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并诊断为毒症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28天随访的结果分为未存活组及存活组,未存活组24例,存活组58例,对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明显低于未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于4分死亡率9.1%;5~8分死亡率10.0%;9~12分死亡率16.7%;13~16分死亡率43.7%;17分以上死亡率64.7%。结论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意义,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可以作为急诊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工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 急诊 脓毒症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毒症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急诊毒血症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病情不同分为毒血症组(22例)和严重毒血症组(40例),同时根据患者28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21例),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MEDS评分和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严重毒血症组患者其SOFA、MEDS、APACHEII评分、血乳酸水平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毒血症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SOPF、MEDS、APACHEII、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随着MEDS危险分层的增加,毒血症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急诊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MEDS)由于其操作简单,需要的指标数据较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评估毒血症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 脓毒血症 危险分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急诊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急诊科拟诊为严重毒症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组,主要分为毒症组(A组)、严重毒症组(B组)及毒症休克组(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MESD评分及血乳酸测定。结果 B组及C组与A组之间的MEDS评分及血乳酸指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MESD评分同样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指标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为急诊严重毒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MESD评分联合血乳酸测定可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有利于提高临床对预后的评估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风险 血乳酸 危险分层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MEDS)在急诊毒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间65例急诊毒症病例进行MEDS评级,以随访28d为终点分组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评级情况。结果生存阴患者极低、低、中度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高危险级、极高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死亡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组患者随着MEDS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随着MEDS评级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上升。结论在急诊应用MEDS进行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预判毒症患者死亡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预测患者28d的生存和死亡率。

  • 标签: 急诊诊断 脓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 危急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可疑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急诊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通过REDS评分与APACHEⅡ和MEDS比较,评价REDS评分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男65例(63.11 %),女38例(36.89 %);年龄范围42~93岁,中位数(四分位数)74(65,82)岁;72例(69.91%)存活(存活组),31例死亡(30.09%)(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REDS评分[(5.28±2.10)分与(7.87±2.53)分]、MEDS评分[(6.64±3.32)分与(9.06±3.36)分]、APACHEⅡ评分[(18.96±6.72)分与(21.8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3.381,P=0.001;t=2.067,P=0.041)。REDS评分7.5时Youden指数最大(0.38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7(95%可信区间:0.678~0.876,P<0.001)。APACHEⅡ评分19.5时Youden指数最大(0.1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14(95%可信区间:0.499~0.729,P=0.068)。MEDS评分10.5时Youden指数最大(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96(95%可信区间:0.590~0.802,P=0.002)。RE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Z=1.987,P=0.046)。结论REDS评分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与MEDS评分相当,但优于APACHEⅡ评分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评分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短期预后差的毒症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减少病死率。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0例毒血症(入院后诊断为毒症)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毒症患者入院后24 h内第一次的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及入院当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与毒症患者30 d(短期预后)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予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的二次筛选,最后将有意义的变量建立诺模图,用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判别能力,用GiViTI校准图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递减曲线分析(decline curve analysis,DCA)判断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AUC为0.846,校准图的P值为0.886,Brier scaled:0.092,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5,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bootstrap法验证的AUC为0.854,校准图的P值为0.944,Brier scaled:0.090,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9,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结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为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模型在评估毒症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有较好的意义。

  • 标签: 脓毒症 危险因素 模型 预后 短期 bootstrap法 诺模图 逐步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SOFA评分是用于识别疑似感染患者的标准,这类患者一般为急诊,临床结果均较差,包括发展为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数需入住ICU。该评分系统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但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多用于严重感染、毒症、有机化学品中毒、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的预后评价。本次研究主要对SOFA评分用于急诊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准确性及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评分系统 SOFA评分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目的使用XGBoost算法开发加强监护病房(ICU)中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方法使用美国大型重症数据库MIMIC-Ⅲ作为数据来源;根据2016年发布的第三版毒症诊断和定义标准,选取数据库中的毒症患者,提取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数据;使用XGBoost开发模型,并比较其与SVM模、SAPS-Ⅱ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共纳入10487例毒症患者,住院死亡率20.80%。XGBoos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36(95%置信区间:0.819-0.853),优于SVM模型和SAPS-Ⅱ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XGBoost模型拥有优秀的校准度。结论基于XGBoost的ICU毒症患者住院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能准确地辅助临床医生进行风险预测,从而采取合适的临床干预以降低ICU毒症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脓毒症 机器学习 XGBoos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水平和SOFA评分急诊严重毒症患者的评估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严重毒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n=75),一组为死亡组(n=75)。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治疗6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和血肝肾功能。对比两组患者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结果:经检测,治疗前死亡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和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毒症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和SOFA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通过检测患者血乳酸水平和SOFA评分,对判断严重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improve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ISOFA)对肺炎克雷伯菌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79例肺炎克雷伯菌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耐药分级、发生脓毒症休克等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判定ISOFA与各评分系统包括查尔森评分(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ystem,NEW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急性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score,MED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比较各评分系统对肺炎克雷伯菌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ISOFA风险分层在生存情况中的意义。结果379例肺炎克雷伯菌毒症患者中,存活组278例,死亡组101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脓毒症休克、细菌耐药分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WIC、NEWS、APACHE Ⅱ、SAPSⅡ、MEDS、SOFA、AGI、I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8, χ2=6.781、24.374、27.208,Z=-3.689、-5.022、-4.396、-4.697、-7.438、-6.348、-6.358、-8.676、-6.680、-11.658,均P<0.01)。单因素分析得到ISOFA的计算方法:ISOFA=SOFA+1.5×AGI。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ISOFA、性别、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菌耐药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SOFA与WIC、NEWS、APACHEⅡ、SAPSⅡ、MEDS、SOFA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371、0.614、0.564、0.578、0.847。WIC、NEWS、MEDS、SAPSⅡ、APACHEⅡ、SOFA、SOFA+AGI、ISOFA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症预后的AUROC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6(0.584~0.708)、0.657(0.597~0.716)、0.712(0.654~0.771)、0.713(0.653~0.773)、0.749(0.693~0.806)、0.788(0.737~0.838)、0.872(0.826~0.917)、0.891(0.845~0.937),表明ISOFA预测效果最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ISOFA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高风险水平间的生存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SOFA对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症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脓毒症 预后 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 简介:摘要毒症是一种严重损害健康的全身性疾病,2016年毒症被重新定义为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全球公共健康的优先事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微量元素铁代谢失调在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ixon等在2012年首次提出了铁死亡的概念,这是一种依赖铁的、非凋亡的细胞死亡模式,其特征是脂质活性氧(ROS)的累积。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和生化特征上不同于凋亡、自噬、坏死、裂解等多种形式的细胞死亡。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铁死亡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相关疾病诊疗和改善预后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现将铁死亡毒症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并为毒症所致相关器官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标签: 铁死亡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毒症的感染及病原,使人们能够了解儿童严重毒症。方法对本院总共62例的儿童严重毒症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探讨出与严重毒症紧密相关的因素变量,并制成图表分析。结论儿童严重毒症,占据儿童死亡率的百分之三以上,婴幼儿与营养不良的儿童是儿童严重毒症的易感染人群。

