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鼻衄3个月,于2006年4月2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4年,长期服用缬沙坦80mg/d,血压控制在120/80mmHg(1mmHg=0.133kPa)左右。2005年4月确诊为冠心病,长期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30mg,1次/12h治疗。同年9月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qn。用药前查凝血四项、生化全项、血沉、尿常规、便常规、潜血均正常。

  • 标签: 阿司匹林 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的100例患者纳入此文研究资料,对100例患者均予以血液分析处理,并予以100例患者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形态分析和研究,统计和调查100例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100例采取外周血细胞形态相关检验的患者中,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90.00%(90/100),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10.00%(10/100),假阳性率是10.00%,假阴性率是11.11%,血细胞形态呈现异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血细胞形态呈现正常的患者占据百分比。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44.44%(40/90),中毒颗粒现象占据1.11%(1/90),空泡变性现象占据1.11%(1/90),核右移现象占据1.11%,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37.78%(34/90),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14.44%(13/90),粒细胞的核左移现象占据百分比、红细胞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显著高于中毒颗粒现象占据百分比、空泡变性现象占据百分比、核右移现象占据百分比、血小板的形态及数量的异常现象占据百分比。结论外周血细胞相关形态检验方法用于临床中呈现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外周血 细胞形态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对外周血细胞分析异常结果正确分析,对提高外周血液分析的准确性及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血细胞分析仪使用中如何对异常检验结果正确分析,以及显微镜下检查在疾病诊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异常检验结果 分析 重要性
  • 简介: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和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常并发一种或多种外周血细胞减少,且影响到预后。已有文献报道,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所致脾功能亢进(脾亢)性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可达50%以上,多呈轻、中度(较少发生重度)下降。在外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64%表现为多种血细胞减少,36%表现为单种血细胞减少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外周血细胞减少 hypertension 并发 脾亢 门脉高压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诊断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1例,记为对照组,对所有儿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测结果。并将研究组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乙组基于甲组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诊断,对比甲乙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除RDW之外,研究组Hb、RBC、MCH、MCV、MCHC、铁元素水平和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乙组诊断准确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形态与全自功血细胞分析仪针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可有效区分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指标水平,在血液疾病检查中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联合诊断 小儿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系血细胞减少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诊断。结论引起三系减少的常见病因包括骨髓性病变所致的造血障碍、致病因素引起的外周血细胞破坏过多以及造血物质缺乏引起的细胞成熟障碍等。有时导致三系减少的病因在病程的某一阶段也可表现为二系减少,如脾功能亢进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PNH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可表现为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

  • 标签: 三系血细胞减少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6例患者中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135例(72.6%),非造血系统疾病51例(27.4%)。结论全血细胞减少主要是造血系统疾病,但也不能忽视非造血系统疾病,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以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误诊。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造血系统病因
  • 简介:近10余年.在鉴别骨髓衰竭性疾病时,发现了一类由针对骨髓未成熟造血细胞自身抗体介导的2系或3系血细胞减少.暂称之为狭义的“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该症以往多被误诊为不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或归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但按AA或MDS治疗疗效欠佳,迁延不愈.正确认识并诊治此类血细胞减少,不仅有益于患者.而且有益于丰富造血调控学说、纯化并修正对AA和MDS本质的认识,有重要临床价值和学术意义。如何鉴别并正确诊断此类疾病呢?

  • 标签: 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自身抗原 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猛,医疗设备也不断更新,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便利。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精确度高、检测快捷、操作简单等优点,常用于检测血细胞形态与数量。目前,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用于血常规检测中,取得显著效果,但若实际工作中仅重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诊断结果,不重视细胞形态学检测结果,极易发生误诊、漏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是血液系统疾病的检测方式之一,能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本文将探究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联合血细胞分析仪对于提高检验质量的研究。

  • 标签: 外周血细胞涂片复检 血细胞分析仪 检验质量 血常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外周血细胞检查的血液标本568份,按照不同形态学特征予以分类统计,初经初诊,观察到患者血细胞计数或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的患者为196例,按照不同异常情况予以统计分析,存在贫血、贫血伴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数量或分类计数异常、血小板数量异常4种类型,均按照形态学特征予以具体诊断检查。21例复查患者中粒细胞缺乏症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急性白血病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2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6例,经外周血细胞检验可对其治疗效果、疾病进展进行判断,指导下一步的检查。结论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可使得临床信息更为完善,有效完成疾病的初诊、鉴别诊断、治疗等,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外周血细胞检验诊断报告 血细胞 诊断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髓形态学、外周血象分析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114例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外周血象加以分析。结果本组114例患者中,造血系统疾病者90例,约为78.95%;非造血系统疾病者24例,约为21.05%。造血系统疾病三系血细胞降低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非造血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尤其是在红细胞、贫血程度以及血小板降低程度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很复杂,主要是因为造血系统疾病造成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外周血象分析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骨髓形态学 外周血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PS),是一组组织细胞增生活化伴有吞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该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为了解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状态,明确在HPS发生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及活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对29例HP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面标记和T细胞活化后表面分子的表达进行分析,并以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S患者CD4+细胞活化不明显,CD8+细胞明显活化。存活患者CD4+HLA-DR+表达较死亡患者明显偏低,CD8+CD25+细胞比例高。结论HPS患者CD8+T细胞异常升高、活化,CD4+T细胞增生程度减低免疫反应失控在HP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状态有助于了解HPS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 活化
  • 简介: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组病因高度异质性的临床综合征,多种疾病均可造成外周血细胞学改变,病因极其广泛,除见于造血系统疾病外,也可见于某些非造血系统疾病。2001年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3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减少症 病因 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学。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病人有全细胞减少的 163份骨髓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全血细胞减少大体上分为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者,在本组所统计的 163例患者中,前者有 132例,占 81%,后者有 31例,占 19%。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骨髓诊断时应根据临床特点、病史及其它实验室检查,先考虑造血系统疾病,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诊断。

  • 标签: 病因学 分析 全血细胞减少症 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患者,女性,因四肢散在出血点及紫癜两周而收治入院。追述病史,患者发病前食用炒熟白果约250g(120~130粒)。当时曾出现恶心呕吐,但无腹泻,无发热,4~5天后,四肢出现出血点及紫癜,并渐增多。患者平素体健,有胆结石史,否认血液病史,家属中无血液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发病前亦未服其他中西药。

  • 标签: 白果 药物过量 全血细胞减少 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