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对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患者,实施声带注射填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应用特制Brunning高压注射器,对12例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取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注入患侧声带外侧的声门旁间隙,使声带游离缘内移至越过中线1.0~1.5mm。结果11例首次注射有效,1例重复注射有效。随访7~33个月,平均13个月。发现3个月内注射侧声带体积略渐回缩,3个月后声带体积及声门形态基本维持稳定,嗓音质量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体筋膜加脂肪混合物是种较理想的注射填充材料,声带注射填充术简单、疗效确切、微创、安全及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引起声门闭合不良的理想术式。

  • 标签: 自体筋膜 自体脂肪 声带注射填充术 声门闭合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声带内自体脂肪注射治疗声门闭合不全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方法对46例声门闭合不全患者行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全部患者都有紧张及恐惧感,术后即刻,患者声嘶程度较术前加重,4例过量注射患者出现轻度的呼吸困难,术后1月,所有患者声嘶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围手术期认真细致的护理,所有的患者都能配合局麻下的手术,术后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改善发音。

  • 标签: 电子喉镜 自体脂肪 声带注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声门塞音对鼻音计评价腭咽闭合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04年8月至2010年8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71例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者,腭裂代偿语音评价为伴或不伴声门塞音,男性50例,女性21例,年龄(15.9±6.2)岁。应用鼻音计和鼻咽纤维内镜同步检查,记录所有患者鼻音计鼻音化率值和鼻咽纤维内镜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值数据,并根据声门塞音语音评价结果将患者分成3组,即整体组(未排除声门塞音)、声门塞音组及无声门塞音组,对3组患者的11个语音样本(单元音1~3号、连续音节4~9号、语句10~11号)鼻音化率值与VAS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整体组患者71例,声门塞音组患者34例,无声门塞音组37例。整体组患者的11个语音样本鼻音化率值与VAS值间均呈负相关趋势,但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0.179且<-0.017,P>0.05);声门塞音组各语音样本鼻音化率值与VAS值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0.196且<-0.017,P>0.05);无声门塞音组除1、3、11号语音样本外,其余各语音样本鼻音化率值与VAS值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57且<-0.162,P<0.05),其中7号语音样本最敏感(r=-0.557,P<0.05)。结论声门塞音是影响鼻音计评价腭咽闭合功能的重要因素,对于存在声门塞音的腭裂语音障碍患者不建议应用鼻音计进行腭咽闭合功能评价,但可以指导语音训练。

  • 标签: 腭裂 腭咽闭合不全 声门塞音
  • 简介:1病例资料例1女,18个月,在外院诊断发现声门下新生物,要求手术。4月龄时出现呼吸困难,喉喘鸣,在外院检查发现声门下有新生物,阻塞1/2的气管直径,导致呼吸困难,

  • 标签: 声门下新生物 氩气刀 儿童 治疗 呼吸困难 病例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声门下囊肿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确诊的5例声门下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2例为早产儿,3例为足月儿,均有气管插管史。1例一直无症状,其余4例有喉鸣,其中2例伴声嘶、呼吸困难,曾被误诊为喉软化症、喉炎等。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灰白色囊肿样病变,增强CT检查为低密度区,无强化。均给予激光及钳夹治疗,术后随访支气管镜5~12周,均无复发及声门下狭窄。结论有气管插管史的患儿出现喉鸣应及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有无声门下囊肿,经支气管镜激光治疗是声门下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喉鸣 声门下囊肿 气管插管 支气管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声门上喉癌患者,观察选择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声门上喉癌患者106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选择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手术适应症主要体现为声门上T1病变、未对声带造成影响的T2病变以及对会厌前间隙同梨状窝内壁造成影响的病变;此外包括舌会厌谷受累T4病变,在同一时间将患者部分舌根切除进行治疗。结果完成手术后患者气管套管拔出率为93.4%,患者的发音满意率为90.57%。针对疾病Ⅰ期、Ⅱ期、Ⅲ期以及Ⅳ期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82.61%、71.15%以及34.62%。结论针对声门上喉癌患者,临床选择声门上水平部分喉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表现出较高的疾病根治率,并且能够将患者的喉功进行有效保留。针对属于颈部N0的患者,不建议全部选择颈淋巴结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选择实施上颈淋巴结清除术可以有效作为临床诊断依据,最终可以获得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实施全颈淋巴结清除术进行治疗。