  • 标签: 脓毒症儿童死亡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急诊科病房2011年8月-2014年7月140例毒症患者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将急诊科3年间出院患者信息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导入Excel2007,运用Stata7.0统计软件对660例感染病例(140例毒症组和520例非毒症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毒症发生率为6.8%,病死率为3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和D-二聚体升高是急诊毒症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40例毒症组中死亡(67例)与存活(73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肾功能不全是影响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老年患者居多,毒症患病率在逐年增高,毒症患者多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而高龄、高血脂、血肌酐升高和甲状腺功能异常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科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外科毒症急诊救治适宜技术。方法选取185例腹部外科毒症患者,从“细菌、炎性介质、营养代谢、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内外毒素、脏器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兼顾并治,应用短程山莨菪碱与地塞米松联用为主,自制“解毒固本汤”进行配合治疗的救治方案,以达到调控炎性介质、改善免疫紊乱状态的目的。结果本组选取的腹部外科毒症185例患者中,总计死亡18例,死亡率为9.7%。结论严重腹部感染使得腹部外科毒症救治困难,采用综合救治的新对策能有效降低腹部外科毒症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毒症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方法,为临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入院的毒症心肾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确诊时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等资料。研究终点事件定义为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运用Python软件构建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运用构建的最优模型筛选疾病相关风险因素,构建可视化决策树模型和半朴素贝叶斯(sNB)模型。结果340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14例(33.5%)患者确诊后30 d内死亡。支持向量机(SVM )、随机森林(RF)、梯度提升树(GBDT) 、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轻量梯度提升(LGBM)5种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652、0.868、0.870、0.754和0.852,其中GBDT模型预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值最优。依据GBDT模型特征重要度评分筛选出前10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总评分、神经系统SOFA评分、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史、高敏肌钙蛋白(cTNI)、年龄、肌红蛋白(MYO)、循环系统SOFA评分、慢性肾脏病史、心率和基线血肌酐值等参数,建立可视化决策树模型,模型共4层,15个节点,8个终端节点。依据SOFA总评分、MYO变化率、基线血肌酐值和年龄等4项影响因素建立决策树流程,模型预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AUC值为0.690。sNB模型提示总SOFA总评分与神经系统SOFA评分、SOFA总评分与血管活性药物、cTNI与基线血肌酐值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患者的短期预后。结论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毒症心肾综合征患者早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结果提示,高SOFA评分仍然是预测毒症心肾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首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可视化决策树模型和sNB模型可在疾病早期针对高危患者进行临床判断,为毒症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预测依据。

  • 标签: 机器学习 脓毒症 心肾综合征 死亡风险
  • 简介:毒症是对感染的全身反应。临床表现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精神混乱和呼吸急促。以前用来描述这种综合征的术语是“败血症”和“菌血症”。只有大约20%的休克病例与菌血症有关;其余都是继发于下呼吸道或腹部感染。虽然毒症被认为是革兰阴性杆菌菌血症的并发症,但是许多微生物感染都能引起相同的临床表现。这可能反映出这些介导组织损伤的感染相似的“最终共同途径”。

  • 标签: 脓毒症 全身反应 发病机制 氧气 抗生素 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EICU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之间作为研究时间。研究患者为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EICU毒症患者。将患者分为存活组(患者数量为48例)、死亡组(患者数量为27例)。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回顾性调查和测量所有患者的年龄、入院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序贯器官衰竭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数据。结果 存活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序贯器官衰竭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方面的数据与死亡组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毒症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第一时间予以入院急诊抢救,并针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为毒症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进一步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EICU 脓毒症 死亡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