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早产引起新生死亡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大多数国家及我国早产发生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早产发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胎龄早产占比也不断变化,主要以中晚期早产增加为主。本文综述早产发生变化趋势和特点,以期加强对早产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 标签: 婴儿,早产 发生率 胎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采用家长参与式护理对父母自我效能评分、早产呛奶发生影响。方法:择取本院80例早产(2019.08-2020.08)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与观察组(在对照组联合家长参与式护理,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父母自我效能感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呛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呛奶情况,提高父母自我效能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家长参与式护理 早产儿 自我效能 呛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幼儿期肥胖发生更好指导不同出生体重早期合理调配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对比3组不同出生体重1岁和3体重、身高、体重(kg)/身高(m2)(体质指数)、肥胖等资料。结果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幼儿期发生肥胖机率越高。结论宫内良好营养状况有利于婴儿早期营养积累,出生后营养指导和喂养方式对体重影响较大,应该个体化,重视低出生体重营养供给并积极干预

  • 标签: 早产儿 肥胖期 调查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早产成活明显提高。积极预防,合理护理,降低早产并发症,对提高早产成活及减少致残尤为重要。我院2001年1月-2003年9月共收治早产65例,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 标签: 合理护理 早产儿 医学科学技术 治疗效果 成活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对早产及时实施有效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可降低早产死亡,提高日后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护理技巧早产喂养护理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早产70例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形式将其1/1纳入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护理,观察组实施早产护理技巧下喂养护理;对比两组喂养成功率、喂养不耐受发生及患儿体质量增长情况。结果:喂养成功率、患儿体质量增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产儿护理技巧 早产儿喂养 喂养成功率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产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处理进行护理。结论早产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维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早产临床护理,减少死亡降低新生死亡关键。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早产过渡期干预措施”实施和质量持续改进对超早产(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住院期间结局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185例EPI,根据2018年1本院实施“早产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组(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n=45)和改进后组(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n=140),使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存活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EPI死亡影响因素。结果(1)185例EPI中位胎龄26+6,范围23+3~27+6,中位出生体重950 g,范围390~1 290 g。(2)改进后,新生科医生参与产前会诊比例、母亲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和硫酸镁使用比例、剖宫产娩出比例及转入NICU体温均提高[分别为77.1%(108/140)与8.9%(4/45)、67.9%(95/140)与35.6%(16/45)、67.1%(94/140)与48.9%(22/45)、44.3%(62/140)与17.8%(8/45)及36.6 ℃(36.3~36.9 ℃)与35.2 ℃(35.0~35.3 ℃),χ2或Z值分别为66.41、14.81、4.85、10.17及-9.34,P值均<0.05],且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和出生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呼吸支持比例分别由改进前无病例至改进后67.9%(95/140)和89.3%(125/140);而生后1 min Apgar评分≤3分、产房内气管插管及72 h内有创呼吸机使用等比例均较降低[分别为7.1%(10/140)与17.8%(8/45)、37.1%(52/140)与73.3%(33/45)、38.6%(54/140)与57.8%(26/45),χ2值分别为4.39、17.96及5.12,P值均<0.05]。(3)改进后,EPI总体救治存活及胎龄27~27+6存活均明显提升[分别为72.9%(102/140)与53.3%(24/45),OR=2.349,P=0.015;84.1%(53/63)与56.6%(13/23),OR=4.077,P=0.007];虽然早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和早产视网膜病变发生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 min Apgar评分≤3分(OR=8.890,95%CI:2.005~39.412),5 min Apgar评分低(OR=1.468,95%CI:1.103~1.953)和72 h内有创呼吸机使用比例高(OR=7.165,95%CI:2.942~17.449)EPI死亡危险因素;产房内使用nCPAP(OR=0.314,95%CI:0.137~0.719)和体重(OR=0.996,95%CI:0.993~0.999)保护因素。结论“早产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将EPI救治技术关注度提前至产前和产,特别是产开展体温管理、DCC和nCPAP 等“支持”技术,将有助于提高EPI救治存活和改善存活质量。

  • 标签: 婴儿,极度早产 存活率 死亡率 早期医疗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发生情况和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07-2019.06本院收治早产总共150例,依据有无出现ROP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资料差异,分析ROP发生有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早产中,发生ROP占30.67%;未发生ROP占69.33%。低胎龄、低出生体重、吸氧时间长、高吸氧浓度、低Apgar评分、颅内出血、HMD、反复呼吸暂停、BPD及PDA均是ROP独立危险因素,OR值>1。结论 ROP早产发生较高,且该病出现危险因素较多,需临床结合上述危险因素开展合理干预措施,以减少ROP发生

  • 标签: 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 发生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早产胎龄未满37出生新生,由于早产各器管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子宫外环境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差,通过给他营造个类似子宫幽暗环境,合理喂养,呼吸管理,预防感染七个方面的护理,降低早产死亡和提高早产生命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产胎龄未满37出生新生。大多数早产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死亡较高,因为早产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段时间。当早产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需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谨慎小心地加以护理。

  • 标签: 呵护早产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