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三阴性乳腺癌为侵袭性乳腺癌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其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易复发转移,中位生存期短,预后较差。戈沙单抗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靶向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的抗体偶联药物,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小,给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研究 戈沙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行曲单抗靶向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安全性。方法:摘选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2组,每组均纳入40例,观察组行曲单抗靶向治疗;参照组行常规化疗治疗,记录并比较组间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组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无意义,(P>0.05)。分组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即P<0.05,有临床比较价值。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曲单抗靶向治疗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靶向治疗 乳腺癌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我国食管癌最主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靶向治疗开始成为ESCC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尼单抗是我国第一个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被批准用于早期或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多项Ⅱ~Ⅲ期临床试验对尼单抗在ESC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证实其在治疗中晚期ESCC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与生存获益,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食管肿瘤 尼妥珠单抗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单抗相比,奥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奥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 标签: 淋巴瘤,滤泡性 抗原,CD20 抗体,单克隆 药物治疗 奥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曲单抗和拉帕替尼在辅助曲单抗治疗后一线复发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方法:选择60例复发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选择继续曲单抗或者联合拉帕替尼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缓解稳定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单抗治疗后一线复发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选择继续曲单抗治或者联合拉帕替尼均可,可根据患者停药时间、内脏转移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拉帕替尼 复发HER2阳性 晚期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单抗注射液联合放疗对复发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复发鼻咽癌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9年9月,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考察同期放化疗联合尼单抗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在2019年2月~2020年2月随机纳入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放射治疗同步顺铂化疗),观察组(n=2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尼单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粘膜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 5)。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同期放化疗治疗中联合使用尼单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 标签: 放化疗 尼妥珠单抗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基于奥单抗和基于利单抗的方案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会议录、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会议录以及ClinicalTrials数据库中应用含奥单抗或利单抗方案治疗B-NHL的相关研究,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奥单抗组和利单抗组。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 235例患者(滤泡淋巴瘤1 4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 102例,其他B-NHL患者703例),奥单抗组和利单抗组分别有2 121例和2 114例。在可评价的4 162例患者中,奥单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利单抗组[75.1%(1 565/2 083)比72.7%(1 512/2 079);OR=1.19,95% CI 1.01~1.41,P=0.03]。奥单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PFS)优于利单抗组(HR=0.86,95% CI 0.75~0.99,P=0.03)。在可评估不良反应的3 542例患者中,奥单抗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单抗组[61.8%(1 098/1 776)比54.2%(958/1 766);OR=1.50,95% CI 1.29~1.74,P<0.001],其中奥单抗组3~4级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7.5%(158/1 776)比3.1%(65/1 766);OR=2.56,95% CI 1.91~3.45,P<0.001]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4.1%(597/1 749)比29.4%(511/1 738);OR=1.27,95% CI 1.09~1.47,P=0.002]均高于利单抗组。结论应用基于奥单抗方案治疗的B-NHL患者ORR和PFS均优于基于利单抗方案治疗的患者,但在选择方案时应考虑不良反应的影响。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奥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尤其是阿替利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单抗+贝伐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替利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TPF)方案诱导化疗后放疗联合尼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3个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诱导化疗后试验组予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联合尼单抗靶向治疗,对照组予VMAT联合奈达铂同期化疗。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疗效评价,试验组完全缓解(CR)率为85%(34/40),部分缓解(PR)率为7%(3/40);对照组CR率为93%(37/40),PR率为5%(2/40)(P=0.608)。试验组在消化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症、肝功能损伤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5、0.030、0.034)。结论VMAT联合尼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与同期放化疗相比有相似疗效,但不良反应更低。

  • 标签: 鼻咽癌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尼妥珠单抗 奈达铂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HER-2过度表达乳腺癌采用曲单抗联合护理措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病例区间为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择本院收治乳腺癌患者,共计60例,依据信封抽签法,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2021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给与治疗,研究组则联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前,比对两组心理指标评分,差异并不显著,数据提示P>0.05;干预后,比对两组心理指标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数据提示P<0.05。结论: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采用靶向治疗联合护理措施,在保证相同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心理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HER-2 乳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应用曲单抗联合CAF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筛选在本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0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采取等量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并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VEGF、LVEF及心肌酶谱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大于参照组为(79%),VEGF评分低于参照组,另外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LVEF、心肌酶谱水平也并无明显差别。结论:通过给予患者曲单抗联合CAF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药性相对安全,对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尼单抗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9年5月1日~2021年6月1日研究期间选择我院治疗的3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顺铂同步放化疗组(15例,放疗期间同步给予顺铂化疗80mg/m2 ivgtt q21d)与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组(15例,放疗期间给予顺铂化疗80mg/m2 ivgtt q21d,尼单抗200mg ivgtt qw),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组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高于顺铂同步放化疗组,组别差异明显(P<0.05);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组鼻咽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顺铂同步放化疗组,组别差异明显,(P<0.05)。