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胫骨高位(HighTibialOsteotomyHTO)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主要针对的还是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旨在通过纠正下肢力学轴线,将胫骨近端的内翻纠正为轻度外翻,减轻膝关节内侧间室承受的压力,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已有损伤的软骨遭受进一步破坏,推迟或避免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近年来,该技术不断完善,扩大了适应证,如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发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股骨内侧髁软骨损伤、内侧半月板缺失、剥脱性软骨炎,以及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复合体等慢性韧带不稳定所引发的相应临床症状,还有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后导致的下肢力线异常1。

  • 标签: 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
  • 简介:背景: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老年性[足母]外翻越来越多见。老年性[足母]外翻一般畸形严重,很难依靠单一术矫正足部的全部畸形。目的:观察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患者138例(253足),男31例(45足),女107例(208足);年龄65~92岁,平均(77.8±2.3)岁。分别于术前1d、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定。术前、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拍摄足负重位X线片,测量和记录HVA角、IMA角、DMAA角变化情况,并进行影像学评定。结果:13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0.5)年。无一例出现处迟延愈合和不愈合,无跖骨头坏死。所有患者术后7d、术后6周、末次随访时足部疼痛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末次随访时更显著(P〈0.01)。AOFAS的Maryland第1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功能评定,总优良率为96.8%。HVA角、IMA角、DMAA角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发现各角度均较术后6周有一定程度的丢失,但无统计学差异,患者亦无临床症状。结论:运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术结合趾骨Akin术治疗老年性[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明显。手术在单一切口下即可完成,操作相对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 标签: 截骨术 [足母]外翻
  • 简介:背景:成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系骨骼I型胶原数量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强度显著降低、反复骨折、畸形愈合的罕见疾病。矫形术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目的:探讨多段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重度畸形的围术期管理、手术方法及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成不全合并重度下肢畸形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14.7岁(9~27岁)。下肢长骨中24存在畸形,术前股骨及胫骨畸形成角为63°(20°~120°)。结果:18行多段弹性髓内钉固定。单平均3.4处(3~4处)。股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7h(1~2.5h),胫骨侧单手术时间为1.2h(1~1.5h)。股骨侧手术单出血量223ml(150~600ml)。平均随访17.7个月(6~40个月)。患肢部分负重时间为术后4.3个月(4~6个月)。愈合时间5.4个月(4~8个月)。无不愈合、再骨折发生。1例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愈合。Barthel指数评分由术前45.7分(24~80分)提高到术后85.7分(78~96分)。WeeFIM评分由术前50.8分(36~70分)提高到术后74.0分(60~90分)。手术前后的Barthel评分和WeeFIM评分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多段内固定术可有效纠正下肢力线,最大限度矫正重度肢体畸形,多联合一期手术显著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恢复下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成骨不全 多段截骨 弹性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段矫形治疗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0例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多段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中共有畸形70处,平均畸形角度为63°,股骨侧、胫骨侧单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存在下肢长度差患者,均采用特制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多段固定术能够促使成不全性下肢多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得到纠正,可对重度肢体畸形进行矫正,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成骨不全 下肢多骨畸形 多段截骨 矫形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与矫形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6.05-2017.05接收的80例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膝关节置换矫形,对照组进行膝关节矫形,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中显效率为67.5%,好转率为30.0%,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32.5%,总有效率为60.0%,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手术中采用置换和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是置换术对患者疼痛程度的缓解更加有效,可以最大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 置换 截骨 矫形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的结果评估跟内移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19例(25足)经6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的副舟骨源性平足症患者,其中男7例9足,女12例16足;年龄18~52岁,平均(33.2±9.8)岁。患者均为柔韧性平足,伴有不同程度的平足及跟外翻畸形,术中切除副舟骨行胫后肌腱止点带线锚钉重建术。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足采用Maryland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评定。术前及随访拍摄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负重侧位X线片跟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的改变。结果术后19例(25足)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6±7.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Maryland功能评分为(92.1±2.1)分,VAS疼痛评分为(0.7±0.9)分,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负重侧位X线片跟倾斜角(Pitch)、跟距角(Kite)及距第1跖骨角(Meary’s),负重正位X线片的距舟覆盖角(TCA)、距第1跖骨角(T1M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末次随防足部疼痛均消失,平足畸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跟内移术结合改良Kidner手术治疗副舟骨源性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术后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标签: 副舟骨源性平足症 跟骨内移截骨术 足部畸形 改良Kidner手术
  • 简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膝骨关节炎是常见疾病,对这类单间室早期病例行胫骨近端高位术是一种重要的保膝治疗方式。1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右膝反复肿痛4年余,加重5个月"入院。现病史: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间歇肿胀,以上下楼梯为甚。于当地社区医院行关节局部封闭、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后局部疼痛可短期缓解,停药后症状复发。近5个月,右膝疼痛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

  • 标签: 胫骨近端高位截骨 膝内翻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腓骨术对膝性关节炎患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KOA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腓骨术治疗,对照组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cer大学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WOMAC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的WOMAC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腓骨术与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KOA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费用低等优势。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腓骨截骨术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
