂量分别为每3周40.5 Gy/15次和48 Gy/15次,评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评价放疗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乳计划靶区(PTVWB)和瘤床计划靶区(PTVBOOST)剂量分别为(42.0±2.1)Gy和(49.9±0.8)Gy,PTVWB的V95%和V105%分别为(98.8±1.2)%和(31.4±11.3)%;PTVBOOST的V95%和V105%分别为(99.8±0.6)%和(22.9±10.2)%,V5Gy、V20Gy、V30Gy及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52.4±12.0)%、(15.3±4.5)%、(6.7±2.2)%及(11.0±2.4)Gy;心脏的V18Gy、V40Gy分别为3.80%(0.48%,9.60%)、0(0,0.16%),Dmean为(6.7±2.1)Gy。放疗结束时,19例(29%)患者的急性皮肤不良反应为0级,41例(61%)患者出现放射性红斑,5例(7%)患者出现放射性干性脱皮,2例(3%)患者出现湿性脱皮,主要位于乳头、乳晕区及乳房皱褶处。未出现3、4级皮肤不良反应,乳房肿胀及乳房疼痛患者分别为9例(13%)和7例(10%)。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发生局部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2年无病生存率为100%。结论VMAT-SIB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可行的,且早期不良反应轻,耐受性良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术 同步瘤床推量 大分割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
  • 简介:摘要:中型材热送钢机为双比例阀双油缸同步运行,原系统两个油缸采用的控制方式是一种开环的调节方式,调节响应速度慢,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正常生产。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PID闭环控制,取两个油缸位置差值为实际值,设定值为0,通过连续PID控制器来进行不断调节,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 标签: 推钢机 双油缸 PID 比例阀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对比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IMRT)、三维适形(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或立体定向量计划策略瘤旁正常组织剂量,为放疗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8月,肿瘤内科进行放射治疗2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三种计划方法设计放疗计划,中心位置均一致。结果IMRT组、3DCRT组与立体定向量计划三组V35%、V40%、V45%剂量体积以及C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3DCTR、立体定向量计划的均在正常可耐受范围内,可接受。但3DCRT、立体定向放疗视神经、晶体D2%、Dmean水平均低于IMRT,差异哟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转移IMRT瘤旁正常组织剂量可能更低,同时毒性可耐受,推荐作为脑转移放疗设计方法。

  • 标签: 脑转移瘤 放疗 组织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同步调强放疗(SIB-IMRT)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RT的颈、胸上段食管癌的17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依据患者照射方式,将全组患者分为常规IMRT(C-IMRT)和SIB-IMRT两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对接受C-IMRT和SIB-IMRT的两组患者进行配比,并分析PSM后患者的疗效、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30和20个月。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化疗和GTV-最大横径为影响全组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01、P=0.013、0.005、0.002;P<0.001、P=0.017、0.034、0.002),影响PFS的独立性因素还有近期疗效(P=0.036)。PSM后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各有5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cTNM分期、处方剂量、GTV-最大横径和照射方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08、0.014、0.021、0.010、0.008),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和大体肿瘤靶区GTV-最大横径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44、0.013)。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失败率(70.4% vs. 50.0%)和局部区域复发率(61.1% vs. 3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53,P=0.031、0.002)。C-IMRT组的≥1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SIB-IMRT组(χ2=6.16,P=0.046);而≥2级白细胞抑制低于后者(χ2=12.77,P=0.005)。结论与C-IMRT相比,SIB-IMRT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OS,能否改善患者的PFS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颈段食管癌 胸上段食管癌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简介:摘要放疗为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分割已成为全乳照射的首选剂量分割模式。瘤床补可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推荐高危患者行瘤床序贯补。随着适形调强放疗的广泛应用,瘤床同步提供了剂量学优势和实践便利。本文就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补指征及瘤床同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特别关注全乳常规分割瘤床同步和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步的安全性及疗效,并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步的Ⅲ期随机临床研究。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保乳手术 瘤床序贯补量 瘤床同步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肿瘤长径>8 cm的巨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质子部分立体定向消融放疗(P-SABR)的剂量学优势。方法收集既往应用光子P-SABR治疗的9例巨块NSCLC的定位影像。在光子肿瘤靶区(光子GTVb)基础上逐步外扩,直到重要危及器官受达3.0 Gy/次时停止,形成质子肿瘤靶区(质子GTVb),质子GTV、CTV范围同光子,分别制订光子固定野调强放疗(光子FF-IMRT)、光子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光子VMAT)、质子调强放疗(IMPT)计划。对比不同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光子GTVb和质子GTVb占GTV体积比分别为25.4%±13.4%和69.7%±30.0%(P<0.001)。光子IMRT、光子VMAT、IMPT的CTV平均剂量分别为(76.1±4.9)Gy、(78.2±3.6)Gy、(84.7±4.9)Gy,生物有效剂量(BED)≥90 Gy所包含肿瘤占GTV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0.7%±21.7%、76.8%±22.1%、97.9%±4.0%,质子较光子P-SABR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剂量及BED(P<0.05)。质子较光子计划还降低了危及器官受,其中光子FF-IMRT、光子VMAT和IMPT的双肺V5 Gy分别为49.2%±22.0%、56.8%±19.0%和16.1%±6.3%(P<0.001)。结论质子P-SABR较光子可在降低危及器官受情况下,扩大肿瘤靶区范围并提高肿瘤内BED,有望进一步提高巨块NSCLC的局部控制率。

