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七氟烷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肓,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18岁以上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成七氟烷全程使用组(A组)(n=50)和全程静脉麻醉组(B组)(n=50)。全部患者监测桡动脉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PB开始时(T1)、鼻咽温降温至32℃(T2)、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CPB结束后15min(T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浓度(E)。结果两组患者MAP组间及组内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时无照著性差异(P〉0.05);在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和CPB结束后15rain(T5)时显著高于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p〈0.01);鼻咽温复温至32℃(T4)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和CPB结束后15min(T5)(p〈0.01);CPB结束后15min(T5)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p〈0.01)。结论体外循环全程应用七氟烷具有类似静脉麻醉药的抑制体外循环引起应激反应的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七氟烷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对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38例ASA分级Ⅰ~Ⅲ级需行ERCP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异丙酚组(19例)和小剂量氯胺酮加异丙酚复合组(19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后、进镜前后、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以及清醒时间和手术时间,检测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见单用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在诱导后、进镜前后、术毕时点明显低于复合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平均清醒时间、脉搏血氧饱和度未见统计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能有效维持ERCP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对行ERCP术的老年患者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

  • 标签: 氯胺酮 异丙酚 老年人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应激
  • 简介:炎症性过程作为应激反应的整体组成部分,由一系列特征性的炎症媒介包括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类物质、自由基及相关转录因子构成,并依赖于神经内分泌及自主神经系统调控完成。在应激相关的慢性炎症过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导致糖激素抵抗,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的神经控制及负反馈抑制调控受损,最终累及糖皮质激素稳态,启动自我放大的恶性循环炎症应答过程,称为“炎症语言”,并成为精神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标签: 应激 炎症 糖皮质激素抵抗 精神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炎症语言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应激性溃疡是急性颅脑疾病常见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其发生率约为16%-47%。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急性颅脑疾病患者157例,合并应激性溃疡42例,占26.8%,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颅脑疾病 合并症 应激性溃疡 病因 发病机制 预防
  • 简介:<正>913857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7种抗生素不良反应调查分析/王建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1,7(1).-44~54用记录应用法集中监测2638例的结果示,7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7%。其中庆大霉素为6.1%,丁胺卡那霉素为21.6%,氨苄青霉素为11.7%,氧哌嗪青霉素为19.4%,头孢噻吩为11.9%,头孢哌酮为24.7%,林可霉素为7.0%。属A型反应(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 药物反应 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林可霉素
  • 简介: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迅速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过程,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冠状动脉内膜炎症的发展高度相关,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血清C反应蛋白 炎症 冠状动脉 并发症 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胃肠运动障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糖尿病性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等,在临床上较常见。这类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太清楚,包括胃肠道收缩无力、节律混乱以及收缩方向异常等,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胀等。治疗上主要是使用胃肠动力药来提高胃肠道的张力,协调器官之间的运动,从而达到改善和减轻胃肠运动障碍的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胃动力药主要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和西沙必利。由于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受体的选择性不同,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明显不同。本文就胃肠动力药的不良反应做一概述。1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1.1胃复安这是较早用作胃肠动力药的药物,是多

  • 标签: 动力药 胃肠动力 药不良反应
  • 简介:<正>利培酮(risperidone)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大量的双盲对照试验和临床观察表明,其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对其它精神障碍也有效。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有不少作者陆续报道该药的一些副作用,现综述如下。1神经系统1.1癫痫陆健报道一女性,19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4mg/d,于第36d、38d两次出现突然跌倒在地,口吐白沫,两眼上翻伴四肢抽搐,面色青紫等现象。症状持续0.5~1.5分钟,醒后觉乏力,

