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胫骨骨缺损肢体短缩伴畸形患者,研究使用大博医疗单边轨道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19.2—2021.2实施大博医疗单边轨道系统来完成治疗的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一共41人,在本研究中,要对病人的耐受以及软组织张力等产生的反应等进行有效观察。结果:在术后阶段,一共有5人引起了钉道感染,一共16人存在着牵拉区域产生疼痛的情况,另有6人存在着足下垂的情况;在骨愈合后,降外固定架拆除并且有所改善,一共12人产生了轴向偏移的情况,对外固定架实施有效调整,并对骨延长速度加以合理地矫正。结论:针对胫骨骨缺损的患者,本文实施该类治疗手段后,能够收到较好的成效,然而,仍然应该注重避免轴向偏移的出现。

  • 标签: 单边轨道系统 胫骨骨缺损 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条异面直线所是立体几何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要求牢固掌握,那么我们怎样学习异面直线所呢?

  • 标签: 异面直线 立体几何 高考 学习
  • 简介:直线和平面所的面,应分三种情况:(1)斜线和平面所:一个平面a的斜线a和它在这个平面中的射影的夹角,叫做斜线a和平面a所(或叫斜线和平面的夹角).

  • 标签: 平面 直线 求法 斜线 夹角
  • 简介: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直线与平面所、二面角等是空间几何交角问题的三个重点内容,对于异面直线所和二面角问题的解法多年来在各种数学杂志上见到不少的高见,收益匪浅.至于如何解决直线与平面所,我想发表一些看法,请同行指正.

  • 标签: 异面直线所成角 平面 二面角问题 求法 立体几何 空间几何
  • 简介:骨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OI)是一种编码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的骨脆性增加疾病。由于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就会导致OI患者反复骨折、进行性骨骼畸形。临床上尚无根治OI的方法。应用双膦酸盐等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对于合并严重下肢骨骼畸形的OI,手术矫形及固定并结合内科及康复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恢复此类患者功能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石膏固定、截骨后接骨板固定、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固定以及可延长髓内钉固定等方式。其中多段截骨联合弹性髓内钉和可延长髓内钉固定是当前治疗重度下肢长骨畸形的最主要方法。近些年发展的产前筛查技术、异体干细胞移植、基因靶向治疗等技术有望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成骨不全症 多段截骨矫形 弹性髓内钉 可延长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关节造影术在儿童拇指三畸形诊治中的应用,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共收治13例(15侧)拇指三畸形患儿,男5例,女7例;年龄18~42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指间关节造影辅助诊断,并根据造影后关节线形态设计截骨线及截骨角度,均采用三骺内闭合楔形截骨术。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平均20个月,远节指骨尺偏角由术前平均32°(18°~52°)矫正至平均10°(5°~21°),指间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78°(65°~90°)保留仍有平均70°(45°~90°)。有1侧截骨术后克氏针松动导致远节指骨尺偏21°,有残留畸形。有1侧术后虽然外观良好,但指间关节功能较差(屈伸活动度45°)。根据Tada评分标准:优13侧,良2侧。没有发现骨骺板损伤的迹象,没有出现指间关节炎的表现。结论关节造影能辅助诊断三畸形,清晰显示关节线并辅助制定截骨方案,方法简单、有效,值得推广。三骺内闭合楔形截骨可恢复正常解剖形态,不产生轴偏畸形及指间关节炎,疗效良好。

  • 标签: 拇指 儿童 关节造影 三角骺畸形
  • 简介:如果将等腰三形ABC的顶角顶点A分裂为两个点,记为A1、A2,连线A1A2与底边BC交于点D,仍保持两腰A1B和A2C相等,我们不妨把所得图形称为畸形的等腰三形,

