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护理心内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管理的效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心内的患者一百二十例,对其一百二十病患进行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将病患平均分为两组,一个管理组,一个对照组,每组各六十例病患,管理组对其相关的药品使用进行安全管理的方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用药护理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对两个实验小组内病患身体内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结果管理组内的病患对其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其百分比大大高出了对照组的相关的数据,其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率也比较低(P<0.05)。结论心内的病患在进行护理以及用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安全的管理办法,以此来提高对病患的治疗程度。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用药管理 管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内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应用健康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心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患者则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护理。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干预措施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更具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7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心内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教育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且有助于进一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老年 心内科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心内患者疾病危重,变化多端。介入性疗法为治疗心脏疾病的有效方式。做好介入性护理安全管理,可全面消除危险因素,提升护理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心内介入治疗护理安全风险。后对安全管理对策加以分析,旨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内科 介入治疗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增强。方法在我院的心内在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之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进行筛选,选择里面的120例,所有患者都达到了心血管疾病诊断的标准。结果在本组的120例患者里面,出现17例临床用药出现问题的情况,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4.17%。其中8例出现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占总体的6.67%;4例出现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所占的比例差不多是3.33%;2例出现配伍不合理的情况,其他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出现了3例,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1.67%和2.5%。结论心内临床用药还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对临床用药管理进行加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内科 临床 合理用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抢救车内急救药品、物品的完好率,确保在心脏病紧急抢救下的使用质量。方法采用规范化分区管理,绘制抢救车平面图,使用封条管理及实行失效期预警制度,对抢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结果对心内抢救车规范化管理后,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大大提高了护士在抢救病人时的效率。结论通过对抢救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抢救车的管理质量,使护士在使用时更加快捷、方便,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抢救车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心内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1月心内收治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服药过程中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监督检查的措施。结果不同周期患者服药到口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实施服药到口流程管理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口服给药 流程管理 心内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护理过程中,安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安全状况也是用来衡量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根据心内住院患者自身的情况,其在护理、治疗以及诊断等多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一情况,本文尝试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能够提高心内护理的安全系数,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且放心的治疗环境,更快的痊愈,回归健康。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 安全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心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心内住院患者共9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是心内护理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因素。结论心内护理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应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保证潜在风险的及时防控。

  • 标签: 护理风险 心内科护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内急救与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4月~2015年5月这一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治疗的作用。结果经过急救与护理的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帮助。关键词心内,护理,急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内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作用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20名心内危重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与协同护理模式相结合,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影响患者心功能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ESCA及ADL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21.5±12.6)分和(45.1±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5.1±11.8)分和(38.9±4.2)分,也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在恢复心律失常时间、恢复房室传导阻滞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观察组患者都比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心内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使自我护理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对于改善心功能,患者预后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协同护理 心内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心血管类疾病的爆发率也在持续上升。对于心内疾病而言,其存在死亡率高、发作突然、急迫性特点,所以导致心内科室自身的风险较高。本文尝试分析当前心内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且寻找对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护理风险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门诊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心内门诊开出的500张处方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处理处方,观察组采用处方点评制度介入改进。将两组处方不合理处方比例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比例为1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8%),且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处方点评对心内临床合理用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显著改善处方的基本指标,降低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临床合理用药 心内科门诊
  • 简介:摘要心内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实施是提高患者住院治疗规范性的重要构成,同时是提升口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为保证心内服药到口流程管理效果,本文主要针对某院心内患者服药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护士的放药合理性进行阐述,从而更为明确的将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作用及其所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呈现,以此为心内服药到口流程管理的有效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帮助。

  • 标签: 心内科 服药到口 流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的临床效果,为以后心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心内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试验组患者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治疗发现,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良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心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明显提高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内科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心内常见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降低心内风险事故的发生,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方法分别从药物及医疗设备、患者、护理人员和医院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总结心内常见的护理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岗位履职能力,强化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强化护患沟通,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结论心内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因素,且涉及面广,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严把医疗安全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努力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诊疗环境,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心内科 常见护理风险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心内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属于重要科室之一。在心内中,患者的年龄普遍都较大,所以在日常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护理隐患,其很容易出现各种护理安全问题,直接损害心内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因为老年患者存在生理功能较差的情况,所以其疾病普遍存在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临床护理中,心内护理一直是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内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心内住院患者进行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选取 2015年 2月 ~2016年 2月医院心内收治的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安全服药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采用安全服药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较好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方法正确、服药时间准确、药物认知程度较好、不良反应监测能力较好的分别为 43、 47、 49、 45、 48例,对照组分别为 36、 38、 38、 33、 31例。以上五个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对心内住院患者安全服药进行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避免用药错误带来的伤害,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护理;心内;安全用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1]。心血管疾病服药不当易引发血栓、心律失常等多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科学有效的指导患者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效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本研究对 2015年 2月 ~2016年 2月医院心内收治的患者采用了护理干预指导其安全服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回顾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 2015年 2月 ~2016年 2月医院心内收治的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中,男 26例,女 24例,年龄( 65.7±5.2)岁,其中高血压 16例,心律失常 20例,冠心病 14例;对照组中,男 27例,女 23例,年龄( 66.1±4.8)岁,其中高血压 13例,心律失常 25例,冠心病 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安全服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安全服药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介绍服用药物的治疗机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知识。并根据服药单逐一向患者介绍每种药的外观、剂型、剂量、服药时间及次数。( 2)药品质量检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药物质量的监督检查,如仔细查看说明书以确认药物无配伍禁忌、易过敏物质等,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在不同疾病患者口服药单中,对其服用的药物种类、药物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信息进行详细标注,并交给患者。给药时,指导患者根据要单对药物的种类、数量、性状等进行认真核对,并按时按量进行服药。病房责任护士应当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性质及作用,让患者了解到口服药物的作用和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观察药物反应:患者服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药物是否起效。如指导服用降压药的患者缓慢改变体位,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产生。对口服给药治疗进行加强,对患者每日服药情况进行记录,严格遵医嘱进行给药。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服药措施。 1.3评价指标         在入院和出院时分别使用自行设计的安全服药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药物知识掌握情况、服药方法、服药时间、药物认知程度、自我不良反应监测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当 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较好掌握药物知识、服药方法正确、服药时间准确、药物认知程度较好、不良反应监测能力较好的分别为 43、 47、 49、 45、 48例,对照组分别为 36、 38、 38、 33、 31例。以上五个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具体见表 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护理质量的风险因素管理,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有效的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方法选取心内接收的患者118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并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人员数量设定为五十九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护理之前,首先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培训。两种护理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再对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事件以及风险发生概率,进行相应的观察与统计。结果通过观察的结果,对心内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医疗人员实施的护理工作,观察组中有一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风险事件,此时可以计算出风险发生率为1.69%,对照组患者中有五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突发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47%。通过风险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要比对照组的低很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性,由此证明,统计的结果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意义。结论心内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导致风险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在护理工作开展前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升医护人员在对患者护理工作上的效率。

  • 标签: 心内科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