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畸形在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对照形式开展,抽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畸形患者36例为对象,经随机病例号排序法分为对照组(n=18)和观察组(n=18),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先天性畸形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先天性多指畸形 围手术期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儿童先天性拇指畸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先天性拇指畸形手术的患儿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6±0.4)岁。所有患儿均在术前接受影像学检查及常规检查,分为WasselⅠ型、WasselⅡ型、WasselⅢ型、WasselⅣ型、WasselⅤ型、WasselⅥ型、WasselⅦ型,分别在1.5岁、1.0岁、2.5岁左右进行单纯切除术、关节囊修复术、皮瓣成形术、截骨矫形、肌腱移位、移植、韧带重建,术后1年、2年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通过改良Tada评分法评估患儿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儿中31例治疗效果为优,12例为良,5例为中,2例为差,优良率为86.00%。1年后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1例患儿患指出现成角畸形,1例患儿出现患掌功能障碍,2年后对患儿手术情况进行随访,1例出现患掌指关节残留骨骺,再次对以上患儿进行手术后,患儿拇指外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位置满意度高,对日常生活完全无影响。结论先天性拇指畸形手术需根据患儿拇指骨化中心出现时间、畸形结构、严重程度合理判断手术时机,结合不同患儿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操作精细度,加强术后随访,方能更好确保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时机 儿童 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于先天性畸形的患者手术以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畸形患者中选择出90位,按照抽签法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模式。仔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下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远高于实验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先天性多指畸形 综合护理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儿手部先天性并畸形术后的瘢痕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先天性皮肤型并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全身麻醉下给予分指手术,术后采用伸直位分指包扎。切口完全愈合后,配合使用抗瘢痕药物,重建蹼处使用自粘性软聚硅酮膜,包裹自粘弹力绷带1年,佩戴伸直位分指支具3~6个月。术后随访是否出现并发症、手指外形、外观状态。末次随访时,患儿家属对重建蹼外形、瘢痕情况及患屈伸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采用美国手外科学会制定的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估标准评定患屈伸功能;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术后瘢痕评分。结果共纳入28例患儿,男12例,女16例;年龄12~34个月,平均18.3个月。左侧14例,右侧10例,双侧4例;中、环16例,环、小指并9个,示、中指并5个,拇、示2个,共32个并。术后随访13~36个月,平均28.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早期无感染、血运异常等并发症,手指外形、外观状态较好。自粘性软聚硅酮膜使用过程中有2例患儿局部出现皮疹,经脱敏治疗好转后,继续正常使用。患儿家属对重建蹼外形、瘢痕情况及患屈伸活动均满意,满意度100%。TAM评估标准评定患屈伸功能:优28例,优良率100%。VSS术后瘢痕评分:27例≤4分,1例5分。结论幼儿手部先天性并畸形术后切口愈合后,采用抗瘢痕药物,包裹自粘弹力绷带,佩戴伸直位分指支具等方法可有效防止术后瘢痕增生,更好地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并指症 手畸形,先天性 上肢畸形,先天性 手指 矫形外科手术 瘢痕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趾是足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中轴后型畸形最常见。畸形的治疗目的是改善功能和(或)外观。本文回顾相关文献,介绍轴后型畸形的临床分型,总结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时机,探讨轴后型畸形切除趾列选择、矫正保留趾轴线偏斜、重建趾蹼、矫正短趾畸形和重建保留趾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多趾畸形 并趾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ilhaut-Cloquet术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不等长的Wassel Ⅲ型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对15例桡侧体短于尺侧体的WasselⅢ型复拇畸形,设计以桡侧指指动脉神经为蒂的含部分指甲、末节指骨片的岛状复合组织瓣,向远端推移后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重建末节体。术后随访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及Tada评分对重建外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顺行岛状瓣向远端推移4~7 mm,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21.3个月。重建拇指指甲宽度与健侧拇指比值93%~105%,指甲均表现为轻度隆嵴畸形,甲半月、甲皱襞、甲廓形态基本正常,根据改良Wang-Gao评分得分9~11分,优12例,良3例。末次随访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13例,良2例。结论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指不等长的WasselⅢ型畸形能获得较好的体外观及功能,避免术后侧偏畸形发生。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畸形,先天性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撑开式植骨加屈伸肌腱调整技术用于治疗复拇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科收治17例17复拇畸形患者。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8例。先采用屈伸肌腱松解或将去除体的屈伸肌腱转移至体的指间关节尺侧,并用去除体的指骨对其尺侧拇指近节指骨颈下行撑开式植骨,实现骨性矫正配合肌腱调整,共同矫正拇指力线,达到矫正指间关节尺偏畸形的目的。结果术后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个月。随访结果采用Tada制定标准评价:优12,良5。结论采用撑开式植骨加屈伸肌腱调整治疗复拇畸形,疗效满意。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治疗结果 撑开式植骨 屈伸肌腱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取自示桡背侧和拇指尺背侧的双旋转皮瓣治疗先天性扣拇畸形方法,评估这种皮瓣设计对开大虎口、松解拇指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挛缩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资料。术中设计示桡背侧长三角形皮瓣,转位后主要用于开大、加深虎口;取拇指尺背侧三角形皮瓣,转位后主要用于覆盖掌侧缺损皮肤。根据肌腱发育异常及肌肉挛缩情况,分别行不同程度的拇短伸肌腱紧缩或重建,以及拇指内在肌松解。术后石膏固定1个月,随后开始规律的手功能康复锻炼。术后随访皮瓣存活情况及供区愈合情况,评估虎口开大和掌侧皮肤软组织松解的效果及拇指功能,并进行患儿父母满意度调查。结果共纳入先天性扣拇畸形患儿10例,平均年龄26个月(11~36个月),共11只患手,左4只患手、右7只患手。所有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拇指掌指关节掌侧软组织挛缩,虎口窄小。术后随访10.2个月(4~24个月),所有转移皮瓣均成活,未发生边缘坏死。虎口开大及掌侧软组织挛缩松解效果满意,拇指外展及掌指关节背伸角度获得明显改善(掌侧外展平均42°,范围38°~43°;主动背伸角度平均1.6°,范围-5°~10°)。患儿父母对拇指和虎口外观及手功能总体满意率为100%。结论双背侧方旋转皮瓣切取简单,可有效起到加大、加深虎口,覆盖掌侧皮肤缺损的作用,是先天性扣拇畸形手术中皮瓣修复的可靠方法。

