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64岁女性患者,2天前在当地医院发现心脏异常肿块。有轻微发绀史7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规则的等回声肿块,致肺动脉狭窄,胸部CT检查显示为低信号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室流出狭窄外科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应用VR技术辅助外科诊治11例先心病合并心室流出狭窄患者,其中法洛四联症9例,右心室双出口术后狭窄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心室流出及肺动脉瓣狭窄1例,术后对VR模型的匹配程度和价值进行评分。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流出术后3个月最大血流速度和峰值压差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以评估VR技术的应用价值,总结应用经验。结果11例均手术成功,无住院死亡,术后均未出现心室流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心室流出最大血流速度均降至2 m/s以下,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VR模型评分病例匹配程度均在8/10分及以上,8例价值评分3/3分。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的VR技术可以帮助医师更直观地了解先心病合并心室流出狭窄病变的心腔内、外各结构的空间位置信息,评估关键手术操作的可行性,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手术和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心室流出道狭窄 虚拟现实技术 手术规划
  • 作者: 李金晶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陈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州 31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fetal HQ)分析技术在右室流出梗阻性疾病(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RVOTO的胎儿55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分为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组和动脉圆锥干畸形(CTD)组。在标准四腔心切面,利用fetal HQ分析技术获得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4CV-Length)、横向宽度(4CV-Width),计算心脏整体球形指数(4CV-GSI)。将左、右心室由基底至心尖分为24节段,利用fetal HQ追踪获得心室内膜曲线,计算得出24节段横向宽度(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及其Z-评分。从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方面对RVOTO胎儿左、右心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VOTO胎儿心脏4CV-Length在正常范围,4CV-Width不同程度增大,GSI下降,心脏整体呈球形改变。PS组左室ED较右室增大,在S5~24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较右室更趋球形;CTD组左、右心室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较左室更趋球形;RVOTO胎儿24节段FS均不同程度下降,PS组左、右心室在S5~19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组左、右心室在S1~11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室较左室下降更明显。结论fetal HQ分析技术能够对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室流出道梗阻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 Z-评分
  • 简介:摘要右心室流出功能障碍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后遗症,因右心室流出功能不全而再次手术较为常见。虽然外科手术的风险较低,但其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心理负担重,且未来再次手术的风险会随着手术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类患者,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使得应用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治疗这类患者成为可能。目前,右心室-肺动脉管道及生物肺动脉瓣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远期随访也得到了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目前的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具有复杂形态的自体右心室流出功能障碍。该文描述了自体右心室流出的复杂解剖形态、目前可用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系统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 肺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 自体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流出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室性早搏起源区域。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512例因特发性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12导联心电图室性早搏形态符合流出起源特点的患者,男206例,女306例,年龄(50.77±14.14)岁,年龄范围为16~82岁。归纳比较患者临床特点、室性早搏起源分布、近期及远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术中标测和消融证实380例起源于右室流出(RVOT),132例起源于左室流出(LVOT)。经(21.5±11.3)个月随访,RVOT起源的室性早搏长期成功率为92.6%(352/380)。LVOT起源的室性早搏长期成功率为80.3%(106/132),射频消融术后6例出现延迟效应,长期随访时仅偶有室性早搏出现。RVOT起源室性早搏即刻成功率[95.8%(364/380)]及长期成功率[92.6%(352/380)]均高于LVOT起源室性早搏[85.6%(113/132)、80.3%(10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于RVOT和LVOT患者的24 h室性早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于RVOT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0.44±5.59)%]高于起源于LVOT患者[(58.12±7.93)%],起源于RVOT患者的年龄[(49.02±13.52)岁]、男性比例[34.2%(130/380)]、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95.00(42.12,198.75)pg/ml]、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47.82±5.15)mm]及手术时间[20.00(10.00,40.00)min]低于起源于LVOT患者[(55.81±14.71)岁、57.5%(76/132)、132.00(67.00,286.00)pg/ml、(50.83±5.49)mm、50.00(20.50,87.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或远期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流出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心室流出道 左室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探查松解术治疗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5例Chiari畸形Ⅰ型患者进入研究,其中5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探查松解术+枕大池扩大重建术进行治疗,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后颅窝减压+软膜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扩大重建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资料,观察术前与术后随访时脊髓空洞的影像学变化,应用芝加哥Chiari疗效量表(CCOS)评估患者的预后(11~16分为预后良好),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脊髓空洞节段分布患者间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脊髓空洞缩小率(75.5%)高于对照组(65.5%),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对比男性、年龄≤45岁对比>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对比在寰椎水平以下的患者术后随访时的预后良好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术式基础上加行神经内镜辅助第四脑室流出探查松解术对Chiari畸形Ⅰ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理想,并且女性、年龄≤45岁、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在枕骨大孔水平与寰椎水平间患者的预后良好率相对更高。

