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准确率,同时比较两组的静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股总静脉内径(12.00±1.35)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4.64±0.56)mm、下肢股浅静脉内径(7.42±0.83)mm、周围静脉近段(3.12±0.39)mm,分别大于对照组的(8.56±0.73)mm、(3.10±0.21)mm、(5.43±0.42)mm、(2.10±0.11)mm,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形成的诊断中,采用超声诊断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可清晰反映出静脉内径增大,诊断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静脉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静脉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肺栓塞 护理 价值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traub血栓清除系统和人工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血栓抽吸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Straub血栓清除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D-二聚体(D-D)水平、患-健侧周径差及静脉瓣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研究组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D-D和患-健侧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静脉瓣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人工血栓抽吸相比,Straub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改善下肢肿胀情况,并可调节D-D水平,减小患-健侧周径差,改善静脉瓣功能。

  • 标签: 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traub血栓清除系统 人工血栓抽吸 静脉瓣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70例纳入研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方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形成静脉的影响和作用。方法:病例选取于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下肢骨折治疗的70例病患,将根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的实验组预防有效率远远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效率,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满意度,两组之间数据差异较大,代表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血栓 预防有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下肢静脉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较多,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择取2017年4月~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疑似下肢DVT患者79例作为对象,全部病例均先后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静脉造影检查,并以静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为确诊标准,对照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79例患者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本组79例疑似下肢DVT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为阳性的共有68例,其余11例为阴性;该研究未见双侧都受血栓累及的病例,在68例阳性病例中,44例为左侧下肢血栓,有66例患者二者检查结果相一致,另外2例经静脉造影诊断为阴性;1例被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阴性的患者,接受静脉造影诊断为阳性;经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0.85,提示二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DVT患者的效果较满意,兼具实时、无创伤等优势,特别适用于不宜接受静脉造影检查的病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形成诊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方法:自2020年8月-2020年9月抽取本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患者与无下肢病变患者各40例列为研究对象,前者为试验组,后者为对照组,2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无病 变的对照组静脉腔有快速流动性的光点,在深吸气时,CDFI有良好的充盈状态。试验组患者在超声检查时,急性血栓形成期可发现静脉管径出现明显扩张;亚急性期、慢性形成期时,管径不会出现明显扩张,但管腔会有密集的低回声,而且亚急性期、慢性期管腔内会有中等或是较强回声。CDFI没有充盈,有变细,管腔会有轨道、断流等状态的出现。试验组MGV、CFV、PTV、SFV内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实施护理,探讨其在预防下肢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管理团队,对病人实施一致的风险评估,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并使其持续有效落实。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胃或结直肠恶性肿瘤病人497例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护理管理前的253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实施护理管理后的244例病人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病人下肢静脉发生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病人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管理可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实施系统一致化的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 标签: 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有效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计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术后疼痛情况,统计静脉形成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4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差异(P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作者: 吴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当代介入医学》2021年 第6期
  • 机构: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250300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主体,从中筛选出78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39例,评价对比两组下肢静脉、不良反应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下肢静脉和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P<0.05;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评估、健康宣教、专项护理以及预防指导的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选择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大大预防下肢静脉形成,还能提升临床服务治疗,值得临床大力采纳。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30例纳入研究,入组对象均接受导管直接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静脉通畅评分和患侧膝上下部位周径差,同时观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患者静脉通畅评分和患侧膝上下部位周径差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主体,从中筛选出78例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39例,评价对比两组下肢静脉、不良反应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发生下肢静脉和不良反应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结果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发生下肢静脉(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264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以住院期间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根据术前血栓发生的情况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类型、合并疾病、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其他骨折、血小板、血清学指标等影响DVT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64例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术前DVT发生率为39.0%(103/264),以远端静脉为主。血栓组103例,男55例,女48例;年龄(54.00±11.12)岁;根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7例、Ⅱ型37例、Ⅲ型2例、Ⅳ型11例、Ⅴ型29例、Ⅵ型17例;非血栓组161例,男89例,女72例;年龄(48.57±13.25)岁;根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76例、Ⅲ型2例、Ⅳ型10例、Ⅴ型33例、Ⅵ型1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的年龄(t=3.451,P=0.001)、骨折Schatzker分型(χ2=8.314,P=0.004)、D-二聚体(χ2=18.552,P<0.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2.869,P=0.004)、血清白蛋白(t=2.292,P=0.023)和血红蛋白(t=1.983,P=0.048)与非DVT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33,95%CI(1.009,1.058),P=0.007]、骨折Schatzker分型[OR=1.829,95% CI(1.014,3.299),P=0.045]和D-二聚体[OR=1.914,95% CI(1.057,3.464),P=0.032]是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远端静脉。骨折分型、年龄和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胫骨骨折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外伤性骨折是骨科疾病中常见的疾病,随着近年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其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对于严重的骨折性疾病急诊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患者在外伤后精神及机体均受到创伤性打击,加之手术的治疗,患者处于严重的系统性应激状态。创伤性下肢骨折后初期即可激发无菌性炎症反应,该反应不仅加重局部组织水肿,同时对静脉系统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下肢外伤性骨折围手术期发生下肢静脉形成(D(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人数比例较高,其发生率甚至高于38%。严重的DVT可直接导致肺栓塞引起死亡,因此在预防DVT的临床治疗及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均作为常规应用项目。但是其临床发生率仍较高,是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并发症。因此在围手术期通过分析临床常用指标来筛选DVT发生的高危因素,同时分析其预测价值,以期为预防DVT提供依据。

  • 标签: 骨科术后卧床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全方面护理干预对在骨科术后卧床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某医院骨科手术后需要卧床康复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全方面护理干预,通过观察统计来对比两组患者在卧床康复中下肢静脉发生的几率,以及对患者在此过程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全方面护理干预下下肢静脉发生率为零(P

  • 标签: 全方面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卧床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