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胸骨后疝的诊断、临床特点、腹腔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2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采用腹腔手术治疗24例胸骨后疝患儿,男17例,女7例;年龄8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1.87岁;12例伴有其他畸形。所有患儿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消化道造影获得诊断,均择期行腹腔下胸骨后疝修补术。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悬吊腹腔组、单部位腹腔组和双孔腹腔组,比较悬吊腹腔组和单部位腹腔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悬吊腹腔手术治疗8例、双孔腹腔1例、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15例。将悬吊腹腔组与单部位腹腔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由于双孔腹腔手术例数少,且为悬吊腹腔和单部位腹腔手术中间的过渡手术方式,故未纳入比较)悬吊腹腔手术时间为(76.88±29.15)min,单部位腹腔手术时间为(31.47±13.4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腹腔手术出血量为(2.00±1.31)ml,单部位腹腔手术出血量为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悬吊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75±2.12)d,单部位腹腔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80±0.8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于腹腔下全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均存在疝囊,疝内容物为肝、小肠、结肠、大网膜、回盲部、阑尾。术后随访2~122个月,随访期间悬吊腹腔组有1例术后复发,已于我院再次行腹腔手术治愈。结论腹腔手术治疗先天性胸骨后疝安全可行,单部位腹腔使伤口更为美观,皮下打结法减少缝合疝孔时的张力,操作简化,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胸骨后疝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Ladd手术治疗婴幼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儿行开腹Ladd手术设为开腹组,23例患儿行腹腔Ladd手术设为腹腔组。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等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开腹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7)min、(41±9)h、(10.4±2.4)d;腹腔组分别为(92±13)min、(28±5)h、(6.4±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16.50,6.34,P〈0.05)。开腹组术后2例患儿切口感染,1例患儿术后肠梗阻;腹腔组未见切口感染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全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症状消失。结论:腹腔Ladd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较之开腹Ladd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肠旋转不良 Ladd手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婴幼腹腔手术不同方法肺复张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择期行腹腔手术的患儿70例,年龄1~6岁,体重10~24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2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PEEP递增法肺复张组(PV组)和控制性肺膨胀法肺复张组(RM组)。患儿气管插管后行压力控制模式通气,分别于气腹后20 min、气腹结束即刻和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前行肺复张。PV组逐渐递增PEEP,气道压力上限35 mmHg,增加5 cmH2O,通气30 s,再次增加至15 cmH2O,通气30 s,调整为原参数继续通气,直至下次肺复张。RM组改为手控模式通气,调节压力阀为30 cmH2O,快速充氧将压力上升到最大,手动挤压呼吸气囊使气道压力达到30~35 mmHg,持续30 s后调整为原通气参数继续通气,直至下次肺复张。于气管插管后5 min(T1)、气腹20 min(T2)、气腹结束即刻(T3)和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前(T4)记录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计算动态肺顺应性;于T2和T4时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计算氧合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分别于气管插管前(T0)、T4和入PACU 20 min时(T5)时行肺超声评分。记录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期间低氧血症和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M组相比,PV组T2,3时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降低,T2~4时动态肺顺应性升高,T2和T4时PaO2和氧合指数升高,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降低,T4和T5时肺超声评分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气管拔管时间缩短(P<0.05)。结论婴幼腹腔手术采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效果优于控制性肺膨胀法。

  • 标签: 婴儿 儿童,学龄前 腹腔镜检查 肺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脐部单切口腹腔手术治疗婴幼小肠套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6例小肠套叠患儿采用经脐单孔腹腔探查复位,其中单纯小肠套叠3例,1例合并憩室行楔形切除术;2例合并肠重复畸形行肠切除吻合,3例消化道畸形均经脐切口提出腹外完成病变切除肠吻合术.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1.7min.术后2-5d(平均3d)进流质饮食,3-7d(平均5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脐部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手术治疗婴幼小肠套叠安全、可行.

  • 标签: 婴幼儿 腹腔镜 急性肠套叠 单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小剂量肌松药用于婴幼腹腔手术中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0年10个月至3岁行腹腔斜疝修补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4)麻醉方法为泵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治疗组(n=34)的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但是全部患者均在小剂量肌松药(本次研究采用罗库溴铵)辅佐下完成;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在血压心率情况、停药之后回复自主呼吸、唤醒睁眼的时间以及手术完毕后的止痛药需求时间,并记录2组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的MAP和HR值,较麻醉诱导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插管后即刻、拔管时与插管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5min的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无显著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在复自主呼吸、唤醒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手术完毕后的止痛药需求时间都显著优于后者。治疗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短,治疗组术后苏醒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佳。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小剂量肌松药(罗库溴铵)用于婴幼腹腔手术疗效较好;其起效迅速并且安全、有效,辅助麻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松药 小剂量 婴幼儿腹腔镜手术 辅助麻醉
  • 简介:目的分析经腹腔手术治疗婴幼鞘膜积液的利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经腹腔手术治疗的1473例鞘膜积液病例资料(腹腔手术组),并与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的1352例鞘膜积液(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单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2.3±3.1)min和(17.1±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35,P〈0.001);双侧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的时间分别为(16.1±2.2)min和(35.5±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8,P〈0.001)。腹腔组术中发现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453例,占术前单侧鞘膜积液的32.5%(453/1392),术后复发6例(0.4%),阴囊血肿3例(0.2%),脐上缘切口裂开大网膜膨出2例(0.1%),线结反应2例(0.1%);开放手术组术后复发8例(0.6%),阴囊血肿2例(0.1%),线结反应8例(0.6%)。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手术可作为婴幼鞘膜积液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尚不能完全替代开放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睾丸鞘膜积液 治疗 对比研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腹腔气膀胱Cohen输尿管再植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输尿管末端畸形疾病行腹腔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患儿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14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9~11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均少于10ml,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皮下气肿、尿路感染和膀胱痉挛等并发症。结论:精心手术配合和围术期护理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 再植术 患儿
  • 简介: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外科治疗对象年龄越来越小。由于婴幼手术的增多,对手术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院自1994年-2004年实施婴幼手术349例,根据婴幼体重轻、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以及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采取特殊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婴幼的特殊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幼儿 护理 外科手术 护理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疝钩针法腹腔下胃造口术在婴幼中的应用经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应用疝钩针法腹腔下胃造口术的12例婴幼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中位年龄为113 d,年龄范围为22~337 d,体重(4 973±1 978) g,收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2例婴幼手术时间为(58.8±11.7) min,均放置双腔硅胶球囊管;术后开奶时间为(4.0±1.4) d,达到全奶量时间为(12.3±4.0) d。术后随访10~26个月,2例造口周围皮肤出现皮疹,予以药物处理后恢复;1例因造口管松脱出现球囊堵塞幽门造成胃出口梗阻,予以更换纽扣式造口胃饲管后恢复;共6例将双腔硅胶管更换为纽扣式造口胃饲管;8例已拔除胃造口管,术口自行愈合、无需手术关闭;余4例胃造口管均固定良好,可完全依赖胃造口管进行肠内营养,均无胃造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疝钩针法腹腔下胃造口术在婴幼中的应用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瘢痕小,更安全、美观,值得推广。

