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536例精神障碍患者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抗抑郁药物。4周后两组评估患者心电图状况。结果观察心电图异常发生率52.6%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7%(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可导致心电图异常。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心电图 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放化疗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及可能机理。方法以我院200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手术后行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及手术并放化疗后的心电图检查情况做对比,来观察分析放化疗药物对心脏毒性产生的有关信息。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行放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的比例较高,其中尤以ST-T、T波异常和左室高电压最为显著;乳腺癌术后常用化疗药物的药物毒性是引起心电图异常变化的主要诱因。结论心电图是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化疗时进行药物毒性监测的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提供放化疗药物毒性对患者心脏影响的有关信息,因此乳腺癌术后行放化疗的患者应加强心电图监测,以及时处理药物毒性导致的心脏异变。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放化疗 心电图异常 药物毒性 心电图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心脏病室性早搏心电图的特点,为室性早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50例心脏病室性早搏(观察组)的患者与50例非心脏病室性早搏(对照组)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室性早搏疾病来自左室心房显著高过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心脏病室性早搏老年患者采用心电图对其进行检查,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 心脏病室性早搏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心电图对老年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异常Q波心电图的改变情况,并探讨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心电图Q波异常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2例患者进行诊断,从而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的检查结果,并提高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我院收治的非梗死性Q波患者分别出现心肌酶谱增高、心瓣膜出现病变等,Q波心肌梗死患者中分别出现不同方位的心肌梗死,患者Q波出现异常且ST-T发生改变。结论采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合临床病例对老年异常Q波患者进行观察,有利于提高确诊率,具有临床诊断疗效。

  • 标签: 老年 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肺心病患者66例,全部基于标准心电图扫记,观察分析患者心电图表现特点。结果66例患者中20例检出肺型P波检出率51.52%;电轴向右偏移13例,向左偏移6例,电轴左偏检出率9.09%,电轴右偏检出率19.70%;心律失常共37例,心律失常检出率56.06%;ST-T改变患者38例,ST-T改变检出率57.58%。结论肺型P波、电轴偏移、心律失常、ST-T改变是肺心病心电图常见结果,结合心电图与患者症状、身体状况有利于疾病诊治。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电图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PCI的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患者58例为治疗组,非墓碑样心电图改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冠脉情况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病前出现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变血管多位于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近段(67.24%34.17%,P<0.01),合并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病变明显增高(41.38%26.58%,P<0.05;25.86%36.7%,P<0.05),治疗组PCI前TIMI血流分级0-1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34%49.36%,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多靠近于LM及LAD近端,同时有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PCI是目前针对此类急性致死性冠脉病变的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对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尚需进一步统计。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墓碑样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00例,将其按照诊断方式分为两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频心电图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结果采取高频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的隐匿型冠心病临床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频切迹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临床诊断时,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掌握适应证,选取合适的诊断方式,或者是采取联合诊断的方式,才能够切实的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和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冠心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以便明确病因。方法对85例晕厥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嘱其尽量以诱因促使晕厥发作,并记录发作时间。结果85例患者中,晕厥发作时间与检测心律失常相一致18例(占21.2%),且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3.0秒有关。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临床运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尤其中老年患者。

  • 标签: 晕厥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分析房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房颤的相关因素,旨在减少房颤的发生,有效治疗房颤,减少房颤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房颤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基础疾病.结果155例房颤患者中,有140例(90%)伴有心脏病基础,年龄与房颤呈正相关,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结论房颤与高心病、冠心病、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 标签: 房颤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的心电图异常情况,分析导致心电图异常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00例妊娠期妇女,其中中期妊娠妇女(孕周13-28)148例,晚期妊娠妇女(孕周29-40)152例,记录全部产妇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情况,并分析出现异常心电图的原因及临床意义。结果有144例妊娠期妇女出现了异常心电图情况,出现率48.0%,其中妊娠中期妇女出现异常心电图50例,出现率33.7%,妊娠晚期妇女出现异常心电图94例,出现率61.8%,妊娠晚期妇女出现异常心电图的比例高于妊娠中期妇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有窦性心动过速45例、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心律不齐17例、室性早搏15例、房性早搏7例、短P-R间期32例,ST-T改变24例,其它4例。结论妊娠晚期及中期心电图易发生异常,特别是妊娠晚期,主要以窦性心动过速、短P—R间期、ST-T改变发生率较高,排除正常生理改变应加以关注,避免妊娠期妇女发生合并心脏疾病,保障妇女妊娠期间的生命健康。

  • 标签: 妊娠中 晚期心电图分析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心绞痛的心电图诊断临床价值。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ST段抬高≥0.5mV为24例(36.4%),ST段抬高≥1.5mV为36例;持续时间≤5min为28例,持续时间≤10min为13例,持续时间≤30min为19例;室性期前收缩32例,加速性室性逸搏10例,二度房室阻滞12例;ST段抬高,对应导联降低43例;心绞痛加重与缓解的时间呈对称性48例。结论心电图诊断对心绞痛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 血脂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7岁,主因双下肢僵硬、疼痛伴口干、多尿1个月入院。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钙4.35mmol/L,甲状旁腺激素1999mg/L,诊断为高钙血症,给予对症处理,血钙最低下降到3.92mmol/L。15d前又出现恶心。

  • 标签: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高钙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孕妇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足月孕妇在我院产前常规检查12导心电图,产后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产前筛查出异常心电图112例,发生率75%。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多见,其次是P-R间期缩短。产后3个月复查,72例恢复正常。结论足月孕妇心电图异常率极高,产后多数可自行恢复。通过对其分析,有助于对孕妇进行正确指导及围生期保健。

  • 标签: 孕妇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