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采用经股动脉穿刺的方法将合适的支架通过导管置入脑动脉狭窄部位以改善脑动脉血液供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具有微创、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为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为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的维护非常重要。有些患者认为脑内已放入支架,不会再发生脑梗塞,出院不按遗嘱服药,血压、血糖、饮食不控制,影响手术的效果。所以出院健康指导非常重要。

  • 标签: 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出院后健康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的疗效。方法:将某院 2018 年 2月~ 2019 年 1月的 100例脑血管狭窄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治疗组给予保守,支架置入治疗组开展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结果:支架置入治疗组的满意度是 50( 100.00),常规治疗组则是 39( 78.00),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相比常规治疗组患者,手术前生活质量、 NHISS评分值更有优势,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脑血管狭窄改善 50%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更少, P< 0.05。支架置入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1( 2.00),常规治疗组 1年狭窄血管闭塞发生率是 9( 18.00)。结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治疗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 疗效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冠脉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超声成像能够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内超声成像 冠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4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对其患者全部实施CT增强扫描诊断和检查,所有患者全部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开展治疗过程,对其治疗效果加以综合评价和分析探讨。结果4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手术开展治疗过程,所有患者支架成功置入,其中2例患者的右边肾部分出现了严重梗死情况,手术结束早期出现少尿情况,同时患者的BNP指标明显升高,及时对患者开展利尿治疗过程,患者的肾脏功能、尿液量基本恢复正常,所以患者都没有出现支架位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在术后随访调查两年内,患者全部存活,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结论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带膜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方式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 胸主动脉夹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5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血管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得到改善,未留下严重后果。结论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高效安全的优质护理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标签: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囊状动脉瘤行血管支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病理学变化与动脉瘤生长、血栓形成或破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法建立9只犬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1周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5只犬于动脉瘤口成功置入支架,1个月后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DSA、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显示动脉瘤位置、形态,并能检阅支架置入前后瘤体内及载瘤动脉内血液循环状态.置入支架组1个月后瘤腔完全闭塞,新生纤维样组织环绕支架金属丝表面.结论支架置入改变了动脉瘤附近血流动力学,可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

  • 标签: 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血流动力学 病理学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情况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1.2月-2022.2月收治的10例接受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药物指导,手术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病情,术后处理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全体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这其中,有1例患者术中发生率血压升高、1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血肿、1例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结论:护理人员需全面了解介入手术围术期间的护理要点,做好对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展开有效、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

  • 标签: 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VAS)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AS术后ISR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截至2021年5月31日。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卡尔斯-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76,95%置信区间(CI):2.43~5.82,P<0.01]、糖尿病(OR=2.95,95%CI:2.15~4.06,P<0.01)、高血压病(OR=2.55,95%CI:1.50~4.34,P=0.006)、高脂血症(OR=7.12,95%CI:3.46~14.68,P<0.01)、冠心病(OR=3.06,95%CI:1.10~8.47,P=0.03)、同型半胱氨酸(OR=2.36,95%CI:1.30~4.27,P=0.05)、氯吡格雷药物相关基因(CYP2C19)突变(OR=3.04,95%CI:1.63~5.68,P=0.05)、病变血管直径(OR=3.43,95%CI:1.30~9.05,P=0.01)、残余狭窄(OR=6.08,95%CI:3.28~14.07,P<0.01)、支架类型(OR=2.26,95%CI:1.18~4.36,P=0.01)、支架长度(OR=3.52,95%CI:2.34~5.30,P<0.0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AS术后发生ISR有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吸烟、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CYP2C19突变、病变血管直径较短、术后存在残余狭窄、使用金属裸支架支架长度较长是VAS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危险因素调整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制订个性化策略预防ISR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ITHBC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做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护士按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ITHBC理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危险因素认知情况、护理效果及依从性。 结果 实施 ITHBC 的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 ITHBC健康教育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护理效果、相关危险因素认知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标签: ITHBC理论 健康教育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支架置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结果通过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执行力好的患者,其康复的时间快、放疗后遗症小。结论通过适当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有利于患者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鼻咽癌患者 健康指导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