  • 标签: 放射疗法,质子 立体定向消融放射疗法 癌,非小细胞肺 巨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不同放疗方式的剂量学特点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方法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30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银夹标记,其中15例行瘤床同步放疗,15例行瘤床电子线补放疗,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评价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照剂量及体积。结果瘤床同步和电子线补量计划中CTV和CTVTb适形度和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脏V20和V10、心脏V30和V10,以及对侧乳腺最大照射剂量和平均照射剂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床调强同步放疗在瘤床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方面优于瘤床电子线补放疗,且能够减少患者住院天数,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同步推量放疗 电子线补量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同步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III期直肠癌患者分为化疗组与联合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卡培他滨治疗,联合组患者额外接受同步调强放射性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86%,高于对照组的42.86%(P值<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值<0.05)。结论:同步调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时,疗效优于卡培他滨单一药物治疗。

  • 标签: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卡培他滨 局部晚期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调强放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可疑阳性淋巴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可疑阳性淋巴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同步调强放疗技术给予患者63.36 ~ 66.66 Gy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颈部预防照射剂量54.12 ~ 60.06 Gy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大小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与治疗前水平出现缩小[(0.43 ± 0.07) cm比(0.72 ± 0.1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可疑阳性最大横截面短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0.43 ± 0.07) cm比(0.66 ± 0.08) cm],两组患者间可疑阳性最大横断面短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5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水平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白细胞水平[第1周:(7.83 ± 2.53) × 109/L比(8.26 ± 3.16) × 109/L、第3周:(7.14 ± 3.65) × 109/L比(7.08 ± 2.53) × 109/L、第5周:(5.47 ± 2.81) × 109/L比(6.41 ± 2.57) × 109/L、第7周(4.36 ± 2.59) × 109/L比(4.98 ± 1.64) × 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过程中两组白细胞指标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监测时刻的HGB和血小板均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并发症以口腔干燥和口腔黏膜炎为主,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表现为放疗靶区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既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性诊断方法,为研究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提供佐证;头部加调强放疗在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过程中其安全性及组织耐受性良好,可为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处理方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可疑阳性淋巴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步调强放疗技术在头颈部肿瘤可疑阳性淋巴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可疑阳性淋巴结的头颈部肿瘤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同步调强放疗技术给予患者63.36 ~ 66.66 Gy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颈部预防照射剂量54.12 ~ 60.06 Gy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大小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与治疗前水平出现缩小[(0.43 ± 0.07) cm比(0.72 ± 0.10)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截面短径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可疑阳性最大横截面短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0.43 ± 0.07) cm比(0.66 ± 0.08) cm],两组患者间可疑阳性最大横断面短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1.52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水平均处于正常生理范围,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刻两组白细胞水平[第1周:(7.83 ± 2.53) × 109/L比(8.26 ± 3.16) × 109/L、第3周:(7.14 ± 3.65) × 109/L比(7.08 ± 2.53) × 109/L、第5周:(5.47 ± 2.81) × 109/L比(6.41 ± 2.57) × 109/L、第7周(4.36 ± 2.59) × 109/L比(4.98 ± 1.64) × 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过程中两组白细胞指标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试验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监测时刻的HGB和血小板均维持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并发症以口腔干燥和口腔黏膜炎为主,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表现为放疗靶区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既是一种有效地治疗淋巴结隐匿转移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性诊断方法,为研究头颈部肿瘤淋巴结转移规律提供佐证;头部加调强放疗在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过程中其安全性及组织耐受性良好,可为头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治疗和患者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临床处理方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同步加量调强放疗 可疑阳性淋巴结 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