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主动外膜破裂后,大多数患者死亡,无手术机会,部分病例由于外膜破口位置特殊,存在救治的可能。我们总结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8例Stanford A主动急性破裂患者救治体会以供同道参考。全组男16例,女2例;年龄(51.2±10.7)岁。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主动根部处理采用Bentall手术8例,根部成形+升主动置换6例,改良Cabrol手术2例,升主动置换2例;12例处理主动弓部,采用孙氏手术11例,右半弓置换1例。手术历时(365.0±23.0)min,体外循环(176.0±27.0)min,下半身停循环(15.0±5.5)min,主动阻断(107.0±17.0)min;术中出血(923±312)ml;患者术后ICU停留中位时间7天,术后住院中位时间14天。死亡3例,严重脑部并发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失访2例,1例猝死原因不详,其余患者CTA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临床结果显示,Stanford A主动急性破裂猝死风险高,术前中大量血性心包积液或突发积液增多,应高度怀疑破裂可能,急诊手术以抢救生命为目的,缩短门(急)诊-手术室时间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是一种常见的起病急、进展快、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严重、手术病死率高的心血管外科急症。Stanford较常用,而其中Stanford A主动占所有主动的70%~75%,主动破口可位于升主动主动弓,也可位于降主动,同时夹层也可累及主动弓以及降主动。1838年,Penneck报道了第1例主动,至今已过了一百余年。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主动的诊断、治疗水平逐渐提升,主动的病死率在治疗后较未经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多年来,各种治疗Stanford A主动的方式也层出不穷,本文对Stanford A主动的治疗方式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介入手术 杂交手术
  • 简介:摘要近20多年来,我国急性Stanford A主动(ATAAD)诊疗发展迅猛,不仅建立了基于Stanford主动细化分,而且确立了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右侧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的心肺转流策略和孙氏手术的标准术式。基于上述有效的管理策略,ATAAD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各类复杂ATAAD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其防治已成为我国ATAAD诊疗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国ATAAD的诊疗仍需不断精进,在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和优化综合诊疗体系,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A主动(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1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134例)和死亡组(1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11.3%。死亡组患者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比例均高于存活组(52.9%比18.7%,20.1%比52.9%,均为P<0.05),累及冠状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死亡组高于存活组(41.2%比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5.433, 95%CI: 1.618~18.240,P=0.006)、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OR=1.011, 95%CI: 1.004~1.020,P=0.019)、同期行CABG(OR=10.288, 95%CI:2.513~42.118,P=0.001)为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累及冠状动脉同期行CABG是ATAAD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夹层,急性Stanford A型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目的分析StanfordB主动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B主动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B主动,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B主动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B主动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手术 腔内隔绝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急性Stanford A主动合并反复胸痛的外科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八病区同一手术组于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9例急性Stanford A主动合并反复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11例于术前死亡,1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门诊至手术室时间31~97(39±27)min,手术时间253~455(415±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1~23(14.0±4.7)min,主动阻断时间89~129(105±17)min,体外循环时间132~223(186±31)min。18例手术患者死亡4例,死因:术后严重脑部并发症2例、严重消化道出血伴肠梗阻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严重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1例。术后随访3个月~7年,随访期间2例失访,1例猝死(死因不详),1例于术后2年突发脑出血伴右侧肢体偏瘫,其他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未见支架膨胀不全和吻合口漏。结论急性Stanford A主动合并反复胸痛术前猝死风险高,急诊手术是救治的唯一有效手段,且手术预后良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 休克 急诊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急性Stanford A主动的诊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5月—2021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6例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主动孕妇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5~37岁(平均31.7岁),孕周31~37周(平均35.3周)。其中初产妇1例,经产妇5例;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主动瓣反流程度,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3例;主动根部直径40~60 mm(平均47.7 mm);合并马凡综合征1例,脑梗1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根据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制定手术方案。观察指标:围术期指标包括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等。术后定期随访再次手术及生存情况。结果6例患者先行剖宫产后再行主动修复手术,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0~12 h(平均5.7 h)。Bentall+Sun’s手术2例(其中1例同期行右冠搭桥术),升主动置换+Sun’s手术2例(其中1例行头臂干支架置入术),Bentall+次全弓置换+近端头臂干置换术1例,升主动置换+全弓及降主动支架植入术1例。6例患者体外循环167~350 min(平均275 min),主动阻断139~264 min(平均212 min),停循环15~40 min(平均31.7 min),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106 h(平均45.5 h),监护病房停留时间4~8 d(平均5.7 d);术后产妇与胎儿均存活,产妇无二次开胸、气管切开、心跳骤停、脏器灌注不良等并发症。