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与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主办的8月14-15日在香港举行的“国际现代化中医药及健康产品会议2014”,以“中医药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与产品开发”为主题,邀请了众多中、外的医学专家和药业翘楚主讲交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教授是第一天会议的首个演讲者,他介绍了“中国中医糖尿病研究进展”。

  • 标签: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中医药防治 中国中医科学院 医院副院长 健康产品 产品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予以慢性阻塞性疾病病人实施社区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和2013年度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疾病病人,我们从中随机选取了48例。将其均分成对照组(24例)及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只予以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是应用社区综合护理。对比分析所选两组病人在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在护理干预以后发现,观察组中病人的护理效果相比对照组而言更加显著(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病人应用社区综合护理,这不仅能够极大改善其肺功能,还可以对其临床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疾病 社区综合护理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红原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人口采用整群法进行普查,具体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等措施。结果前六位患病率分别是高血压5.3%、糖尿病2.3%、冠心病0.7%、慢性肝病0.6%、结石0.2%、COPD0.1%,危险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是口味重、吸烟、饮酒、不锻炼、饮浓茶、超重。结论本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需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红原 慢性发传染性疾病 流行现状 危险因素
  • 简介: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是危害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美国,CKD的发病人数达260万,占总人口的8%。在中国,CKD发病率为13%,而在日本,约有20%的成人患有3~5期的CKD。心血管疾病是导致CKD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在控制了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影响后,仍发现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着肾衰竭的进展而增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脏疾病 患者 铁代谢 疾病危险因素 CK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辛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CAT得分、FEVA、FEV1/FVC%评估值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T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有统计差异(P<0.05)。FEV1、FEV1/FVC%疗后组间、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辛伐他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代谢综合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实施常规护理+认知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vs51.52%),且在SDS与SAS评分下降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实施认知疗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慢性疼痛 临床护理 认知疗法
  • 简介:减少慢性疾病是二十一世纪社会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本文回顾了植物性营养成分可以防止或减少主要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的一些证据和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识别和理解食品对健康的促进成分,转基因技术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要植物育种工具.同时倡导科学地研究植物,确保膳食推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减少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产生了转基因食品.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我国制订的法规和条例为转基因生物提供了安全性和营养性的有力保障;相应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是转基因的安全评价及监督监管的技术保障.近年来,出现了有关去除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新策略,本文也介绍了去除选择性标记基因的未来研究方向和植物科学的未来需要,因此,对促进人们接受转基因农作物将起到积极因素.

  • 标签: 慢性疾病 植物性营养成分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去除标记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取得的控制效果。方法针对我区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管理部门所管辖区域运用的传染性疾病的控制理论思维为指导理论所取得防控效果。对我区防控管理部门辖区内2012年1月—12月内传染病的发病率和发病类型以及通过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进行防控的理论,辖区内2013年1月—12月传染病发病率和发病类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运用该理论思维后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1种,发病率为11.8%,发病频率降低;没有运用该理论思维前传染病发病类型为14类,发病率为19.2%,两者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传染性疾病控制的理论思维有利于控制传病的发病频率,缩小发病种类的范围,取得良性的控制效果,有利于保障人们公共安全,稳定社区环境。

  • 标签: 传染性疾病 控制 理论思维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肛肠科患者手术前理化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接受手术的160例患者术前理化检查结果,总结各种传染病的伴发情况。结果160例患者中共有26例(15%)伴发各种传染病,其中有17例(12.19%)为血源传染病。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的理化检查是有必要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传染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脾虚湿瘀互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A组35例应用穴位贴敷,B组35例服用太诺清妇科白带片。结果在对改善慢性盆腔炎(脾虚湿瘀互结型)患者的综合、证候、局部体征的疗效,二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意义。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69.70%,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72.73%,局部体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72.73%。穴位贴敷对于下腹疼痛的疗效与太诺清妇科白带片相比较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脾虚湿瘀毒结型)疗效显著。

  • 标签: 穴位贴敷 慢性盆腔炎 脾虚湿瘀互结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超声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86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利用超声进行诊断,并观察和对比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漏诊,1例甲状腺腺病误诊为甲状腺癌,4例甲状腺瘤误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肿符合率比例最大,与甲状腺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不仅是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而且能够较易诊断该病,确定是否有结节,出现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结节的形态,能够避免出现误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甲状腺 结节性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甲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玉屏风滴丸、妇可靖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相较于对照组(80.65%)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采用玉屏风滴丸、妇可靖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有利于体征症状尽快改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建设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提高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控能力。方法持续对感染性疾病科加大硬件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就诊流程。结果在SARS和H7N9禽流感流行期间,以及创国家卫生城市检查中,我院作为哨点医院,规范了患者就医流程,传染病上报及时,未发生传染病院内感染病例。结论综合医院应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感染性疾病科,形成常态化和应急相结合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控意识。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传染病 持续改进 防控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患者使用无创通气依从性有效的措施。方法将98例初次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无创通气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从而使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合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使用无创通气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性疾病 无创通气 护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25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25例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快速检测法对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的差异,分析PCT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治疗前)PCT值(9.58±1.2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P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后)PCT值(2.37±1.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水平与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感染越严重PCT值越高,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降钙素原 小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400例疑似感染性患者及100例非感染者血清中PCT水平。结果PCT水平分<0.5、0.5~2.0、2.0~10.0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组中,阳性率为8.8%,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率为82.0%,其浓度以0.5~2.0和2.0~10.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阳性率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中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中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中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 标签: 降钙素原 (PCT)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的情况。方法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患有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323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58例)。对两组患者均采取正常的口服、补液治疗。对于观察组患者我们让其采取住院观察治疗并给予患者使用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患者,我们则在门诊接诊,给予患者宫炎平和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分析得知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在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结果在住院与门诊治疗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过度与治疗不足,但是住院治疗发生治疗过度相对较少。结论通过调查发现在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总不能按时吃药,常出现治疗不足的情况,但是由于患者担心不能完全痊愈,因此在门诊医生会开较多的药物,所以在门诊也存在着治疗过度的情况;在住院的患者中有的为了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长,会出现治疗不足的情况。所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治疗过度与不足,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合适治疗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盆腔炎性疾病 治疗过程 过度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