  • 标签: 喉声门上水平部分切除术 声门上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现代喉癌的治疗观点多指向于喉功能的保留及生存质量的提高,对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locallyadvancedglotticcarcinoma,LAGC)的治疗目前虽存在争议,但喉功能保存的治疗已成为趋势,现就治疗方式及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喉癌 晚期 内窥镜 热疗 喉保留。
  • 简介:本文探讨了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的局部复发问题。病例分两组:1972年至1980年394例,1980年至1988年339例。两组病例预后的改变与各种喉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发生了变化有密切关系,这一变化建立在1772年至1980年病人的喉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和局部复发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不能单一地根据肿瘤的临床分类情况来选择术式,同时必须根据悬吊喉镜下明确观察到的肿瘤实际浸润情况以及喉的活动情况作全面分析之后进行选择。

  • 标签: 喉切除术 喉肿瘤 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别应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时间,记录两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出血、破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两组声门下吸引法均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易损伤患者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从而造成出血、破损等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而言间歇声门下吸引法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现代康复 物理疗法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与患者发生VAP的几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ICU和EICU中实施气管切开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机械通气患者为实验数据来源,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就诊患者命名为对照组(63例),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在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的患者命名为干预组(71例),行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结果:对照组VAP发生例数为17例,占比为26.98%;干预组VAP发生例数为8例,占比为11.27%,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患者胃内定植菌上行及口腔分泌物下行具有一定的阻止作用,可以降低患者VAP发生率。

  • 标签: 声门下灌洗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 循证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s,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的DDH患儿,纳入年龄≥6个月、完全脱位、治疗信息及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24例138髋。闭合复位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后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为两者之差。术中关节造影测量复位后内侧造影池间隙(medial dye pool,MDP)及股骨头覆盖率(femoral head coverage,FHC)。MDP以占股骨头直径的百分比表示。闭合复位后以人类位石膏裤固定,2~3个月更换石膏裤,共固定2期。一期或二期石膏裤末MRI中确认股骨头获得同心圆复位即为复位成功。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复位是否成功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相关因素的临界值。结果本组病例138髋中108髋(78. 3%)复位成功。单因素分析中复位是否成功与初始治疗年龄、再脱位外展角度、安全区范围、MDP及FHC显著相关(P<0. 05)。多因素分析中再脱位外展角度(OR=0. 792,95%CI:0. 634-0. 688,P=0. 039)及MDP(OR=0. 654,95%CI:0. 439-0. 973,P=0. 036)为独立影响因素。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两因素的临界值,再脱位外展角度≤30°的88髋中86髋(97. 7%)复位成功,>50°的10髋均复位失败,31°~50°的40髋中仅22髋(55. 0%)成功,但其中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均成功,而MDP>20%股骨头直径的20髋中仅2髋(10. 0%)成功。结论DDH闭合复位术中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取决于复位稳定性和质量。再脱位外展角度≤30°时任何MDP、31~50°时MDP≤20%股骨头直径是可接受的复位标准,可期望通过人类位石膏裤固定获得同心圆复位。

  • 标签: 髋关节 闭合复位 关节造影 可接受的复位
  • 简介:儿童声门下狭窄按发生时间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与成人声门下狭窄不同的是,外伤性狭窄少见,最常见的是医源性声门下狭窄。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新生儿中发病率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在早产儿抢救中广泛使用气管内插管,且插管时间较长所致。由于婴幼儿声门下区相关解剖学的特殊性,如喉体的体