6例新生儿中足月产2例,早产4例;出生体质量2 250~3 355 g(平均2 697 g);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4~9分、平均6分,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分,其中轻度窒息4例。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66个月,复查CT人工血管血流通畅,支架远端自体血管无扩张,无二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8个月因抑郁症死亡;6例婴幼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晚期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主动患者尽早手术,并根据孕龄及夹层病变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 标签: 动脉病,夹层 主动脉夹层 妊娠末期 手术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对急性Stanford A主动的院内死亡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临床决策。近年来在文献中有3种对于急性Stanford A主动的院内死亡风险评估模型:IRAD模型、LH模型、阜外模型,在本综述中,我们着重介绍对于这些模型的构建,比较讨论他们的优劣性。目前LH模型在欧美的表现得到验证,但其在国内的预测能力仍有待足够的验证。阜外模型的表现目前是最全面的。未来尚需建立适合国内使用的、简单且稳定的急性Stanford A主动死亡风险评估系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行孙氏手术在急性A主动合并下肢缺血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12例采用缺血侧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治疗的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主动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4±8.4)岁。合并单侧下肢缺血11例,双侧下肢缺血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00(18.50,43.25)h。使用缺血侧股动脉端侧吻合8 mm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转机。根部操作:Bentall术5例、升主动替换3例、瓣交界加固及升主动替换4例。弓部操作为全主动弓替换+支架人工血管置入1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体外循环(204.6±26.3)min,阻断主动(114.6±16.6)min,停循环(23.4±8.5)min,选择性脑灌注(33.5±11.0)min。5例患者同期行转流术:升主动-双股动脉转流1例;升主动-右股动脉转流3例;升主动-左股动脉转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CRRT治疗4例,再次开胸探查止血1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例。随访(17.2±7.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主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联合插管行孙氏手术,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比例,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外科治疗
  • 简介:<正>患者1男性,35岁。因上腹疼痛3小时余于2010年12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时未诉及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36.8℃,P60次/分,R20次/分,BP123/58mmHg(1mmHg=0.133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上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1次/分,移动性浊音阴性。腹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 糖尿病 呼吸困难 症状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StanfordA主动的诊断及其外科治疗。方法1994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StanfordA主动15例,经增强血管CT(CTA)、磁共振扫描(MRI)、超声心动图(UCG)确诊。右腋动脉及腔房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Bentall手术8例,Bentall手术加半弓置换4例,Bentall手术加主动弓全弓置换及术中降主动支架置入术(孙氏手术)3例。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42.6±16.3)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80.2±9.5)min,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0.1±6.7)min。死亡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StanfordA主动较为理想的方法;尽早诊断及手术,消除假腔、置换病变血管、重建分支血管是手术的基本原则。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总结StanfordA主动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要点。对9例未能进行手术治疗而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的StanfordA主动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3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其余6例病情恶化死亡或放弃治疗。认为对于采取保守治疗的StanfordA主动患者,积极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心率,有效镇痛,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药物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Stanford A主动(TAAD)的治疗结果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北京安贞医院大血管中心收治35例妊娠合并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0.7±4.4)岁,马凡综合征15例(42.9%)。早期妊娠2例(5.7%),中期妊娠11例(31.4%),晚期妊娠15例(42.9%),产褥期7例(20.0%)。根据孕周(GWs)制定管理策略:分娩优先9例(25.7%),同期处理18例(51.4%),手术优先7例(20%),保守治疗1例(2.9%)。结果手术优先、同期处理和分娩优先组的患者及胎儿死亡率分别为14.3%(1/7)、57.1%(4/7);5.6%(1/18)、15.8%(3/19)和11.1%(1/9)、22.2%(2/9);1例行保守治疗,患者及胎儿5 d后死于主动破裂。中位随访时间16.7(2.5,56.2)个月,2例(6.7%)患者及3例(12.0%)胎儿/新生儿死亡,6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7%、63.5%。结论结合GWs制定的TAAD诊疗策略切实可行。TAAD发生在28 GWs后,同期处理可以挽救母婴生命;但28 GWs前胎儿的死亡风险高,应优先挽救孕产妇的生命。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夹层 治疗策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龄Stanford A主动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60岁Stanford A主动行外科手术患者139例,男90例(64.7%),女49例(35.3%);年龄(65.1±3.8)岁,最高龄者80岁。所有患者均完善必要的术前检查,急诊手术123例(88.5%),限期手术16例(11.5%);累及弓部的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完成;根部手术方式分为Bentall手术、Wheat手术、David手术和单纯升主动替换,弓部手术方式分为部分主动弓替换术、经典孙氏手术、改良孙氏手术(岛状吻合);术后根据上下肢测压(压差≥40 mmHg,5.33 kPa)决定是否行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处理。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5.0%),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3.6%),呼吸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各1例(0.7%)。术后严重并发症为急性肾损伤19例(13.7%),低氧血症17例(12.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5例(10.8%)。结论外科手术仍是高龄主动患者治疗的首选;个体化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高龄 A型主动脉夹层 孙氏手术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dford A主动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回顾性纳入2010年6月至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主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策略和母儿结局。12例患者年龄为(29±5)岁,发病时间为孕16周至产后1个月。12例妊娠合并主动A夹层孕妇全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例产褥期患者优先妊娠,分娩后再行主动修复;4例患者优先主动修复;5例患者进行同期接生联合主动修复。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妊娠期合并主动A夹层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病变程度决定治疗策略。

