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学习意愿和掌握情况,并评估培训效果,为探讨在高校全面开展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名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理论和技能培训,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求知意愿,评估培训效果。效果(1)88.57%希望掌握急救技能;85.71%的大学生强烈希望学院开展急救课程作为公选课。(2)培训前,89.71%学生未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心肺复苏术教育。培训后,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心肺复苏术。结论高校急救知识普及率低下,大学生对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严重缺乏,却有较高的求知愿望。校园教育是普及急救知识的高效途径,高校应高度重视起来,为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做出带头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心肺复苏 培训 意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39-01
  • 简介:最新的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心脏猝死的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以13亿人口推算,国内心脏猝死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居全球之首。而目前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抢救的机会,死于院外。因此,普及广大民众心肺复苏知识、技能非常重要。

  • 标签: 心肺复苏 抢救成功率 心脏性猝死 心脏猝死 调查结果 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乡镇卫生院心肺复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需要心肺复苏的疾病分类及成功率状况。结果6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抢救失败28例,抢救失败病例中,16例抢救2小时内放弃抢救,7例抢救5小时内放弃抢救,6例进入抢救室时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结论乡镇医院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偏低,临床上需对患者的原发病类型引起重视,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以及急救网络的构建,以便更好确保心肺复苏成功。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心肺复苏术(CPR)已经相当普及。欧洲和美国的心肺复苏普及率都超过了80%,而中国城市人口普及率不到0.1%。美国一年中通过CPR存活的人达到了10万人。我国国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还相当缺乏。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急救意识 普及率 CPR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急诊心肺复苏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案。方法抽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收治心肺复苏患儿98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患儿病情分为,心跳停止组和呼吸停止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统计两组患儿发病类型以及临床复苏结果。结果呼吸停止组救治成功率75.51%,心跳停止组救治成功率46.94%。呼吸停止组患儿的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跳停止组(P<0.05)。急诊心肺复苏患儿高发的疾病类型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结论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抢救中,呼吸停止患儿救治成功率高,需要提高临床儿科急诊救治方案。

  • 标签: 儿科 急诊 心肺复苏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中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肺复苏复苏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进行常规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愈率(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致残率(16.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肺复苏复苏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8例出现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院内或院前心肺复苏,分析心肺复苏结果,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68例心肺复苏老年患者中复苏成功率为30.88%。复苏开始越早,救治成功率越高;比较心肺复苏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平均肾上腺素用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除颤8min前进行的救治成功率高于8min后(P<0.05);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成功率相对高一些。结论心肺复苏开始时间、电除颤时机、病因等因素是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结果的主要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急诊 老年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LMA)在急诊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跳呼吸骤停进行CPR的患者,随机分为LMA组和气管插管组。观察2组患者气道有效开放时间、收缩压变化、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上升时间、瞳孔回缩时间的变化。结果:LMA组开放气道时间[(20.2±6.7)s]少于气管插管组[(76.5±29.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0.5h、2h收缩压[(79.7±8.6)mmHg,(118.9±16.4)mmHg)]高于气管插管组[(61.2±7.9)mmHg,(96.3±9.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SpO2上升时间[(2.4±0.7)min]少于气管插管组[(4.5±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MA组瞳孔回缩时间[(7.4±1.9)min]少于气管插管组[(9.8±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R中,LMA用于早期开放气道,其操作较气管插管更为简单、快捷,可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抢救工作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成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2例急性心肌梗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治疗组心肺复苏后即静注尿激酶120-200万U、链激酶150万U或rt-PA50mg溶栓治疗。对照组进行心肺复苏除溶栓外治疗。结果治疗组12例溶栓后83%再通,住院死亡17%。对照组10例48小时无一存活。两组急救存活具有明显差异性(P<0.001)。结论在不具备急诊血管重建的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肺复苏溶栓治疗能明显提升住院存活率。

  • 标签: 心肌梗塞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4-01摘要目的评价某院院内心肺复苏(cradiopulmonaryresusciation,CPR)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4年12月院内CPR病例。结果CPR成功率21.71%(84/387),其中成功脑复苏者71.43%(70/84)。结论CPR有助于挽救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生命,降低脑功能障碍后遗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轻照料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应狠抓院内CPR管理质量,提高抢救水平,试建立院外CPR资源管理机制。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心脏复苏成功有重要影响相关因素,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接下来进行恢复患者呼吸的工作.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对患者实施人工呼吸或者向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检测判断患者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所呈现的特征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如果属于心室颤动则立即对患者实施电除颤.通过静脉向患者注射急救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尼可刹米及利多卡因等.对患者头部实施物理降温,使用醒脑剂、激素等药物恢复患者的脑功能结果两组在抢救病人时使用的医疗设备以及各种先进的仪器方面;心跳停止至心跳开始复苏的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室颤 电除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