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颈动脉支架(CAS)为某些方面具有比颈动脉内膜剥脱(ECA)的优势,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至少不比ECA差。2004年9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将CAS用于颈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治疗,随着血管介入材料不断革新,相信CAS将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发展。本文就其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CAS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血管支架置入的85例肾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85例患者共成功植入85枚球扩式肾动脉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血压较术前呈逐渐下降趋势,服用降压药数减少,肾功能-血肌酐稳定.85例患者随访6个月~7年,平均(21.3±18.4)个月.随访期间发现肾动脉再狭窄8例(9.4%),均为无症状性狭窄.无责任血管相关的肾功能恶化.结论血管支架治疗肾动脉狭窄能解除血管狭窄,可有效改善血压,防止肾功能恶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解放军264医院2006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锁骨下动脉狭窄8例,行经皮血管支架治疗。结果经皮血管支架后8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P〈0.01),患肢麻木、冰凉、无脉症状完全消失。围期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6~10个月无复发。结论经皮血管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且没有增加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血管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病变。结果16例病人成功植入支架,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人支架治疗失败,成功率94%。手术成功病人锁骨下动脉盗血征象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无支架相关性手术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血管超声及CTA检查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经皮血管支架(PTA)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管狭窄的治疗.2002年2月28日,我科应用血管支架成功地治疗了一例肾动脉狭窄的患儿.此种治疗方法效果好、见效快,但由于手术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肾动脉梗阻/治疗 支架 血管成形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支架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支架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支架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方法 22例动脉溶栓后遗有血管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两组间血管狭窄程度治疗组(82.98±8.8)%,动脉溶栓后4例血管完全再通

  • 标签: 动脉溶栓 成形术脑梗死 支架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血管支架期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的8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舒适组44例患者行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后,舒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舒适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这些指标比较均提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支架期应用舒适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舒适护理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  序言  本共识文件由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临床专家共识文件(CECD)专项工作组发起,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血管医学和生物学协会(SVMB)、介入放射学会(SIR)以及美国介入与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SITN)共同完成.本文件旨在提供有关颈动脉支架(CAS)现状的权威观点.……

  • 标签: 颈动脉 支架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脑血管支架植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按脑血管支架植入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穿刺口出血、尿潴留、腰背痛、高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为(96.62±2.64)、(82.53±2.32),(χ2=28.3483;P<0.05);穿刺口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为4%、18%,(χ2=5.0051;P<0.05);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为2%、14%,(χ2=6.1516;P<0.05);腰背痛发生率分别为为4%、16%,(χ2=4.0000;P<0.05);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为6%、18%,(χ2=3.4901;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脑血管支架形成的患者在围期实行舒适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干预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 围术期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血管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45例,行经桡动脉途径椎动脉支架,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围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中,椎动脉开口置入球扩式支架43枚,椎动脉颅内段置入自膨式支架2枚,术后即刻造影,残余狭窄〈20%,技术成功率达100%。围期未发生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颅内出血等并发症。与术前比较,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术后2~7d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P〈0.01)。总有效率93.3%。术后随访3个月~4年,平均(24±8)个月,支架内再狭窄12例(26.7%),无与责任血管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血管支架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患者围期的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例医院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颈动脉支架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减少颈动脉支架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围手术期护理 颈动脉狭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惠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士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土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病人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病人抽取20例,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并在手术前、手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指导等优质护理,比较通过优质护理,手术前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效果对比。结果:高龄颈动脉狭窄支架病人手术后一个月,患者日常生活在能力明显提高,与术前有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龄 颈动脉狭窄 支架 优质护理
  • 简介: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 标签: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 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血流动力学特征 颈动脉分叉 剪切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期病人的舒适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动脉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支架。在围期,除去正常护理外,对患者增加额外的术前、中、术后护理。结果13例病人共手术15条血管,植入支架15枚,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100%。病人术后未出现明显不适,各项生理状态良好。结论颈动脉支架期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对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支架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