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南国红豆》杂志2007年1至3期连载鲁尘的《为唱词正音》,受到曲迷的普遍欢迎。时隔数年,鲁尘又随手为若干曲词正音,供读者诸君参考。

  • 标签: 正音 唱词 2007年
  • 简介:人们通常称从事戏曲事业,特别是从事戏曲表演的人为“唱戏”的,这种称谓表明:戏是靠“唱”,而唱的前提是“词”。可见,唱词不但是戏剧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剧本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台好的戏曲,尤其象黄梅戏等以唱功见长的地方剧种,要描写和叙述全剧的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及戏剧冲突的全过程,主要是靠唱词来表述。而人物的内心思虑、对事态的判断和分析、相互间的多棱关系的展现和事件的变化等,绝大部分是通过唱词来表现,有时甚至非唱词莫能为。因此,编剧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设计唱词时,不但要考虑唱词与人物性格、戏剧情节、审美要求等的关系,还要从唱词的诗歌性、动作性、抒情性和形象性、感应性、意识性、准确性等方面着力雕凿,刻意追求,不断出新。

  • 标签: 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动作性 戏剧情节 感应性 地方剧种
  • 简介:我爱京剧唱词美李巍岷京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许多方面都有让人着迷的魅力。有人欣赏它优美的唱腔,有人喜爱它曲折的剧情,有人爱看它精彩的武打……而我却对京剧的唱词情有独钟。我爱京剧可以说是首先从欣赏其唱词开始的。我经常感叹京剧剧作家之了不起。他不但是一个...

  • 标签: 唱词 京剧 词美 尤三姐 时空变化 古典诗词
  • 简介:我曾经用三个字概括桂北三大曲种的主要特性,即文场"文",渔鼓"俗",零零落"俏"。说开一点,就是广西文场文雅,桂林渔鼓通俗,·零零落俏——活泼。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曲艺界尚未有人创作长篇零零落剧本,所以本文只就短篇零零落脚本的写作谈点个人的体会,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零零落 广西文场 衬词 曲艺文学 桂北 养济院
  • 简介:新时期以来,雷剧以一个地方小剧种,频频在各种媒体上亮相和在各种艺术评选活动中获奖。吴玉汉的《包公收礼》开启了雷剧剧本在国家级刊物上(《剧本》月刊)发表的先河,接着是陈朱利的《林默娘》在《新剧本》上发表,吴茂信、宋锐的《陈瑸放犯》参加“广东省首届优秀剧目评选”被评为优秀剧目(15个剧目中之一),卢凌日的《抓阉村长》获中宣部的首届“五个—工程”奖,《雷神的传说》获第四届广东省艺术节的导演奖、演员奖、唱腔音乐设计奖,《梁红玉挂帅》获第八届

  • 标签: 唱腔音乐 音乐剧 唱词 声腔 板腔体 娱乐性
  • 简介:豫剧是中国戏曲家族中成就突出的地方戏大剧种,其唱词语言凸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认为豫剧唱词语言具有取位的通俗性、格调的乡土性、语辞的地域性、情感的诗意性、体式的兼容性和衬词的丰富性六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全文紧紧围绕这六个方面开展论述。

  • 标签: 豫剧 唱词语言 艺术特征
  • 简介: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其首要特性就是音乐性。词的音乐性反映在填词和唱词两个方面。在歌伎唱词盛行的宋代,歌伎唱词使得作词主体在音乐层面和语体层面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词人会根据唱词场合和唱词之人有意识地创作合乐之词,苏轼就是其中一位。与一般认为的豪放词相比,苏轼供歌伎演唱的词作,俨然形成了艳丽旖旎的风格。由此可见,歌伎唱词对苏词创作的影响。

  • 标签: 歌伎 苏轼 清丽 旖旎
  • 简介:文白异读是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在对地方戏曲的舞台语言系统进行设计和规范的过程中,文白异读扮演了重要角色。生活语言里,某个字在词语中有相对固定的文白读音,但在锡剧唱词中,演员对文白读音有特定的选择。本文总结了锡剧唱词在文白异读选择上的四条策略:满足合辙押韵的声律要求,提高字音声腔的融合程度,表现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增加舞台语言的官话色彩。

  • 标签: 锡剧唱词 文白异读 选择策略
  • 简介:襄汾民歌是襄汾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集体创作的成果,具有强烈的地域风格,这些特性主要体现在襄汾民歌的唱词与曲调当中。唱词的内容、分句及字数和旋律线条的运用、腔词对应关系的灵活多变、曲调用音等特点使得襄汾民歌的风格充分的体现出来。