结论: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尼单抗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能够提升疾病控制效果,并且降低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尼妥珠单抗 顺铂同步放化疗 中晚期鼻咽癌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单抗联合放疗对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96例,使用随机投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同期化疗+强调放疗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同期分子生物靶向治疗+强调放疗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后治疗效果以及无进展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3个月、6个月总生存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黏膜反应以及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恶心呕吐以及白细胞下降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尼单抗联合放疗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可同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放疗 尼妥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尼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3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均为靶向治疗(尼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加或不加化疗,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和总生存期(OS),次要观察终点为最佳疗效持续时间(DO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生存率。统计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5例,病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2例,无法评估1例,客观有效率为75.8%(25/33),疾病控制率为90.9%(30/33)。全组患者平均OS为54.5个月,5年OS率为57.0%;总体平均DOR为57.2个月,5年DOR率64.4%;总体平均PFS为54.4个月,5年PFS率为59.8%。疗效评价为CR、PR和SD的患者5年OS率分别为83.6%、20.0%和0(χ2=20.07,P<0.001),5年DOR率分别为85.0%、20.0%和0(χ2=16.89,P<0.001),5年PFS率分别为84.0%、20.0%和0(χ2=15.91,P<0.001);CR患者的OS、DOR、PFS均明显优于PR和SD患者(均P<0.05)。口咽癌和口腔癌患者5年OS率分别为62.5%和40.6%(χ2=1.67,P=0.197),5年DOR率分别为73.3%和44.0%(χ2=1.34,P=0.247),5年PFS率分别为68.8%和40.9%(χ2=1.13,P=0.28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口咽癌患者仍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炎和血液学毒性,多为1~2级;2例(6.1%)患者出现皮疹,2例(6.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考虑与尼单抗相关;所有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选择尼单抗联合根治性放疗有较为满意的有效率和生存率,安全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肿瘤 头颈部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曲单抗与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以本院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时间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2),对照组行化疗干预,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曲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化疗 乳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 作者: 晏如 郭胜杰 安欣 蒋丽娟 刘听雨 薛婷 马华丽 尧凯 史艳侠 韩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尼单抗新辅助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化疗(化疗组)或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尼单抗新辅助治疗(三联治疗组)的33例Ⅳ期不可切除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M(IQR)]49.0(13.5)岁(范围:30~70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16例)和三联治疗组(17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8.1(19.2)个月(范围:1.5~33.4个月),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30.0个月比8.2个月,χ²=3.998,P=0.046)。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尚未达到,化疗组为15.2个月(χ²=3.298,P=0.069)。三联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17比6/16,χ²=5.125,P=0.024)和病理学完全缓解率(6/7比0,P=0.001)均高于化疗组。三联治疗组的主要Ⅰ~Ⅱ级不良反应为脱发(16例)、贫血(15例)和恶心(14例),化疗组则为贫血(14例)、脱发(12例)、食欲下降(12例)和恶心(11例)。三联治疗组与化疗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比6/16,χ²=0.308,P=0.579)。两组均未观察到5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事件。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尼单抗新辅助治疗可改善晚期不可手术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

  • 标签: 阴茎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PD-1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抗体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1例72岁男性患者因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先后行一线方案化疗和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为病情稳定,随后改用卡瑞利单抗单药治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第2周期治疗3 d后患者出现急性双眼水平复视,头部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脑转移、脑卒中、脑外伤及脑膜炎的相关证据,眼科检查排除其他眼病,考虑为卡瑞利单抗所致的孤立性外展神经麻痹。停用该药,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0 mg/d静脉滴注,1周后患者复视症状明显改善,后续口服醋酸泼尼松龙并逐渐减量,1个月后患者复视消失,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 标签: 外展神经损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单抗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住院接受卡瑞利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其一般情况、卡瑞利单抗用药情况、联合用药情况和应用卡瑞利单抗前后甲状腺功能(甲功)检查结果;对发生甲功异常的患者,应用Naranjo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进行药物与损伤的因果关系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肯定"和"很可能"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甲功异常的临床特征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71例,22例(31.0%)发生卡瑞利单抗相关甲功异常(因果关系评估结果均为"很可能"),首次发现甲功异常时诊断为甲功减退(甲减)和甲功亢进(甲亢)者各11例,甲亢患者中有3例后期演变为甲减,甲减和甲亢发生率分别为19.7%和11.3%。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47~78岁;肺癌10例,胃癌4例,食管癌3例,肝癌和乳腺癌各2例,腹膜大网膜间皮瘤1例;卡瑞利单抗单药治疗者3例,联合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者19例;甲功异常发生在卡瑞利单抗治疗的第1~6个周期,15例(68.2%)发生在第1~3个周期。最初诊断甲减的11例患者中6例无明显症状,5例有乏力症状(1例合并淡漠),4例为亚临床甲减;严重程度4例为1级,7例为2级。最初诊断甲亢的11例患者均无明显症状,其中5例为亚临床甲亢;严重程度均为1级;有3例患者在继续卡瑞利单抗治疗3、6和7个周期后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均为2级。22例患者均未停用卡瑞利单抗。1级甲减和甲亢患者未给予干预,3例甲亢患者甲功自行恢复正常,其余患者甲功无明显变化;10例2级甲减患者接受了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例甲功恢复正常,5例好转,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甲功异常是卡瑞利单抗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既可表现为甲减,也可表现为甲亢,并可由甲亢演变为甲减,严重程度多为1~2级,一般不需要停药。对发生2级甲减患者应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亢进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卡瑞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1例87岁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卡瑞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在第5次治疗前,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第6次治疗前患者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第7次治疗前进展为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卡瑞利单抗治疗期间未合并使用其他药物,考虑为该药引起的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给予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随访至患者完成第13次治疗,除偶有促甲状腺激素偏高外,其余指标均在参考值范围,患者的腹胀厌食、畏寒乏力等症状基本缓解。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卡瑞利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