  • 简介:目的通过肌电图检测,观察下颌角整形术对咬肌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选取下颌角整形术患者18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行咬肌肌电图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时与术前相比,咬肌肌力下降明显(P<0.05);术后1年时咬肌肌力基本恢复,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角整形术后1年患者的咬肌功能基本恢复。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咬肌 肌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术和胫骨高位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间62例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胫骨高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腓骨近端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腓骨近端术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患者恢复时间较快,造成的创伤较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腓骨近端截骨术 胫骨高位截骨术 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 疗效
  • 简介:背景:目前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持续存在的儿童柔韧性平足症,跟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是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但并没有很多文献报道这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目的:研究跟术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跟术联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手术治疗的16例(22足)儿童柔韧性平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15足),女6例(7足),年龄10~14岁,平均(12.8±1.2)岁。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正位X线片距第1跖骨角(talo-1stmetatarsalangle,T1MT)、距舟覆盖角(talo-navicularcoverageangle,TNCA)、距角(talo-calcanealangle,TC),侧位距第1跖骨角(Meary角)、跟倾斜角(Pitch角)、跟角(Kite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比较术前及术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6±6.6)个月(10~32个月)。2例患者跟外侧切口浅表感染,经口服抗生素及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和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面愈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负重时,遗留轻度足部内侧疼痛不适,佩戴矫形鞋垫3个月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后足外翻畸形均获得纠正,内侧纵弓重建,术后4个月疼痛明显消失,患足功能恢复满意。较之术前,末次随访X线片各种测量参数除Kite角外,其余均得到明显改善。AOFAS评分从术前(46.3±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1.8±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结合内侧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症,可以恢复足的正常力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取得短期的满意疗效,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平足症 儿童 截骨术 软组织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3D打印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患者23例23膝。术前应用Mimics软件设计模块并3D打印,术中通过模块明确平面。结果股骨角术前平均68.7°±3.5°矫正至术后平均83.6°±2.8°(P<0.05);股胫角由术前平均159.6°±4.1°矫正至术后平均172.3°±2.1°(P<0.05)。结论应用3D打印切模辅助股骨髁上术治疗伴有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膝外翻畸形是一种精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3D打印截骨模块 截骨术 股骨 膝关节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98例外院下颌角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科学、有效地针对性止血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98例外院下颌角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诊断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分析下颌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有效地止血方案。结果98例患者体格检查和凝血功能测定均为正常,术中、术后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引流管成功拔出,未见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致下颌角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有患者自身体质以及凝血机制障碍,术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手术中局麻药具有反射性扩张血管的作用,以及在切开粘膜后分离咬肌和下颌未在骨膜下剥离,和磨操作不当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等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临床病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止血方案,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术 外院 大出血 止血方案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胫骨高位不同术式治疗膝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膝内翻患者72例做回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术式,将全部72例患者分成37例患者的内侧手术组和35例患者的外侧手术组;内侧手术组采用内侧张开式楔形植术式给予治疗;外侧手术组患者采用外侧闭合式楔形术给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式治疗一年后的膝关节HSS评分,以及膝关节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HSS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彼此之间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手术1年后,所有患者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并且内侧组与外侧组的股胫角、膝关节内侧间隙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外侧组患者的胫骨后倾角、髌骨高度的降幅显著大于外侧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特点,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内翻症状,在治疗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翻 不同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跟外侧壁皮瓣入路术中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接收的行跟外侧壁皮瓣入路法治疗的患者86例,均分两组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是在该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行外侧壁皮瓣入路术患者护理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予以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跟骨外侧壁骨皮瓣截骨入路术 创面愈合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的方法的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的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的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的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的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下肌腱不同程度的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采用接受治疗的4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通过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3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为23例,予以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实施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治疗,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清理 腓骨近端截骨 膝关节内侧间室 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夏季,地球倾斜了一下身子更多的日光留在了平原上那些偏离了轨道的雨滴错过了波斯菊的春天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AO/ASIFC3型骨折患者采用经尺骨鹰嘴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螺钉治疗,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分析疗效。结果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尺骨鹰嘴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肱骨远端C3型骨折 尺骨鹰嘴截骨 解剖锁定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