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总结老年细胞性贫血(M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52例老年M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内容,总结老年MA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2例患者均经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对症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患者的Hb水平在27-64d恢复至正常范围内,且网织红细胞水平升高,部分出现肢体麻木、舌炎症状的患者症状均消失,出现黄疸情况的患者黄疸均消退,复查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所有患者均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发现,有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5.38%,经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采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方式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象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甲钴胺和维生素B(12)治疗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1例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6例与25例。A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B(12)肌注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和治疗28d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值。结果对比治疗前的Hb(血色素)、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甲钴胺与维生素B(12)治疗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甲钴胺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甲钴胺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胞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的骨髓形态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骨髓形态和骨髓组织化学染色检验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MA与MDS-R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36例细胞贫血患者和21例MDS-RA患者,对两组患者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及骨髓糖原(PAS)染色,比较观察检验结果。结果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病态、粒系细胞病态以及淋巴样小核的百分率和有核红细胞PAS阳性率均高于细胞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变、粒系细胞变以及多核小巨核细胞的百分比与细胞贫血组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S-RA患者外周血中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的百分比,与细胞贫血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贫血患者变原始红细胞胞体和变早细胞胞体的大小均大于MDS-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MDS-RA患者的骨髓形态检测中,应当侧重巨核细胞病态造血,主要是小巨核细胞现象,巨幼细胞贫血则侧重于观察细胞的胞体,PAS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 标签: 巨幼红细胞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形态及糖元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的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红细胞4项参数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接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5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5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4项红细胞参数测定、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染色镜检。结果缺铁性贫血的病例组患者其MCH、MCHC、MCV明显比健康对照组低,但其RDW却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本次研究中54例患者,仅2例为阴性,占3.70%,另52例均为阳性,占96.30%;根据外周血涂片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来看,54例患者中均为阳性,达到了100%。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通过对血红细胞4项参数进行检测,可较为准确地判断缺铁性贫血,可作为初步筛选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血红细胞4项参数 缺铁性贫血 诊断
  • 简介: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干细胞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开发出了类似于骨髓细胞细胞类型,随后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新型细胞进行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罕见血液疾病的潜在疗法。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干细胞 治疗 先天性 衍生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用于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A组,2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B组,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检测结果。结果A、B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可有效诊断缺铁性贫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简介: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占整个妊娠期贫血的90%~95%。不过,大多数人都认为贫血只是小毛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平常人贫血都会有损身体健康,更不用说孕妇在孕期贫血了。孕期贫血会影口向到胎儿的发育。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孕期贫血 妊娠期贫血 身体健康 小毛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的方式及内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妇幼保健所在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小儿体格检查的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患儿的贫血情况明显好转。对母婴保健知识的宣传,合理喂养,科学育儿,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定期体格检查,提早诊治,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

  • 标签: 小儿 缺铁性贫血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新的护理思路,提高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位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两种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并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两组患儿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从而总结出新的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思路。结果对照组中有50位患儿治愈,治愈率为83.3%,实验组中有57位患儿治愈,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率为81.7%,实验组为93.3%,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显著,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要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细心周到、科学合理的护理,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小儿缺铁性贫血 护理思路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贫血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儿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选择6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将以上的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为复合柠檬酸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为联合使用葡萄糖酸亚铁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I和SF水平治疗前后,两组儿童治疗前水平类似,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在发生的事情在同一时间两组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葡萄糖酸亚铁和对缺铁性贫血儿童的治疗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的水平,而不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葡萄糖酸亚铁 复方枸橼酸铁铵糖浆 缺铁性贫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規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平均分配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3例作为A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73例作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中红细胞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的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RDW为(19.1±1.4)%、RBC为(3.2±1.1)×1012/L、MCV为(69.4±2.8)fl;而B组患者的RDW为(16.3±1.5)%、RBC为(4.2±1.3)×1012/L、MCV为(63.5±2.2)fl,由此可知A组患者的数值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Hb值为(74.5±14.1)g/L和MCHC为(280.4±3.2)g/L;而B组患者的Hb值(90.2±11.3)g/L和MCHC值(321.7±2.8)g/L,对比后A组患者的数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規红细胞参数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14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平均分配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3例作为A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地中海贫血患者73例作为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中红细胞宽度(RDW)、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的水平。结果A组患者的RDW为(19.1±1.4)%、RBC为(3.2±1.1)×1012/L、MCV为(69.4±2.8)fl;而B组患者的RDW为(16.3±1.5)%、RBC为(4.2±1.3)×1012/L、MCV为(63.5±2.2)fl,由此可知A组患者的数值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的Hb值为(74.5±14.1)g/L和MCHC为(280.4±3.2)g/L;而B组患者的Hb值(90.2±11.3)g/L和MCHC值(321.7±2.8)g/L,对比后A组患者的数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红细胞参数检验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红细胞参数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行促红细胞生长素与蔗糖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医治的98例血液透析并肾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依医治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44例)行促红细胞生长素、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54例)行促红细胞生长素、蔗糖铁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Hb、HCT、SF、TSAT含量均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长素和蔗糖铁医治血液透析并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长素 蔗糖铁 肾性贫血
  • 简介: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引起的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本病以雏鸡感染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全身性贫血和免疫力低下,剖检可见免疫器官和组织出现萎缩.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病例复制实验可准确诊断.本病目前无疫苗进行预防,只能从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入手,发生本病的鸡不建议治疗,最好将其淘汰处理.

  • 标签: 传染性贫血病 防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缺铁性贫血诊断的过程中,使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针对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归为对照组,针对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收治。结果健康志愿者和缺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指标水平则出现上升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在诊断缺铁性贫血价值分析发现,和正常的健康志愿者比较,血常规检验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液细胞异常情况,进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引导临床对于患者的积极治疗,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诊断 缺铁性贫血 价值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evere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的损害。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cellaplasticanemia,PRC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与SLE伴发的病例少见。我科2015年收治1例SLE继发PRCA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新兵战士.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