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国情的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立最终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协调一致性;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与0.875,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6~4.71、4.57~4.93和4.00~4.86,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12~0.19、0.10~0.19和0.08~0.19。最终构建出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论急诊危重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具有较好代表性,可为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预警 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急诊科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对310例危重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及时准确的对病人实施急救措施,做好全面细致的护理,病患均安全送入病区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结论经过及时的抢救和周到细致的护理,不但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了医患纠纷,同时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危重症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社区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急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传统呼吸支持治疗与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稳定所需时间(40.22±3.25)短于对照组(53.15±3.79),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和护理改进方向。方法:本次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急诊危重患者以及参与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工作的1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分析危重患者自身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得出研究结论。结果:①患者的合并基础疾病、就诊时间、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P

  • 标签: 护理安全 急诊危重症患者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急诊急救护理对危重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此期间本院接治的280例集中入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抢救时长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预警指标 安全事件 危重症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患者应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2例急危重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一般呼吸治疗,实验组行呼吸阶梯型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情况及呼吸支持方式。结果:实验组的呼吸情况及呼吸支持方式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通过提供个体化的呼吸支持、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减轻呼吸系统负荷以及调整呼吸支持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急危重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呼吸稳定时间和呼吸支持方式。

  • 标签: 急危重症 急诊呼吸阶梯型治疗 呼吸情况 呼吸支持方式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专科医院的需求增加,尤其对急诊期望高。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近3年接诊的小儿急危重患儿467例的临床特征,探讨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危重就诊特点及状况,如来院方式、急诊停留时间、主要病种、急诊救治措施、病情及预后评估等,以期对今后急诊危重诊治提出改进意见。

  • 标签: 儿科 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诊危重患者采取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4月-2020年1月急诊危重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治疗顺序分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急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 急救护理 危重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危重患者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急诊科于2017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急诊室后,动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收缩压、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选用MEWS评分对危重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赋值,观察患者的MEWS评分、MEWS评分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本组64例危重患者的MEWS评分为(4.68±1.82)分。患者共6例死亡,死亡率9.38%。MEWS评分0~3分组别1例死亡;MEWS评分4~7分组别2例死亡;MEWS评分8~14分组别4例死亡。死亡组MEWS评分高于存活组MEWS评分(P<0.05)。患者MEWS评分与预后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MEWS评分用于急诊危重患者,可为患者的预后改善提供良好的参照依据。

  • 标签: MEWS评分 急诊危重症患者 临床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风险问题以及护理措施。方法本院急诊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43例急诊危重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转运;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43例急诊危重者为观察组行风险质控转运模式,对比两组转运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5.58%、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实风险质控转运模式可减少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 转运风险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32例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应用美托洛尔结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 (BNP)和临床实际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整体有效率只有31.3%,而实验组高达93.8%,差异具统计学含义(P

  • 标签: 危重症心力衰竭 急诊内科 临床分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患者共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呼吸支持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危重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呼吸阶梯性治疗 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患者共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常规呼吸支持的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危重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呼吸阶梯性治疗 呼吸复苏成功率以及呼吸稳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