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尚”作为吐蕃王朝时期重要的政治身份,与“论”组成的“尚论”,是吐蕃王朝的为官阶级,自吐蕃王朝成立以来在王朝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吐蕃王朝的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往的吐蕃历史研究内容丰富,成果显著。但是,把“尚”作为吐蕃王政时期的一种独立的统治势力,考察其在吐蕃王朝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并对此加以专门讨论的文章并不多见。故本文依据敦煌文献等历史资料来考释吐蕃王朝时期的“尚”(外戚)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同时阐述外戚势力的专权干政,以及不同外戚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来说明吐蕃外戚势力对吐蕃王朝中后期产生的影响。以及吐蕃当政者采取打压庞大外戚势力的措施,企图以此达到缓解社会矛盾与权力重新分配的目的。并以此说明吐蕃王朝不同外戚势力对内对外的利益斗争是怎样对吐蕃王朝的最终灭亡产生了决定性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吐蕃 外戚 利益斗争
  • 简介: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生前一直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根据中国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秦始皇执政时广为下达"求仙问药"的全国政令。一批近年出土的千年简牍证实了秦始皇当年如何急欲寻求不死秘方。

  • 标签: 秦始皇 简牍 考古学 秘方 中国 出土
  • 简介:作为法律史学的研究内容,目前学界对于《唐律疏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对于同时期吐蕃政权的法制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对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华法系的多样性特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同时期的唐朝以及吐蕃的法制概况进行简述,然后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立法背景、立法思想、法律渊源以及立法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指出汉藏交往之始二者在法律制度上的相互影响,以期为西藏地方法制史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 标签: 《唐律疏议》 吐蕃法律制度 比较研究
  • 简介:藏传佛教传入吐蕃的过程中,曾多次与土著宗教苯教发生摩擦,而且当时与苯教对阵的是印度佛教,这是学界公认的一个定论。但是,笔者通过大量的藏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佛苯斗争"之前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进行对比研究时,发现当时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中,汉传佛教才是吐蕃的主流佛教,其传播势力远大于印度佛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佛苯斗争中的"佛"不是印度佛教,而是汉传佛教。

  • 标签: 佛苯斗争 汉、印佛教
  • 简介:战国秦国、秦代的家臣群体,是新贵族制和官僚制的产物,又带有王制向帝制时代过渡的鲜明印记。其中,卿爵给设“家啬夫”一职,其来源可追溯到商鞅变法时期对一定爵位者可接受门客和庶子的制度。战国末秦国拥有五大夫以上爵位者可有“家吏”。至秦代,这一给设资格已收缩至卿级以上爵位者。进入汉代以后,继续收缩到列侯以上。而简牍所见“吏舍人”、“新地吏舍人”等,反映了战国秦国和秦代舍人范围的广泛性。国家通过对主、舍关系立法加强管理,并通过推动舍人本身的吏职化以及鼓励举任等,将舍人吸纳到官吏体系中,同时对敌对贵族势力中的舍人进行严厉打击。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官方供备体系进一步完备,秩禄体制下的“吏舍人”群体逐渐趋于消失。

  • 标签: 战国秦国 秦代 家啬夫 吏舍人 整合
  • 简介:2016年,有关中国边疆治理、疆域沿革、边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等中国边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西藏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具启发性、更为多样化的思考维度.古代藏族与汉文史籍所载西羌、南羌、月氏、西戎诸族之间的同源关系,堪称上古西藏经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通关系之明证.回顾历史是为经世致用.青藏高原考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不但为象雄、吐蕃时期的西藏历史研究继续提供实证,更进一步激发学界关于古代西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的热议.这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趋势,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边疆学理论体系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边疆学理论 象雄吐蕃 “一带一路”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