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年4月至2002年3月所纳入的290例血管支架患者的299支血管304处病变共316个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个月至4年,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的5%±5%(直径法),术后1个月随访202例(69.7%),存活197例,5例于术后3h~7d死亡.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2例猝死.180例随访5个月至4年,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再狭窄患者中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3次PTCA,1例行CABG.1例患者术后2年死于心衰,1例术后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相关动脉).结论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好,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carotidendarterectomy,CEA)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 成形 介入治疗 治疗手段 CE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分离、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大动脉炎和放射性损伤等,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业已证实,颈动脉内膜切除(carotidendarterectomy,CEA)能够显著降低中到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对于无症状重度狭窄患者,CEA也有一定益处。近年来,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CEA的一种替代治疗手段。

  • 标签: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 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 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 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置入脑动脉血管支架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讨论。方法对我科40例脑血管支架置入的患者进行分析,在围手术期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病人经过手术之后,其中有并发症的病人有两个,在医院的细心照顾后都健康出院。结论当病人在进行脑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手术时,要做好术前的护理,这样可以显著改善治疗效果,降低病发症的发病率。

  • 标签: 脑动脉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胆总管金属内支架置入和食管带膜支架置入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治疗恶性胆道狭窄,食管恶性狭窄,食管气管瘘,及纵隔瘘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材料与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恶性食管狭窄7例,恶性食管肿瘤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4例,全部操作均在电视透视监视下进行。4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置入内支架均获成功,其中3例为一次性置入支架,1例先行胆汁引流(PTCD)后再置入金属内支架支架植入后总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例支架置入后行动脉化疗。7例恶性食管狭窄,4例并食管气管瘘或食管纵隔瘘均一次性顺利完成内支架置放。8例内支架置入术后加动脉化疗,平均生存期为8个月,支架植入后加动脉化疗组平均生存期为11个月。结论胆道内支架置入与动脉化疗相结合是治疗手术无能的胆道、食管恶性梗阻性狭窄的有效方法.且安全,简单。

  • 标签: 动脉化疗 临床应用 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气管瘘 纵隔 治疗
  • 简介:摘要脑血管支架置入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后,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后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后的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脑血管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3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全程手术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充分的病情评估及药物、皮肤、手术用物等准备,术后重视患者血压的控制,加强病情观察,加强意识、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抗凝护理;做好手术患者及家属的全程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93例行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其中包括行颈内静脉支架植入43例,行椎动脉支架植入4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4例,基底动脉支架植入1例,颈总动脉支架植入2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1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健康顺利出院。结论精心、完善的做好患者及家属手术全程宣教及心理护理,充分有效的落实术前准备,按医嘱正确执行术前2小时使用尼莫同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按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控制血压,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做好手术患者的抗凝护理,能大大提高脑血管支架植入成功率,有效避免脑血管支架植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健康的出院。

  • 标签: 脑血管 支架植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冠脉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冠脉支架置入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成形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组44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舒适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些指标比较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期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颈动脉支架成形(CAS)为某些方面具有比颈动脉内膜剥脱(ECA)的优势,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至少不比ECA差。2004年9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CAS用于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随着血管内介入材料不断革新,相信CAS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发展。本文就其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CA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分成喉罩组(A组)和气管插管对照组(B组)各20例。术前30min给予长托宁1mg、苯巴比妥0.1g肌注,中采用恒速微量注射泵泵入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置管、支架置入后及清醒时、拔除喉罩或者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观察毕患者是否有躁动、术后咽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患者在麻醉诱导、中维持、以及术后苏醒血流动力学稳定,相关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置入成功率高,通气可靠,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只要掌握好其使用适应症,较气管插管通气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增加了手术的可控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全凭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在移植肝血管狭窄支架植入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3例肝动脉狭窄,1例门静脉狭窄,2例肝静脉狭窄。于支架植入术前、后行CDFI检查并每隔3~4个月随访复查,取多普勒参数肝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加速度、门静脉吻合口管径及其两端血流速度比值、肝静脉狭窄处管径及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动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RI升高,SAT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门静脉和肝静脉狭窄者支架植入术后狭窄段管径增宽,植入的支架呈并行相间的线样强回声,门静脉吻合口两端血流速度梯度下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下段血流频谱由术前的平坦波恢复为两相或三相波。结论CDFI检查是评价移植肝血管狭窄支架植入疗效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肝移植 血管狭窄 支架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