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解剖M型(AMM)超声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回旋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左室侧壁运动的改变。方法28例行冠状动脉回旋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和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获取前间隔、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和下间隔等各6个节段,在心尖四腔水平切面获取室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室间隔基底段和侧壁基底段等4个节段的解剖M型图像,测量这些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结果28例左回旋狭窄置入支架的患者,相比术前,术后72h及3个月时,由左回旋供血的心肌各节段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均较术前显著增高,而术后72h内和术后3个月时的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迅速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域的室壁运动状况,并至少维持3个月;采用AMM超声技术测量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增厚率,能随访评价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图 解剖M型 冠状血管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originofcoronary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栓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回旋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应用经胸超声显像(TTE)对成人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测量,获得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的正常值,提供国内正常人的冠状动脉基础血流数据,为常规应用TTE分析和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择180例健康志愿者,TTE测得冠状动脉左前降(LAD)的近段、中远段,回旋(LCX)的近段或中远段,右后降(PRD)的中远段的血流速度,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D近段平均血流速度为男(28.42±5.27)cm/s,女(27.23±4.91)cm/s;LAD中、远段为男(27.05±5.38)cm/s,女(26.18±5.37)cm/s;PRD中、远段为男(25.94±5.38)cm/s,女(25.13±4.39)cm/s;LCX近或中、远段为男(26.28±5.12)cm/s,女(25.57±4.63)cm/s;血流速度测值比较:LAD、PRD和LCX各间、血管近段和中远段间、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E测得的冠状动脉LAD、PRD及LCX的血流速度可以重复;正常成人冠状动脉内血流速度指标的确定,对于发现和分析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和诊断冠心病可提供定量的参照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病理生理现象。该异常起源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同时,文章中报道了此类病例的丰富侧循环现象,这些侧循环在维持心肌血供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并评估此类病变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172处,累及单血管者35例(31.3%),累及2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合并多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高达40%~65%,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国内外指南虽有推荐针对该类患者的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但在真实世界中依然需要准确把握。本综述在对比急诊PCI仅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急诊PCI同时完全血运重建和急诊PCI后分次完全血运重建3种不同策略疗效优劣的基础上,总结出急诊PCI后分次完全血运重建是安全有效的优选策略。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梗死相关冠状动脉 完全血运重建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被引入的成功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在随后的20年中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完全动脉血管化在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找到了其各自的位置,从而使得CABG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药物洗脱冠脉支架(DES)的出现,冠脉血管再通的方式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因为使用DES引起支架内狭窄的危险明显降低,所以目前介入心脏病学家开始对更加复杂的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施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数量迅速增加,而CABG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流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植入治疗 手术治疗 CABG
  • 简介: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无复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应用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与传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经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6年2期)、WanFangData、CNKI、WebofScience数据库,搜集以国内人群为研究对象并且应用HCR与CABG治疗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1996年1月到2016年4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共计12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CR组在ICU时间[MD=-25.84,95%CI(-42.55,-9.13),P=0.002]和机械通气时间[MD=-4.06,95%CI(-6.43,-1.69),P=0.0008]明显短于CABG组,但在术后住院时间[MD-0.64,95%CI(-2.53,-1.25),P=0.51]、新发房颤发生率[OR=1.41,95%CI(0.86,2.30),P=0.17]以及肾损伤发生率fOR=1.56,95%CI(0.89,2.74),P=0.12],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CR组住院费用[MD=3.42,95%CI(1.27,5.56),P=0.002]高于CABG组。两组在术后死亡率[OR=0.36,95%CI(0.12,1.11),P=0.07]、术后再发心梗率[OR=0.32,95%CI(0.06,1.85),P=0.20]、及再血管化发生率[OR=I.16,95%CI(0.48,2.76),P=0.74]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脑血管意外[OR=0.35,95%CI(0.14,0.91),P=0.03]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OR=0.37,95%CI(0.20,0.70),P=0.002]方面,HCR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ABG组患者。结论当前证据表明,HCR比CABG在治疗后的脑血管意外和MACCEs发生率要低,但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要开展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 标签: 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 中国人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壁冠状动脉比较解剖学积累资料,为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家猪心脏塑化染料灌注,10%甲醛溶液固定,大体解剖显示壁冠状动脉,测量数据,并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犬的壁冠状动脉分析比较。结果家猪壁冠状动脉出现率为50.0%,前室间、后室间冠状动脉出现率为15.0%、27.5%。前室间冠状动脉近端径(1.96±0.71)mm,远端径(1.52±0.80)mm,长度(9.19±6.58)mm。总壁冠状动脉长度(9.20±4.99)mm。一血管上可出现1-2处的壁冠状动脉壁。壁冠状动脉可以扭曲和发出细小的分支血管。结论家猪可以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壁冠状动脉,但犬比家猪更为适合。

  • 标签: 壁冠状动脉 家猪 形态学 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病变血管共58,B型病变49处,C型病变13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处,共置入支架64只。置入左前降27只,左回旋13只,右冠状动脉24只。DeNovo支架置入44只,Suboptimal支架置入15只,Bail-out支架置入3只,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2只。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4%。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6.5±7.8)%,术后残余直径狭窄(5.1士10.3)%。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老年患者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