  • 标签: 妊娠 主动脉A型夹层 治疗策略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孙氏手术优先或分支动脉开通优先治疗急性Stanford A主动合并下肢缺血导致灌注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02例急性A主动患者,收集其中17例合并下肢灌注不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例;平均年龄(52.6±4.2)岁。术前腔内支架开通下肢动脉3例,术后行腔内支架开通1例,直接行孙氏手术14例。结果急性A主动合并下肢灌注不良的发生率为5.6%,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71.8±38.9min),平均主动阻断时间(186.3±31.8)min,平均脑灌注时间(48.75±11.3)min。术后因多器官灌注不良死亡3例,发生率为17.6%(3/17),2例孙氏手术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1例孙氏手术前行髂动脉开通支架后因腹腔脏器灌注不良死亡。因大面积脑梗塞自动出院2例,发生率为11.7%(2/17),因骨筋膜室切开1例,术后使用血液灌流5例。术后随访显示术前重度下肢缺血患者有下肢皮肤神经受损表现,表现为患侧肢体无力,麻木,在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肌力较前有好转;轻度下肢缺血患者患侧皮肤麻木有好转,无遗留肌力障碍。结论对于轻度下肢缺血的A主动直接行孙氏手术效果良好;对于重度下肢缺血的A主动患者可先行支架开通后再行孙氏手术,术后使用血液灌流器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损伤预后。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下肢灌注不良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StanfordB主动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例患者(其中4例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术后和随访结果.结果3例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2例没有内漏,1例Ⅰ内漏;随访期间复查夹层闭合良好.1例术中导引钢丝无法从真腔进入远端而放弃介入治疗,另1例因动脉弯曲变形而不宜行支架治疗.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B主动是一种安全、有效、损伤小的方法,近、中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

  • 标签: 覆膜支架 介入性 胸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外科手术
  • 简介:慢性主动在传统意义上是病程超过2周的主动,这是根据尸检发现74%的主动患者死于最初的14天内来确定的急性与慢性的分界[1]。慢性StanfordB主动(chronicStanfordtypeBaorticdissection,CBAD)与急性主动的病理过程差异很大,其僵硬的夹层内膜片以及相对固化的真假腔形态,使得其腔内修复术(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后的主动重塑及假腔血栓化较差,从而影响了TEVAR的疗效。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B 假腔 腔内治疗 腔内修复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分析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急性Stanford A主动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疗效。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55例急性A主动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施行全胸骨锯开将患者分为两组:全胸骨锯开(full sternotomy,FS)组(246例)和上段胸骨锯开(upper sternotomy,US)组(209例)。US组的排除标准为: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需要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探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CABG;需要同期进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者;再次开胸手术者;胸骨外伤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心包压塞需要尽快开胸者。US组仅锯开胸骨上段切口,处理根部及升主动替换,根据弓部情况决定同期是否行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弓部处理,并应用横窦缝闭的内瘘技术引流切口渗血。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FS及US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阻断时间及脑灌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住院病死率低于FS组(2.9%对4.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与FS组相比,US组胸骨哆开发生率低(1.0%对4.1%,P=0.039)、肺部感染发生率低(52.6%对71.1%,P<0.001)。US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F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与F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脑血管事件、急性肾损伤、肝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研究发现,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术后胸骨哆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胸骨正中切口,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熟练掌握主动外科治疗技术的情况下,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A主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主动合并脑灌注不足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南京市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589例急性Stanford A主动患者,筛选出术前新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和/或下肢轻瘫,结合术前主动CTA排除单纯由于下肢低灌注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6例符合上述条件,男13例,女3例,年龄26~72岁,平均(53.9±11.2)岁,左侧偏瘫8例,左下肢轻瘫5例,右下肢轻瘫3例,均为急性发病。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15例行孙氏手术,1例行单纯行主动替换手术;同期行主动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转流术2例,1例术后因下肢坏死行截肢术。全组7例住院期间死亡,主要死因均为大面积脑梗塞。结论术前脑灌注不足是急性A主动患者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手术治疗对挽救此类患者至关重要,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决定。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 脑灌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