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镇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他们本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而且也构成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此,解决好失业人口社会保障问题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河北省城镇失业人口基本特征手,继而研究了失业人口贫困程度的测定及贫困类型,分类了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论证了失业人口救济标准的确定,对健全和完善失业保健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城镇失业人口 社会保障制度 生活保障 救济标准 贫困程度 贫困类型
  • 简介:在目前仍在演化发展的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中,失业人口剧增已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最为头疼的大问题,包括法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由失业增多而引起的较大规模抗议活动。

  • 标签: 失业人口 警钟 群体 经济危机 抗议活动 全球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以统计资料和参与观察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城镇失业性贫困的状况和其生存特点,发现家庭成为国家应对城镇失业性贫困的重要工具和个人应对贫困的最后资源,这两者相互建构。正是以家庭为中介,底层社会维持了基本生存和社会稳定。本文建议政府的反城镇失业性贫困政策应以家庭发展战略替代家庭生存战略,注重使贫困家庭拥有广义资产。

  • 标签: 城镇失业 失业性 家庭生存
  • 简介:我国城镇的高失业率有其特殊成因;在解决就业这一棘手的问题上,仅靠市场之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另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的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的发展战略应由追求速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增长,转向以创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

  • 标签: 高失业 高增长 发展观念
  • 简介: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增大,但是,现行的以国有、集体单位职工为主体、以户籍制度为边界、以正规就业岗位和稳定劳动关系为基轴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制度并不适合流动人口参加。它引起了流动人口大量欠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金领取的严重缺位错位等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流动人口失业保险制度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失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所特有的失业保险制度从而逐步健全我国的失业保险体系。

  • 标签: 流动人口 失业保险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深化改革和需求不足等原因造成我国城镇失业增加。德尔菲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真实失业率水平为7%,已达到警戒线,且近年会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建议政府设立专职机构,对失业风险监测与调控。

  • 标签: 城镇 失业率 中国 就业工作 政府职能
  • 简介:近年来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者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

  • 标签: 隐性失业 隐性就业 外来劳动力 经济转轨
  • 简介:本文从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的角度综合研究当代中国城镇存在的失业问题及其治理。文章基于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全面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城镇失业的存在形式、基本根源、社会经济后果等,并在可持续发展总的框架之下,结合中国国情,对当代中国城镇失业的治理,从失业保险制度和就业、再就业制度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城镇失业 再就业制度 失业问题 治理 失业保险制度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疫情到来之后,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城镇失业人员正在不断增加,要想对失业人群进行有效帮扶,国家政府需要出台相应政策,根据城镇失业人群现状,为其提供再就业服务。人社局在对相关问题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失业人群进行准确定位,根据不同人群发展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政府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扶持微小企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对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进行全面解决。本文就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城镇 失业人员 再就业问题 对策研究
  • 简介:由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8)》显示,2008年.中国共有城镇人口60,667万,城镇化水平45.68%。按照市区非农业人口的统计.全国2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23个,100万~200万人口的城市35个,50万~100万人口的城市82个,20万~50万人口的城市233个.市区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城市共282个。截至2007年末,

  • 标签: 城镇人口 城市发展报告 非农业人口 城镇化水平 协会组织 中国
  • 简介: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结果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超过6亿,城镇人13比重继续提高,但人口城镇化速度减缓。2008年,我国城镇人1:2达6.0667亿人,比2007年增加1288万人,乡村人口为7.2135亿人,比2007年减少615万人。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5.68%,比2007年提高了0.74个百分点,

  • 标签: 城镇人口 人口变动情况 国家统计局 人口城镇化 抽样调查 总人口
  • 简介: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所提出的现状或规划城镇化水平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常会遇到被要求在人口城镇化水平计算中考虑增加外来人口数量的问题。但是,这样计算的结果不仅会夸大本地人口城镇化水平,而且外来人口资料的取得和数据运用在实践中还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计算中不宜包括外来人口的主要理由如下:

  • 标签: 城镇化水平 人口数量 计算 城市总体规划 地方政府 编制过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市场竞争形势也逐渐激烈,企业为提升市场竞争力,则会不断进行内部强化工作,应用更加具有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另外,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城镇下岗人员急剧增加,因此需要在经济复苏后,有必要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以此促进经济回升、改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本文就新形势下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标签: 新形势 城镇 下岗失业人员 就业 培训
  • 简介:通过构建两部门理论模型,并基于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口城镇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显著地促进了工业结构升级,但其存在门槛效应和地区差异。人口城镇化对工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服从边际递减规律,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人口城镇化的正向促进效应逐渐减弱。当人口城镇化水平超过0.763时,其效应已不明显。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效应要更显著一些。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人口城镇化 工业结构升级 两部门模型 门槛效应 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