  • 标签: Chiari畸形Ⅰ型 神经内镜 第四脑室流出道探查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基于纸质版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人工智能模型,评估并比较其与心律失常专科医生对流出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定位的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射频消融术成功治疗的527例流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861份纸质版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以术中成功消融靶点作为金标准,对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训练、验证及测试。两位心律失常专科医生根据经典定位流程图及临床经验对测试集心电图进行靶点判断。对比深度学习算法与人工判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等。结果基于纸质版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扫描图像建立的人工智能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F1指数分别为94.0%、83.3%、93.0%、0.93和0.96。针对测试集,专科医生判读的平均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7%、83.3%和94.6%。结论在流出室性心律失常起源定位方面,基于纸质版心电图的深度学习算法表现出较高性能,与心律失常专科医生的判断水平相当。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室性心律失常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恶性胃流出梗阻合并胆道梗阻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即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gastroenterostomy,EUS-GE)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biliary drainage,EUS-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病理确诊恶性肿瘤且合并胃流出梗阻及胆道梗阻,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常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双旁路治疗的完成情况(技术成功)、治疗效果(临床成功)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10例EUS-GE和EUS-BD均获得技术成功,手术时间(60.5±22.3)min(30~100 min),术后无并发症出现。10例EUS-GE均获得临床成功;10例EUS-BD中,9例获得临床成功,1例未达到临床成功标准。术后随访37~120 d,中位随访71 d,10例患者均未出现胃流出梗阻复发和胆道梗阻复发。结论对于无法进行外科手术及ERCP治疗的恶性胃流出梗阻合并胆道梗阻患者,内镜超声引导下双旁路手术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 标签: 胃出口梗阻 胆道梗阻 内镜超声引导下胃肠吻合术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ang-Monti管术膀胱可控性流出治疗尿道损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单段与双段回肠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7例行Yang-Monti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段回肠14例(单段组),双段回肠13例(双段组)。单段组和双段组的年龄分别为(56.5±4.3)岁和(50.2±6.8)岁(P=0.220),男/女分别为2/12例和3/10例(P=0.564),体质指数分别为(19.6±1.3)kg/m2和(24.2±2.1)kg/m2(P<0.001),病程分别为6(3~24)个月和8(3~48)个月(P=0.650),术前生活质量(QOL)评分分别为(46.7±1.7)分和(45.5±1.7)分(P=0.061),术前发生尿路感染例数分别11例和13例(P=0.480)。单段组2例伴高血压病。单段组距回盲部约15 cm处截取2 cm带系膜血管的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将肠片横行包绕F12尿管并用3-0单乔线间断缝合卷成Yang-Monti管。于膀胱顶壁偏前外侧切开膀胱壁长约1 cm,将Yang-Monti管与膀胱壁黏膜肌层端端吻合。于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处做直径约1 cm圆形切口,用弯钳穿刺入腹形成隧道,将Yang-Monti管沿隧道引出腹壁,管口与皮下缝合固定,同时于腹腔内将管壁用4-0丝线固定于腹膜。双段组截取2段2.0 cm回肠,沿对系膜缘肠管走行方向纵行切开肠管后,先将肠片端端缝合后再卷管重建,形成直径0.6~0.8 cm、长径约12.0 cm的Yang-Monti管,将Yang-Monti管近端与膀胱黏膜肌层直接间断吻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间隔、术后单次导尿量、术后并发症(出血、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造口感染、尿路感染)和QOL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单段组和双段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17.8)min和(157.54±12.25)min(P=0.302),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0±20.0)ml和(50.0±25.0)ml(P=0.650),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分别为3(2~4)d和3(2~9)d(P=0.79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9~40)d和12(10~32)d(P=0.259),术后单次导尿量分别为(240.4±42.7)ml和(261.5±36.3)ml(P=0.186),术后QOL评分分别为(22.4±2.7)分和(21.5±2.6)分(P=0.3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段组术后2例发生尿路感染,双段组发生尿路感染、术后出血、肠梗阻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单段组和双段组术后导尿间隔分别为(2.5±1.0)h和(3.5±1.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P<0.001)和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P=0.011)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段和双段回肠Yang-Monti管术对于尿道毁损患者均是可行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效果没有差异,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尿流改道术 Yang-Monti管 可控性 肠段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嵴离断术(STESD)联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膈上食管憩室合并胃食管连接部(EGJ)流出障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于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镜中心行STESD联合POEM的膈上食管憩室合并EGJ流出障碍的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男女比,年龄,病程,憩室长径、部位、是否多发,EGJ流出障碍疾病类型,是否达到内镜技术成功(内镜下所有步骤均完成,包括建立隧道,切开憩室嵴、食管下括约肌、贲门固有肌),手术时间,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包括体重减轻、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和反流)的严重程度(采用Eckardt评分进行评估)变化,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随访情况,包括是否达到临床成功(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反流、体重减轻症状完全改善或近乎完全改善,随访时无需重复内镜干预)和有无不良事件发生。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患者的男女比为3∶3,中位年龄为69.2岁,中位病程为92.3个月;中位憩室长径为47.5 mm;憩室位于食管右侧壁4例,位于食管左侧壁2例,其中1例患者为食管多发憩室;贲门失弛缓症5例,EGJ出口梗阻1例。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TESD联合POEM,并均达到内镜技术成功;手术时间(范围)为55 min(40~70 min)。术前和术后临床症状的Eckardt评分(范围)分别为9.0分(7.0~11.0分)、1.3分(1.0~2.0分),术后临床症状较术前改善;术后无迟发性出血、穿孔、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50个月,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胸骨后疼痛、反流、体重减轻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均达到临床成功。结论STESD联合POEM治疗膈上食管憩室合并EGJ流出障碍安全、有效,且近期和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憩室嵴离断术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膈上食管憩室 胃食管连接部流出道障碍
  • 作者: 向艏博 左明良 尹立雪 王文艳 于涛 黄克力 陈秋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心脏电生理与生物力学超声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室功能 心室-动脉耦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16例)、中疾病活动度组(35例)及高疾病活动度组(24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数据并使用左室PSL技术分析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做功效率(WE)。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心肌做功参数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射血分数(LVEF)、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中、高疾病活动度组LVGLS较对照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显著减低(均P<0.05)。③中、高疾病活动度组GWI、GC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0.05),各病例组GWW、GW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MWI、心尖段MWI和CW,以及中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CW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④病例组GWI、GC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s1=0.253,P=0.008;rs2=0.261,P=0.024),与LVGLS呈显著负相关(rs1=-0.525,P<0.001;rs2=-0.455,P<0.001),各心肌做功参数与DAS28评分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SL能早期反映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左室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途径。阅读质量的好与坏,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知识具有深度影响。小学语文课标中强调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阅读量,这就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水平。据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在汽柴油加氢装置中,反应流出物系统是受腐蚀现象最为严重的。在不同环境下,经过加氢装置反应后系统中的流出物会呈现出不同类别的腐蚀性,如氯化铵腐蚀、氢硫化铵腐蚀等。本文通过对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系统中的腐蚀性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腐蚀性措施。

