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2012~2014年急性迟缓麻痹流行病学情况,评价AFP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经验。方法用Excel软件对全市2012~2014年AFP个案表,随访表和实验室病毒学监测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京市2012~2014年共报告78例本市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9/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结论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今后仍需保持敏感的AFP病例监测系统。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对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AFP病例,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南京市外省或本省外市的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安徽省最多(50.00%),集中分布在0~4岁小年龄组(61.00%)。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为70例,占总比例数的70.00%。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南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此外,南京市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异地AFP 监测 年估计变化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掌握急性迟缓麻痹(AFP)病例流行特征,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继续保持我县无脊灰状态。方法对光山县2010-2014年报告的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系统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光山县最近五年共报告AFP病例16例,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结论光山县AFP病例监测工作的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存在外报病例比例较高现象。建议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AFP病例的识别能力和报告意识,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继续做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高质量脊灰疫苗接种率,是保持无脊灰状态的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今后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各级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单位按卫生部的要求进行调查、报告、诊断。结果1995年~2012年共监测到AFP病例31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35.12/10万,各年超过应报告的1/10万的标准,呈散发,83.87%病例集中在0-5岁组,常住儿童62.06%,流动儿童38.70%,外籍3.22%,免疫史能确定的70.96%,麻痹分布在四肢不同的部位,脊灰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景洪市随时有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可能,直接威胁着我市消灭脊灰的成果。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神经梅毒(NS)是梅毒螺旋体(TP)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麻痹痴呆(GPIorPD)则是神经梅毒最常见的类型。1882年,Bayle首先报告麻痹痴呆,1913年,Noguehi和Moore从神经梅毒患者的脑组织中分离获得梅毒螺旋体,得以明确其病因。在西方国家,麻痹痴呆较少见,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相对常见,至60年代后基本销声匿迹。

  • 标签: 痴呆 神经梅毒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对菏泽市2011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初步评价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疾控中心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实验室病毒分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2011年共报告AFP41例,无确诊脊灰病例,有一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一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病例和一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病例。41例AFP病例分布在全市的9县区,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18/10万。AFP病例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97.6%,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75.6%,未分离出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50%,一例分离到一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一例分离到一株Ⅲ型疫苗低变异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10.00%。结论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滨湖区15岁以下儿童急性迟缓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情况,以利于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方法对滨湖区AFP监测系统内2012—2016年报告的病例进行描述分析,对发病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滨湖区2012—2016年AFP年平均发病率为2.34/10万,发病率无显著季节,病例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所有病例均完成相应月龄的脊灰疫苗免疫。结论滨湖区2012—2016年AFP病例以小年龄组为主,所有AFP病例均由省、市级医院报告,应加强对县区级医院的培训,加强监测敏感性。

  • 标签: 急性迟缓性麻痹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麻痹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实质而引起的慢性脑膜脑炎,为神经梅毒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逐渐进展,可逐渐发生躯体功能减退和日益加重的智能损害和人格衰退,最终导致痴呆和肢体麻痹,又称进行麻痹。目的讨论麻痹痴呆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①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病,首选青霉素治疗。③对症支持治疗。④促大脑代谢治疗。⑤其他如康复训练等。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90例。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皮内针治疗急性期周围面神经麻痹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皮内针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阳江市2004~2010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结果,为阳江市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决策提供依据。得出结论阳江市2004~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今后要继续加强监测工作,以防脊灰野病毒的侵入。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 简介:天津市1999年报告急性弛缓麻痹病例17例,从1名患儿分离到脊髓灰质炎3型(PⅢ)病毒,阳性率为5.9%;自1名患儿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5.9%。同时采集了96名密切接触者及22名健康人的粪便标本,从中分离到病毒15株,分离率为12.7%,其中3株为PⅢ病毒,其余12株为NPEV。

  • 标签: 天津 1999年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原学 监测 脊髓灰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6-2018年晋江市15岁以下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为维持晋江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法对2016-2018年晋江市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晋江市2012-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64.86%),病例常规免疫接种率较高,脊灰疫苗免疫≥3剂次占94.60%。37例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AFP报告发病率、调查及时率、合格标本采集率、及时送检率和75d随访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结论晋江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今后应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机构AFP病例报告率。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田阳县1994~2012年急性弛缓麻痹(AFP)监测情况,为消灭脊灰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田阳县1994~2012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4~2012年全县共报告30例AFP病例,无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结论全面提高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完整,确保消灭脊髓灰质炎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 监测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起病的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与病因。方法收集126例急性眼肌麻痹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因。结果动眼神经受累68例,外展神经麻痹47例,滑车神经麻痹11例;其中病因以糖尿病眼肌麻痹最为常见(63例),其他病因包括脑干梗死、重症肌无力、动脉硬化缺血性眼肌麻痹、痛眼肌麻痹、带状疱疹感染所致、垂体瘤、后交通动脉瘤、上颌窦多发囊肿等。结论引起急性眼肌麻痹的原因复杂,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全身疾病,以及详细的辅助检查,才能有效的确诊病因,指导下一步治疗。

  • 标签: 急性眼肌麻痹 临床特点 病因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贵州省急性迟缓麻痹病例的流行情况,提高实验室监测质量,防范输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的发生。方法:收集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17-2018.10两年的AFP病例数据,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分布特征。结果:440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无明显的季节,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0:1。AFP病例以短暂肢体麻痹为主,占21.95%。结论:贵州省脊灰实验室和流行病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一直维持无脊灰状态,对铜仁市和六盘水市要重点关注。

  • 标签: 脊髓灰质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异地急性弛缓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异地病例报告比例,提高急性弛缓麻痹(AFP)病例监测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报告病例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04-2011年异地AFP病例共94例,占51.93%;主要集中于与省会邻近且交通方便地区,自2008年起异地病例比例超过年度总病例的50%,且集中于1-3月份报告;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1岁组病例居多。AFP病例首诊未被及时发现、漏报的存在以及病情严重是异致异地AFP病例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异地病例发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异地报告 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