  • 标签: 胃造口术 腹腔镜 婴幼儿 疝钩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婴幼手术由于年龄小、语言沟通难、依赖性强、好哭易动,手术期间一般不配合。本文就其麻醉期间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6天至3周岁婴儿245例,3周岁至6周岁幼儿80例。手术原因:外伤造成的肢体骨折、眼球破裂、颌面外伤、先天唇裂、疝气、阑尾炎等。

  • 标签: 麻醉期间 婴幼儿 患儿父母 手术期间 语言沟通 麻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性我院2006年5月至2010年6月1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的经验。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护士熟练的配合是婴幼心脏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婴幼心脏外科手术中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 标签: 婴幼儿 心脏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婴幼俯卧位手术术中护理难点,探讨有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俯卧手术体位的婴幼的护理,从体位合理安置、个性化的体位垫制作、输液护理、无菌巾选择及体温、眼部护理等方面,针对婴幼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婴幼实施个性化的护理,使婴幼得到安全的护理,62例婴幼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设计并制作的俯卧垫及“水掌”,由于具有较高实用性,使得其在其他手术过程中得到广泛使用。

  • 标签: 婴幼儿 俯卧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操作通道在经腹腹腔Anderson-Hynes术治疗婴幼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经腹腹腔Anderson-Hynes术治疗的64例0~3岁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手术通道不同,分为传统操作通道(A组,24例)、经脐缘单部位两通道(B组,21例)、经脐缘单部位三通道(C组,19例),对比分析三种操作通道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评分上的差异;对比术前与术后在肾盂前后径(renal pelvis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RAPD)值、最小肾实质厚度、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的变化,评估手术效果。性别及手术侧别采用Pearson χ2检验;手术并发症分析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三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如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则行LSD多重检验;肾积水改善情况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6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15.69(3~30)个月。A、B、C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0.63±27.25)min、(100.38±29.17)min和(124.42±37.41)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22,P=0.003);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318,P=0.299);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76,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4,P=0.018)。A、B、C组术前RAPD值分别为(3.34±0.73)cm、(3.22±0.66)cm和(3.45±0.82)cm,术后RAPD值分别为(1.95±0.45)cm、(1.83±0.38)cm和(2.08±0.62)cm,各组手术前后RAP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C组最小肾皮质厚度术前分别为(2.45±0.54)mm、(2.25±0.45)mm和(2.26±0.55)mm,术后分别为(3.12±0.67)mm、(2.91±0.54)mm和(3.03±0.60)mm,各组手术前后最小肾皮质厚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组(6例)、B组(5例)和C组(9例)DRF值术前分别为31.00%(23.50%,38.00%)、33.00% (22.50%,37.00%)和31.00% (25.50%,38.50%),术后分别为42.00%(32.50%,46.75%)、39.00% (32.50,45.00%)和40.00% (35.50%,46.00%),各组手术前后DR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种操作通道手术方式均安全可靠;在技术开展初期,经脐单部位三通道技术手术时间更长,难度更高,不易掌握;经脐单部位两通道操作简单,较易掌握,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断离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PDCA循环管理规范婴幼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0~3岁婴幼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非干预组(200例);2015年1月~2016年8月0~3岁婴幼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出院病历为干预组(291例),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给予评价。结果非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6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33.50%(67/200);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为7例,预防用药比例为2.41%(7/2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时机的合理率、24h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婴幼腹腔下内环口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例明显降低,不仅促进该类手术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同时对遏制细菌耐药、节省医疗费用和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婴幼儿 腹腔镜 内环口高位结扎术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 简介:郑毅教授今天很高兴和丁宗一教授一起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儿科和精神科Chatoor教授讨论婴幼喂养障碍问题。Chatoor教授是美国著名婴幼精神病学专家,曾任美国精神病学会婴幼精神医学委员会主席,2006年获美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协会杰出导师奖,Chatoor教授长期从事婴幼喂养障碍的研究,提出的婴幼喂养障碍的诊断分类标准目前已被婴儿或儿童早期精神和发育性障碍诊断分类标准采用。

  • 标签: 婴幼儿喂养 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 儿童医疗中心 精神病学专家 诊断分类标准 华盛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