  • 标签: 不良反应 传统抗精神病药 四肢抽搐 面色青紫 血管神经性水肿 双盲对照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乙醛脱氢酶2(ALDH2)对老龄小鼠缺血预处理(IPC)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通过观察成年和老龄小鼠心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活性在IPC过程中的差异,分析老龄鼠心肌IPC保护作用减退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2月龄)和老龄(20月龄)雄性C57小鼠(每组各6只)在体给予3个5min缺血/5min再灌注循环的IPC处理后,以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30min再灌注4h建立在体小鼠急性心肌I/R模型。离体心脏行Langendorff灌流给予3个循环的5min停流/5min再灌注以模拟全心IPC,同时记录心功能变化。在体或离体再灌注结束后取心肌组织检测ALDH2和SIRT1活性,及蛋白质羰基化程度。结果与成年组相比,IPC处理并不能有效地改善衰老心肌的I/R损伤和SIRT1活性。检测心肌ALDH2活性显示,老龄鼠心肌ALDH2的活性较成年组显著降低并导致衰老心肌在I/R后出现羰基应激增强(均P<0.05)。IPC并不能有效改善老龄鼠心肌ALDH2活性和羰基应激程度。预先激活老龄鼠心肌的ALDH2可显著抑制衰老心肌的羰基应激,改善IPC对老龄鼠I/R心肌SIRT1有激活作用(P<0.05),进而促进老龄鼠心肌I/R后收缩舒张功能的恢复。结论激活心肌ALDH2可显著改善老龄鼠心肌IPC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羰基应激引起的SIRT1失活有关。

  • 标签: 乙醛脱氢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 缺血预处理 蛋白质羰基化 衰老
  • 简介: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病人常有临床异常和功能异常发生,这种异常表现可能是抗结核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与该药品无关,有研究报告一组服异烟肼,另一组服安慰剂,结果安慰剂组中也有20%发生异常表现。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功能异常 化疗过程 安慰剂 异烟肼
  • 简介: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体内炎症急性活动期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CRP是心房纤颤(AF)发生的预测因子,本文就CRP影响AF的可能机制及对AF治疗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C反应蛋白 心房颤动
  • 简介:清开灵注射液是安宫牛黄丸的改型方,由牛黄、桅子、珍珠母、板兰根、黄芩、金银花、水牛角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洛、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及改善脑循环、抑制病毒复制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麻疹、脑炎、急慢性肝炎等症。中医历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眼睑重度水肿 过敏性喉水肿 过敏反应 过敏性干咳
  • 简介:结核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多种抗结核药品的联合使用。每一种抗结核药品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因此,对每一种抗结核药品特性以及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是处理和预防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的前提和关键,应该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结核药品 结核病患者 联合使用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00年山东省青岛港务局1900份职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40~54岁),观察在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值(WHR)的人群中平均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血浆CRP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RP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随着BMI的增加,人群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呈显著增加(P<0.001),体重正常组(BMI<24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2.37±2.21)mg/L和26.7%,超重(BMI24~27.9kg/m2)和肥胖(BMI≥28kg/m2)血浆CRP水平和异常率分别为(3.04±2.338)mg/L、39.4%和(3.98±2.59)mg/L、56.0%.影响血浆CRP水平的因素有:甘油三酯、BMI、性别、WHR和吸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其它危险因素后CRP水平仍是超重(OR=1.2,95%可信区间1.114~1.210,P<0.001)及肥胖(OR=1.3,95%可信区间1.187~1.33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CRP水平与超重和肥胖密切相关.

  • 标签: C反应蛋白 体重指数 超重 肥胖
  • 简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损伤,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RI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针对IRI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ERS)在IRI中发挥重要的作用,ERS有望成为减轻IRI的新靶点.了解ERS在IRI中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其与心肌细胞死亡的关系对于改善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质网应激 凋亡 自噬 坏死性凋亡
  • 简介:近期研究显示,动脉硬化斑块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改变,而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结论已比较肯定。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血清中CRP是炎症急性期的反应和非特异性的标志,它是在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和巨核细胞产生的各种胞质分裂刺激后由肝脏细胞合成的,可用于检测心血管低度炎症状态。随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C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CRP作为炎症标志物被认为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过氧化氢(H2O2)刺激后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单独转染HSF1质粒、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质粒或共转染HSF1及ASK1质粒。转染48h后用1mmol/LH2O2刺激细胞30min,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和胞内ROS水平。结果(1)H2O2刺激后,各组细胞凋亡较刺激前明显增加(P〈0.05);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HSF1转染组细胞凋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ASK1转染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共转染组与ASK1转染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2)H2O2刺激后,各组细胞内ROS水平较刺激前都显著升高(P〈0.05);且在相同刺激条件下,各组细胞内ROS水平较刺激前ROS水平增高的幅度:HSF1转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SK1转染组和共转染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共转染组与HSF1转染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与ASK1转染组相比有降低趋势。结论HSF1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ROS产生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保护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ASK1可能干扰HSF1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热休克转录因子1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 活性氧簇 细胞凋亡 微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