  • 标签: 喉狭窄(Laryngostenosis) 耳鼻喉外科手术(Otorhinolaryngologic Surgical Procedures) 儿童(Child)
  • 简介:尽管气管插管在维持气道通畅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声门上气道管理设备的发展仍在继续。由于它操作简单易学、方便,不仅在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而且在复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声门上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SGH)的临床特点,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9年3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SGH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男5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1∶2.2,中位年龄90(60,90)d。临床表现为喉鸣11例,呼吸困难8例,犬吠样咳嗽5例,声音嘶哑4例,喘息3例。被误诊为喉炎10例,喉软化7例,喉部肿块1例,咽后壁脓肿1例,肺出血1例。确诊时间为1 d~1个月,中位时间15 d。3例合并喉软化,2例合并主动脉狭窄,1例合并声带麻痹,5例合并其他部位1个或多个血管瘤。15例行喉镜检查,9例提示血管瘤;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5例提示血管瘤;13例行颈部增强CT检查,13例均提示血管瘤。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1例行肿物内抽吸,吸出1 ml血性液体,气管切开1例,普萘洛尔治疗12例,联合强的松2例。4例转至外院,预后不详;1例合并多部位巨大血管瘤患儿死亡;余11例均在1周内症状明显缓解。结论SGH发病隐蔽,易漏诊误诊,可行喉镜、支气管镜、颈部增强CT阶梯式或联合诊断,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声门下血管瘤 喉镜 支气管镜 颈部增强CT 普萘洛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经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发生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裤固定治疗的DDH患者,纳入年龄≥6个月、闭合复位成功、资料齐全且随访超过2年的病例48例54髋,其中男2例,女46例;单侧41例41髋,双侧7例13髋(1例双侧脱位单侧复位成功);治疗时年龄(16.4±3.8)个月(范围6~24个月);随访(2.9±1.8)年(范围2.3~4.1年),末次随访时年龄(4.2±1.8)岁(范围3.4~5.8岁)。吸入麻醉下行闭合复位后给予石膏裤固定,记录石膏裤外展角度。术中复位稳定性以Ramsey安全区评估,包括复位最大外展及再脱位外展角度;复位质量评估包括术中造影及术后MRI测量的关节内侧间隙及股骨头进入深度;每年复查摄骨盆正位X线片,根据Salter标准评估是否发生AVN。采用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4髋中12髋发生AVN,发生率22.2%。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度及Ramsey安全区复位后最大外展减石膏裤外展的差值(最大-石膏外展差)与AVN发生有关:AVN组与无AVN组的IHDI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7,P=0.014),其中IHDI 4度AVN发生率(42.9%,9/21)高于IHDI 3度(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18),而IHDI 3度AVN发生率与IHDI 2度(0%,0/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AVN组最大-石膏外展差为-0.7°±5.9°,无AVN组为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38)。多因素分析中,IHDI分度(OR=8.256,P=0.015)和最大-石膏外展差(OR=0.832,P=0.047)是AV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DH闭合复位石膏裤治疗后AVN主要发生在IHDI 4度脱位患者。治疗过程中人类位石膏裤固定的外展角度与AVN发生无关,但石膏裤外展接近或超过复位最大外展将增加AVN发生的风险。安全的石膏裤固定必须避免极度外展体位,石膏裤外展应小于最大外展5°~10°以上。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骨牵引复位法 石膏,外科 手术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闭合复位后内翻盂唇的转归及其对髋臼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闭合复位治疗的26例(29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3例;复位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个月,年龄范围为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0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39~61个月。本研究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在闭合复位后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图像显示存在盂唇内翻。将所有患儿按照在最后随访时是否存在内翻盂唇分为残余内翻组(19例,22髋)及内翻消失组(7例,7髋)。比较两组在复位前的IHDI分型、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和复位后盂唇内翻程度方面的差异,及在最后随访时的骨性及软骨性髋臼指数、盂唇内翻程度、中心边缘角及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方面的差异,并比较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情况。结果复位前残余内翻组IHDI分型为Ⅲ型、Ⅳ型各11髋;内翻消失组Ⅱ型3髋,Ⅲ型4髋(P<0.001)。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术前的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261)及软骨性髋臼指数之间的差异(P=0.843)均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当时残余内翻组与内翻消失组的盂唇内翻程度分别为(55.10±9.60)%与(43.92±1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最后随访时的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24.73±5.72)°,内翻消失组为(19.5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最后随访时的软骨性髋臼指数,残余内翻组为(16.68±4.05)°,内翻消失组为(14.71±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最后随访时的中心边缘角,残余内翻组为(20.77±8.82)°,内翻消失组为(18.8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最后随访时的股骨头骨骺核高宽指数,残余内翻组为(44.13±4.24),内翻消失组为(48.11±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残余内翻组在复位后与最后随访时的盂唇内翻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残余内翻组有5髋[22.73%(5/22)]发生AVN,均为Kalamchi-MacEwen Ⅰ型,内翻消失组无AVN发生。结论DDH闭合复位后,大部分内翻盂唇短期内不能吸收,而是演变为一薄层纤维组织嵌插于头臼之间,这可导致髋臼软骨的骨化延迟,但对髋臼发育的远期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髋脱位,先天性 盂唇 磁共振成像 髋臼发育
  • 简介: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急症,此类疾病多发生在儿童,且异物种类繁多。发生在成人专门下异物较为少见.我院救治了罕见专门下异物(整体爬暇)2例。专门下异物伴有Ⅲ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是非常必要的。迅速建立呼吸通道恢复机体的含氧量为手术赢得了时间至关重要。术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输液抗生素及激素控制感染。是避免并发症、窒息死亡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声门下异物 爬虾 呼吸困难 气管切开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