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况影响。方法 2018年 6月到 2019年 6月期间,随机选择 50例需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有 25例,研究组用心理护理,常规组用普通护理,对比两个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的不良心理,并提高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干预措施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于2016年2月-2020年3月选择的150名空巢老人,将上述老人作为研究组,并从该市中选取150名非空巢老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两组老人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情况。结果:经对比后可知,研究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以及恐惧5个维度与对照组老人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程度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差异较大,相关社区应根据老人实际情况制定改善其心理情绪的方法。

  • 标签: 城市 空巢老人 心理健康状况 SCL-90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态。方法:选取某部队基层官兵665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巡诊,在进行心理巡诊前后分别应用SAS、SDS量表评价所选官兵心理焦虑、抑郁情况,对比分析心理巡诊前后官兵SAS、SDS评分差异。结果:所选官兵巡诊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巡诊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基层官兵给予心理巡诊有助于维护基层官兵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巡诊 基层官兵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宫颈癌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按照抽签法将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的 60 例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 30 例和对照组 30 例,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分别接受一般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同时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可比性( P<0.05 )。 结论: 针对宫颈癌患者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存在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

  • 标签: 心理护理 宫颈癌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接受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后对其健康状况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稳定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82.95±8.04)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48.26±4.5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50.93±4.81)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健康评分为(6.39±0.61)分、心理健康评分为(13.16±1.15)分、社会健康评分为(8.23±0.8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患者接受情境体验式健康教育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健康教育 护理 健康状况指标 心理疗法 情境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非母婴同室产妇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方法 本文研究时间选择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之间,研究对象纳入我院在研究时间内诊治的98例产妇,并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产妇术后为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51例,而研究组产妇术后为非母婴同室进行护理,产妇数量为47例,在护理后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并予以统计学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对98名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产妇在产后需要进行母婴同室以及丈夫、家属陪伴的人数最高。此外,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予以母婴同室前,所有产妇的负面情绪评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而在为对照组产妇予以母婴同室后,产妇的负面情绪水平明显优于研究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母婴同室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价值。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得到好转,满意度得以提升,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干预方式 。方法:选取 本院急诊科 40 名护士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普通科室工作的 40 名护士纳入对照组。两组护士均于相同时间段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观察组在实施干预措施后进行二次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 SCL-90 评分。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 SCL-90 评估总分低于干预前( P < 0.05 ),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 结论:为急诊科护士开展针对性干预可有助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军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018年 4-7月所有在本部进行体检的 450名 海军特勤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人格问卷等调查海军特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比较分析。结果:海军近海船员在焦虑、躯体化、偏执、强迫、恐怖、敌对、精神病

  • 标签: 海军特勤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合同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护士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职业群体 ,置身于特殊的职业环境 ,面对的是在生理和心理都存在问题的人群及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极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方法:对自贡市四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 83名合同护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合同护士的 SCL- 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症状自评量表 9个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 p<0.05或 p<0.01),表明合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常人低下,常见的心理障碍为焦虑、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结论:综合医院合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常人。为增进合同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适宜的心理保健维护合同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合同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合同护士 心理健康 调查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82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护理)与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各41例,展开组间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突发性耳聋 心理状况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况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将我科室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40位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干预,精细化护理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发现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下降幅度远高于常规护理方式。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护理方式,对宫颈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心理护理措施。

  • 标签: 宫颈癌 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式,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增加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组别设定为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结果:相同护理干预时间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方案满意度,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做为参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护理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对患者心理状况改善程度,有效降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并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放疗 心理状况 护理效果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对措施。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肿瘤治疗的 262例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结果:高收入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低收入及中等收入患者( P<0.05);硕士及以上学历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本科及以下学历患者( P<0.05);家庭关系和谐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低于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患者( 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调节,促使良性循环发展。

  • 标签: 肿瘤患者 影响因素 心理护理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价值。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得到好转,满意度得以提升,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从当前我国初中生的成长来看,学校以及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们的成绩以及身体健康,对学生们的心理不够重视,再加上转学对学生们的心理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在转学过程中,大部分都会缺少安全感,尤其对心理不够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对转学初中生来说,加强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学校以及家长要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来帮助学生们成长。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病毒携带孕妇与健康孕妇心理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情况,为完善HBV病毒携带孕妇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19年3—4月门诊就诊且建立孕妇健康档案、已有明确检验结果表明其为HBV携带孕妇314例,以及同期在另外2所三甲医院就诊的健康孕妇42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SAS、社会支持量表对孕妇进行调查。结果HBV携带孕妇与健康孕妇在文化程度、户籍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孕期、妊娠情况、客观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控制相关因素发现,HBV携带与否对孕妇心理焦虑无影响(P>0.05);但支持利用度得分、年龄、怀孕天数和文化程度影响孕妇心理焦虑情况(P<0.05);两组孕妇SA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5,P>0.05)。结论HBV携带情况对孕妇心理焦虑不会产生影响,而社会支持利用、文化程度、怀孕天数和年龄等因素对孕妇的心理焦虑有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孕妇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缓解其心理焦虑情绪。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焦虑 社会支持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并分析影响女性不孕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从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文献几十篇,将相关的文献进行摘录、编码、综合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比较多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如有:焦虑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悲观心理、抑郁心理、自卑和负罪感、悲伤心理、良好的心理等。结论:不孕症女性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羞愧感和较低的自尊感,社会支持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不孕症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女性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 标签: 不孕症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与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我院 25名外科护士及 25名助产士分别作为参照组、研究组,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统计两组人员 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此判定两组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 SDS评分( 43.18±4.52)分,高于参照组的( 37.52±4.26)分,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同外科护士相比,助产士心理健康状态较差,需积极寻找原因并加以改善。

  • 标签: 助产士 外科护士 心理健康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措施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有效率。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该护理模式满意度更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突发性耳聋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