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补益肝肾法治行坐骨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某市医院2014年10月一2015年10月收治的88位坐骨神经病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参考组,每组各有44人,对于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的治疗方法,对于参考组采用西医的正常治疗方法。之后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并作出相应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0.9%,参考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且P<0.005。结论中医补益肝肾法治疗坐骨神经的效果比较明显,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过程安全,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补益肝肾法 坐骨神经痛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神经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提供康复依据.方法:以切断SD小鼠的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运动模型,将40只SD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各组又分为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不运动组,然后隔天在伤口近端进行药物注射和每天进行一次跑台训练,连续4周,术后30d,通过小鼠体重的变化、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定及运动神经元计数观察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坐骨神经损伤侧近端注射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加不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各项指标显示出其对损伤侧的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及运动恢复有明显的效果,药物组在体重增长、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运动神经元数目上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运动组又比不运动组好.结论:三七总甙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作用显著,运动恢复效果更佳.

  • 标签: 三七总甙 坐骨神经损伤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髓石和三叉神经的辨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的髓石病例。结果髓石被误诊为三叉神经。结论临床医生对髓石、三叉神经认识不到位,误诊现象严重。

  • 标签: 牙髓钙化 髓石 三叉神经痛 误诊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正常成人坐骨神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笔者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集的40例正常成人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高频超声检查40例患者80条坐骨神经情况。观察坐骨神经检查显示情况,坐骨神经纵切面表现,并从左右侧位置不同比较坐骨神经的区别。结果高频超声检查显示80条坐骨神经股部显示清晰,但臀部显示率较低;坐骨神经臀线处及股外侧皮神经髂前上棘处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坐骨神经纵切面呈条状等回声,内可见平行偏强回声线,横断呈边缘清晰的筛网状等回声,有卵圆形、三角形等不规则性状,肌肉收缩时可见坐骨神经被动运行而发生变化。结论针对成人坐骨神经疾病可行高频超声检查确诊,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安全的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频超声 坐骨神经检查 横截面积 臀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耳颞神经,治疗组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耳颞神经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

  • 标签: 针灸 神经阻滞 耳颞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孢疹后遗神经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比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经护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疼痛减轻效果显著(P<0.05)。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能够有效缩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在医学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治疗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6年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个3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法,对照组患者则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后总有效率为96.67%,而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能够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实践运用。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者的有效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93.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相关结果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者,为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和饮食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个性化护理 效果探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