  • 标签: 手畸形,先天性 拇指 外科皮瓣 扣拇畸形 旋转皮瓣 虎口挛缩 拇指掌侧缺损
  • 简介:摘要:近年来,手指静脉识别已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生物特征。尽管在识别准确性和可用性方面有了各种改进,但手指静脉识别仍然远不够完美,因为它受到低对比度图像和其他成像伪影的影响。三维或多角度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为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特别是手指的错位和旋转。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透视手指静脉捕捉设备,它是基于镜子,相对于大多数现有的设备,它通常是基于多个相机。这款新设备只使用了一个摄像头,一个单一的照明模块和几个镜子来捕捉手指在不同的旋转角度。

  • 标签: 手指静脉模式识别 多透视指静脉捕捉装置 三维血管识别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型皮瓣治疗手外伤皮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手外伤皮缺损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小型皮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不良反应率及机体康复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病理、瘙痒以及疼痛评分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采取小型皮瓣治疗后患者的病理、瘙痒、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患者机体不良水平改善水平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具有一定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型皮瓣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具有极好的安全性,两组并发症对比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手外伤皮缺损患者实施小型皮瓣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和疼痛情况,同时小型皮瓣治疗的手术时间和促愈合时间较少,因此对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治疗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型皮瓣治疗 多指手外伤皮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1例以外胚层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ADULT综合征患者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行遗传性皮肤病目标基因外显子测序,确定候选突变位点,在家系中对该位点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先证者男,22岁,表现为毛发稀疏、变细,颜面部散在雀斑,恒牙缺失,角膜混浊,掌跖红斑、角化,(趾)甲营养不良,乳头发育不良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中TP63基因第8号外显子中存在杂合突变(c.1040G>T),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p.C347F),其父母表型正常且未检测到该突变位点,突变与疾病表型符合共分离。结论TP63基因的新发杂合错义突变是先证者的可能致病突变,结合先证者临床表现,诊断为不伴(趾)畸形的ADULT综合征。

  • 标签: 外胚层发育不良症 TP63基因突变 ADULT综合征 外显不全
  • 简介:摘要先天性畸形是最常见的手足部畸形,复杂的拇整复术可能需要增容、纠偏、减数、短缩等多个方面。其中纠正体轴线偏斜往往是技术难点,同时成角畸形是术后最常见的遗留或继发畸形。本研究回顾复杂型拇整复相关文献,介绍造成拇轴线偏斜的病理因素;结合作者的经验,重点详述整复术中纠正轴线偏斜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截骨、关节成形和韧带紧缩、重建拇短展肌止点、肌腱中央化和重平衡等。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拇指多指 截骨术
  • 简介:摘要2020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1例右手第2~520节段平面离断伤患者,采用分组显微吻合拼接,最后完成再植。术后1年随访,患者离断20节段最终成活17节段,依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患功能评级为57分,功能差;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较术后半年明显改善,可进行简单抓握、对捏及对;感觉较术后半年恢复,但右手指体进行性萎缩,指骨间关节僵硬,无屈伸活动度,再植手指功能受限。

  • 标签: 断指再植 多平面离断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探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小儿畸形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畸形患儿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畸形患儿,采用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临床路径 小儿多趾畸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疑似先天性挛缩蜘蛛畸形患者进行变异筛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筛查基因变异。候选致病基因剪接位点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后,经RT-PCR、TA克隆测序确定新转录本序列。结果患者FBN2基因存在c.533-1G>C杂合变异,未见报道。mRNA测序显示该变异导致FBN2基因原剪接受位消失的同时,激活c.533-71处潜在剪接受位位点,由此产生的新转录本中插入了70bp序列。推测新转录本编码多肽在氨基酸179位由缬氨酸(Val)变成丝氨酸(Ser),并移码26位后终止(p.Val179Serfs26*)。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FBN2基因c.533-1G>C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3)。结论FBN2基因c.533-1G>C变异引起新转录本发生功能丧失性变异,可导致先天性挛缩蜘蛛畸形

  • 标签: 先天性挛缩性蜘蛛状畸形 FBN2基因 剪接位点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