  • 标签: 襄汾民歌 唱词 曲调特征
  • 简介:海菜腔与四腔、五三腔、莎悠腔一起被誉为“滇南彝族四大腔”。海菜腔为对唱套曲,一唱一和,一人主唱,多人帮腔。腔体程式为拘腔,正腔,尾腔,白话(花点儿)。富有浓郁的彝家乡土味,曲调既有抒情歌唱性,也有叙事说唱性,还杂有特定音调的韵白。总之,无论是唱还是说,都以歌代言,合辙押韵。海菜腔发源于石屏异龙湖畔彝家村寨,盛行于石屏,建水一带。演唱形式以领唱,齐唱为主,有较为固定的演唱程式,

  • 标签: 海菜腔 彝族 异龙湖 旋律 白话 衬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民歌唱词中的衬词在翻译中通常被忽略。南音衬词是其唱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衬词对于南音具有重要的文本信息功能和艺术价值。翻译者在南音唱词的英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南音衬词的翻译方法,在译文中体现出南音衬词的对等信息和对应形式,尽可能做到等值翻译。

  • 标签: 衬词 南音唱词 等值翻译
  • 简介:翻译局限即不可译性,但后者的命名法显得太过绝对,因为翻译局限有一定程度的可译性,也有发展变化的过程。南音唱词英译过程中存在语言成分空缺、语用涵义不同、诗性的不可译和可演唱性的缺失等翻译局限。译者可以用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力求译文与原文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最终解决南音唱词的翻译局限问题。

  • 标签: 翻译局限 南音唱词 文化翻译
  • 简介:作为迄今发现的中国俗文学的最早刻本,《明成化说唱词话》对于研究近代汉语文字具有重大价值。书中存在大量的不规范用字现象,主要包括用同音通用字代替正字;使用古今字中的古字;沿用古汉语的通假字;使用简体字、异体字等。这些不规范用字,本来为民间所创造,继而被俗文学作品所采用,成为俗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的重要特点之一。对《明成化说唱词话》不规范用字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明成化说唱词话》乃至其他俗文学作品用字的特点。

  • 标签: 《明成化说唱词话》 俗文学作品 用字特点
  • 简介:南音发源于以古城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约于明末清初传人厦门。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当地历史、方言、民俗、戏曲、审美、师承等因素影响,泉州、厦门两地南音在唱词唱句、撩拍滚门、咬字吐音、润腔、乐器演奏等方面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并因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比较泉州厦门两地南音唱词的差异,探究两地南音形成差异的缘由,以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文化。

  • 标签: 南音 唱词 闽南地区 明末清初 因素影响 乐器演奏
  • 简介:这是在上世纪20年代风行大江南北的京剧唱段,如今听来,还是那样慷慨激扬、悦耳动听。海派京剧《苏武骂毛延寿》的故事,是从《昭君出塞》和《苏武牧羊》中衍生而来的。故事叙述汉朝画工毛延寿投奔匈奴,教唆单于向汉室索讨王昭君,并挑起战争。,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反被扣留。这段唱词出于汪笑侬手笔,就是表现苏武见到毛延寿予以痛斥的情景。

  • 标签: 海派京剧 唱词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故事叙述 王昭君
  • 简介:1990年5月,应云南省金碧诗社社长、白族老作家欧小牧先生约稿,要我把明代白族名士杨黼的《词寄山花·咏苍洱境》白文唱词碑(俗称“山花碑”,现存大理市博物馆“碑林”园正殿左侧)译为汉语唱词,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块了不起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刻成的白族唱词碑。我当即用杨黼先生原韵(梭坡韵)译成一稿寄去,就发表在当年的《滇海求珠集》上。可惜这是内部交流的集子,传播面不广,现要求再次发表,理由是:

  • 标签: 白文唱词碑 山花碑 创作思想 大理市 文学研究
  • 简介:越剧唱本《九斤姑娘》,其角色命名折射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方言谐音的手段来强化戏剧冲突、设置悬念并铺陈笑料,使剧情跌宕起伏,诙谐幽默;设谜设难等修辞手段的巧妙使用,放大了人物斗智的场景,形象地刻画了九斤、石二、张箍桶、三叔婆等主要人物。

  • 标签: 越剧 《九斤姑娘》 方言 谐音 设谜 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