  • 标签: 畸形 等腰三角形 ABC 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轴旋转中心(CORA)测定和中性楔形截骨术在儿童肘内翻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肱骨髁上骨折后的肘内翻畸形儿童患者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7.0岁。术前拍摄双侧肱骨标准正位X线片,测量双侧肱骨Baumann、近端解剖轴(PAA)及远端解剖轴(DAA),确定旋转中心CORA点和内翻畸形角度。术中围绕CORA点行外侧闭合中性楔形截骨术矫正内翻畸形。术后患儿均采用屈肘石膏固定,记录肘关节屈伸功能、术后瘢痕、体表携带,同时采集肘关节X线片测量携带及Baumann,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24~36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18例肘关节过伸接近正常,2例存在过伸5°。15例患者屈曲> 130°,平均133.1°(130°~138°);5例患者屈曲为110°~130°。术前Baumann为99.0°±1.0°,术后为76.0°±1.0°;术前提携为-14.0°±1.0°,术后为13.6°±1.0°,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按照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优16例,良4例。1例患儿术中矫正内翻40°。所有患儿拆除石膏及拔除克氏针前均未出现固定失败及矫正失败。结论测定肱骨解剖轴CORA可以精准确定肱骨远端内翻的CORA点及角度,使得中性楔形截骨术截骨线及矫正轴均通过CORA点,恢复肱骨力线,同时断端不会出现位移。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儿童 肘内翻 解剖轴成角旋转中心
  • 简介:<正>异面直线所的定义给出了求的一般方法——平移法,这是求异面直线所的最基本的方法.如何平移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或两条至恰当位置,是解好这类问题的关键.其基本思路是:(1)通过平移把空间转化为平面角;(2)在包含了所作平面角的三形中,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出此;(3)根据异面直线所的范围(0,90°]写出正确答

  • 标签: 异面直线 位线 空间四边形 分点 分角线 所中
  • 简介:这是三形两条内角平分线的基本模型,三形的两条外角平分线,以及一条内角平分线和一条外角平分线都与它密切相关,前者是其补角,后者差之一直角.对其进一步拓展可得出以下有趣结论:

  • 标签: 内角平分线 三角形 模型 外角平分线 直角
  • 简介:异面直线所的大小,是由空间任意一点分别引它们的平行线所的锐角(或直角)来定义的,因此准确地选取的顶点、平移直线、构造三形是求异面直线所的重要环节.异面直线所在几何体,一般是先以两条异面直线段的四个端点中的一个为顶点作,其好处是保持一条线段不动,而只需平移一条直线就可构造出异面直线所.平移时宜在平面中进行,容易把握.通过一道例题讲解构造异面直线所的几种常用方法.

  • 标签: 异面直线 棱长 已知点 解题过程 内平 二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骨一期矫正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一期于股骨远端截骨即时矫形、股骨中上段截骨缓慢牵张延长治疗的5例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畸形的患儿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13.6岁(10~17岁),平均短缩5.1 cm(3.9~6.5 cm),股骨远端平均24.9°(17.0°~30.5°)。测量并分析患肢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轴夹角(mLDFA)、股骨远端后侧机械轴夹角(mPDFA)、机械轴偏移(MAD)、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双下肢长度。结果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5~32个月)。所有患儿下肢机械轴线恢复满意,mLDFA,mPDFA,MAD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长度均达到术前计划,平均延长5.6 cm(3.9~8.0 cm),平均愈合指数为35.6 d/cm(29.0~45.0 d/cm),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牵张区骨痂及截骨端均愈合良好。牵张期结束时,所有患儿屈膝活动度基本达到90°,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正常。所有患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髋、膝关节脱位,无去架后再骨折、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骨一期矫正股骨远端骨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畸形安全、可行,避免了多次手术,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外固定器 骨骺损伤 短缩/成角畸形 牵张成骨 畸形矫正
  • 简介:文[1]介绍了构造异面直线所的方法和规律,笔者阅后深受启发;通过仔细研究,发现文中所涉及的5个例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基本图形,若解决这个基本图形中的异面直线所及距离的问题,则可以不必构造出异面直线所,也照样能求出异面直线所的大小,不必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照样也能求出异面直线的距离;

  • 标签: 公式法 异面直线所成角问题 空间距离 高中 数学 立体几何题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右上前牙腭侧萌出.否认相关系统性疾病且无家族史.二、临床检查1.面部:左右基本对称,微笑时右上前牙区露有空隙(图1).2.口内检查:恒牙期,双侧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牙列中线不正,上中线右偏2mm,13低位且近中旋转,11和12腭侧异位,拥挤度为上颌5.8mm,下颌3.1mm,Spee曲线曲度4mm.前牙覆盖1.1mm,覆(牙合)1.1mm,上前牙牙轴唇倾.Bolton指数分析:前牙比为79.16℃;全牙比为92.35℃.(图1)。

  • 标签: 上前牙区 正畸治疗 腭侧 Bolton指数分析 成角 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