  • 标签: 加氢装置 反应流出物 腐蚀 对策
  • 简介:摘要:高压加氢炼化装置反应流出物空冷及相连管道是加氢裂化装置的关键设备,具有高压、高温、临氢、含氯化铵等腐蚀性介质的特点。尤其是加工高硫、高氮、高酸原料的装置,反应流出物中存在NH3、HC1、H2S等杂质,随着反应物的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结晶反应,形成的NH4C1、NH4HS固体颗粒,易在管壁沉积,导致腐蚀和堵塞。加氢装置的反应流出物导致高压换热器及系统的结晶堵塞、腐蚀失效问题经常发生,对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系统铵盐的主要危害在于沉积,造成管道堵塞、空冷爆管以及铵盐垢下腐蚀。

  • 标签: 加氢裂化装置 反应流出物 堵塞原因
  • 简介:摘要:氚是氢的同位素之一,是裂变能量排放的一种基本放射性气体,也是热核融合反应堆中的一种基本原料。氚仍然被认为是氚监测的辐射防护和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优化该国的有关监测技术和设备,以实现环境目标。一般而言,在监测氚排放时,应事先了解要监测的废水的具体信息和优先事项,了解要测试的实体的总体状况,合理有效地收集相关地质数据、原始设计信息和记录并不断优化健康监测的形式和内容。其他监测活动包括健全的监测技术、适当的监测标准、健全的科学方法和适当的监测和试验工具,以及对最终结果的评估、核电站废水的总体状况摘要和分析报告。

  • 标签: 核电厂 流出物 排放氚 化学类别 监测方法
  • 简介:摘要:由于汽柴油生成的特殊性,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腐蚀问题,如高温硫化氢腐蚀、高温氢腐蚀、氯化铵腐蚀、湿硫化氢腐蚀、硫酸应力腐蚀开裂等类型多样的腐蚀问题,并且各种腐蚀之间会产生互相影响作用,对加氢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如若没能予以及时处理,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解决腐蚀问题对于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系统的运行而言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对汽柴油加氢装置反应流出物系统腐蚀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相关分析,进而对相关应对策略进行了有效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炼油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加氢反应 汽柴油 流出物系统 腐蚀
  • 简介:摘要:通过对核电厂流出物排放传氚的化学类型进行能够分析,根据调查预估可能的排出量。针对环境生物、空气中氚的监测,从而分析核电厂液态及气载流出物中不同类型氚排放的可行性,然后对相关监测方法和剂量评估模式进行合理的建议。

  • 标签: 核电厂流出物 排放氚 化学类型 监测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慢性心衰且有CRT适应证的患者,行左束支起搏及CRT。评估患者临床心功能情况,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进行起搏器程控优化;对以上结果进行0.5~1.0年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左束支起搏治疗。患者QRS时限较术前缩短[(119.40±16.89)ms对(164.60±22.96)ms,P<0.000 1];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部分患者QRS时限进一步缩短[(112.60±19.48)ms对(119.40±16.89)ms,P=0.004]。术后随访发现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9例LVEF明显改善,住院率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同步性较前改善。结论左束支起搏对慢性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的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结合双心室起搏,可进一步减小QRS时限,改善电同步性,提高CRT反应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束支起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