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纤维异常增殖是多发于儿童及青年时期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由于增生后各种密度的组织共同存在,增加了该病的诊断复杂性。本文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的X线、CT、MRI的不同诊断特点进行了描述,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适合的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合理方法,同样也是提升病患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的X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012年间的30例完整资料病例的X表现。结果病变单发或多发,但大多数是多发性。结论大多数骨纤维异常增殖可根据X线片做出诊断,且有助于骨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表现
  • 简介:<正>骨纤维异常增殖好发于上颌骨,而发生于颞骨者甚少见,本科1984年至1998年共收治颌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27例,其中仅1例发生于颞骨,现予报道。病例报告:患者,男17岁。以自幼左耳后肿块渐进增大,加剧2年,左耳聋、耳鸣1年于1994年1月4日入院。耳鸣为低音调,无耳流脓史。查体:全身情况正常,颌面无畸形;左耳后乳突区明显隆起畸形,可触及8cm×6cm半球状骨性肿块,质硬,无压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外耳道狭窄 病例报告 耳鸣 骨性 颞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咽鼓管异常开放的诊治率。方法对我科18例咽鼓管异常开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发病原因和诊疗措施。结果在医生的指导下,4例患者未用任何药物自行缓解;7例患者通过给予镇静安定药物和口服维生素AD等药物,2周后症状消失;3例通过喷药法或局部注射法在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通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临床诊断咽鼓管异常开放的误诊率较高3,需要耳鼻咽喉科医生应增强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

  • 标签: 咽鼓管 异常开放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精液异常不育患者,给予电针结合药饼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精液状况、性激素及前列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积分、精液状况、性激素及前列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的有效方法,尤其对改善前列腺功能效果明显。

  • 标签: 针灸疗法 不育 男性 精子 精子缺乏 精子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异常瞬目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237例异常瞬目儿童的生活习惯、临床表现及眼部检查结果,发现病因并进行相关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7例异常瞬目儿童中有眼表疾患151例(63.7%)、屈光不正46例(19.4%),抽动及多动症患儿38例(16.1%),体质虚弱偏食患儿2例(0.8%)。经对症治疗、克服不良生活习惯、调节心理等综合措施,172例(72.6%)3个月内异常瞬目症状消失,36例(15.2%)症状减轻,29例(12.2%)症状无改善。结论儿童异常瞬目多有原发病因,眼表疾患和屈光不正是主要病因,不良的用眼及生活习惯是常见诱因,还应注意患儿全身状况。认真细致的病史询问及检查是做出正确诊断的关键,通过治疗可取的很好效果。

  • 标签: 异常瞬目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患者的CT表现并与之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骨膨胀和局部畸形,CT表现主要为磨砂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螺旋CT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螺旋CT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的X线影像特点,为骨纤维异常增殖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013年经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骨纤维异常增殖患者的X线影像,分析其X线特点。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的X线影像可以分为4种典型特点毛玻璃样改变;囊状骨破坏;丝瓜瓤样改变;虫蚀样骨破坏。结论X线可以准确地发现骨纤维异常增殖影像变化,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X线特点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的MRI与CT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总结我院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纤维异常增殖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MRI、CT检查结果,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特点。结果18例患者中,单发型16例,多发型2例,其中下肢5例,上肢4例,面颅6例,肋骨2例,肩胛骨1例。CT征象呈现出明显的囊状膨胀、硬化改变、磨玻璃样、丝瓜瓤样及溶骨样改变;MRI征象多呈现出膨胀样改变、组织成分不同其MRI表现存在差异。结论采取MRI与CT检查对于骨纤维异常增殖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MRI CT 诊断
  • 简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6岁,因无意中扪及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查体:左侧下颌骨体部颊侧可扪及-3.5cm×1cm骨性突起区域边界模糊,质较硬,无活动度,无触痛,无乒乓球感,表面皮温及颜色正常,对应舌侧骨壁无异常,无任何牙体松动;辅助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左侧下颌骨肿物,密度较周围略低,对应牙根尖未见吸收(见图1)。诊断:下颌骨骨肿物。处理:在局麻下对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现肿物为骨质沙状物,边界不清,刮净骨质沙状物(有铲“冻雪”感,可闻“沙沙”声),并适当扩大去除周围可疑骨质。术后病理:下颌骨骨纤维瘤(见图2)。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下颌骨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I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22例颅面纤维异常增殖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对患者的CT及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中单骨型12例,多骨型10例,CT表现为磨玻璃状及丝瓜络状;MRI表现为T1W1、T2W2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及MRI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较高,对病变内小软骨结节形成显示敏感;MRI能清晰显示病灶与髓腔的分界及软组织受累情况,可评价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骨纤维异常增殖 诊断价值 颅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闭的中医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特征,获取临床观察前瞻性数据。方法从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的自闭患者中随机选择78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治疗,回顾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总结自闭的中医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特征,并运用CARS量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仅有10.1%的患者表现为严重语言、社交障碍或行为异常;对照组中严重语言和言语发育障碍发生率为7.7%,明显社交障碍发生率为7.7%,异常行为表现发生率为15.4%,主要表现为动作刻板、重复及姿势奇特、行为怪诞、感觉迟钝、行为定式等。观察组主诉症状、异常行为表现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闭病发于脑,脑作为元神之府,患者先天感觉、思维、语言等功能皆受脑影响,后天表现为情志、精神失常也是因受脑控制,应用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的主诉症状,改善基础病情。

  • 标签: 自闭症 中医精神 行为异常特征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孤独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方法汇集来自国际孤独专业数据库(Autism Brain Imaging Data Exchange,ABIDE)在全球20个站点收集的孤独患者(孤独组,n=525)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n=569)的脑结构影像学数据。基于脑结构数据,应用FreeSurfer测量每个受试者的皮质厚度并对2组脑皮质厚度进行t检验比较。根据受试者年龄,分成<12岁组(孤独患者n=150,对照者n=151),12~18岁组(孤独患者n=210,对照者n=233)及>18岁组(孤独患者n=159,对照者n=183),应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孤独患者异常脑皮质厚度分布特征。结果孤独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与初级面孔识别相关的左右侧脑枕叶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左侧:size=1 043.95 mm2,Z=4.31,MNI坐标:x=-13.1,y=-102.4,z=2.4;右侧:size=1 364.13 mm2,Z=5.14,MNI坐标:x=14.4,y=-101.3,z=3.1),以及与背侧注意网络相关的右侧脑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size=485.86 mm2,Z=4.71,MNI坐标:x=6.8,y=-13.1,z=61.6)。根据年龄分组结果显示,<12岁组孤独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中部及后部(size=914.44 mm2,Z=4.86,MNI坐标:x=19.7,y=32.4,z=41.1)及左侧颞下回(size=638.16 mm2,Z=-4.36,MNI坐标:x=-34.7,y=-32.5,z=-22.8)皮质厚度减少;12~18岁组孤独患者相对于对照者右侧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减少和枕骨面部区域皮质厚度增加;>18岁组孤独患者与对照者之间皮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枕面区域和额上回后部皮质厚度异常可能是孤独患者神经发育的特征,尤其在低年龄的孤独儿童与健康儿童的差异更明显。

  • 标签: 孤独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孤独症脑成像数据交换数据库 背侧注意网络
  • 简介:摘要脂质异常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大儿科内分泌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键危险因素。遗传性脂质异常的患儿早期就已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风险增加,而早期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预后。我国儿童脂质异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多个学组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并参考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共识指南,结合我国儿童脂质异常的流行现状、临床研究成果,侧重遗传性脂质异常制定本共识,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儿童脂质异常临床筛查、诊断和防治的规范化水平。

  • 标签: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系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可累及肝脏,引起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甚至黄疸,统称为甲亢性肝损害。在临床工作中甲亢伴有肝损害的病例不少见。除了甲亢性肝损害以外,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也较常见。还有一部分甲亢患者合并病毒性肝炎。甲亢合并肝损害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正确判断和处理甲亢合并肝损害,对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异常 甲亢性肝损害 抗甲状腺药物 甲亢合并 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