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手术室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明显影响,而预防和减少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手术室护理的重难点。本文针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可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护理,为临床预防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手术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方法:统计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743例患者展开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原有疾病种类、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情况展开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社区获得压力损伤发生部位多以骶尾部、髋部为主,依次为:591(52.72%)例、229(20.43%)例。社区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原有疾病种类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依次为:159(21.40%)例、114(15.34%)例、90(12.11%)例。患者或照护人员对压力损伤防范知识的知晓率,依次为:知晓(16.69%)、部分知晓(31.22%)、不知晓(52.09%)。结论:慢性病居家患者作为社区获得压力损伤的高发人群,医务人员需结合社区患者现状,构建压力损伤防治体系,尽早开展预防措施,降低压力损伤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慢性病 部位 防治
  • 简介:摘要手术获得压力损伤是指从手术获得压力损伤,其不但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且延长住院时间,是护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发生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对临床采取针对措施大有裨益。本文对手术获得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手术室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通过系统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专家临床经验及意见,对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部分术语、评估、预防和围术期的护理策略的专家推荐进行修改和完善,对预防与护理方法、流程、风险点预警提示等内容的理论及实践指导达成共识,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患者术中并发获得压力损伤(IAP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2020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收治的35例术中存在IAPI高风险的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并发组;另收集同期医院收治的35例术中无IAPI风险的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未并发组;查阅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患者术中并发IAP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组、未并发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低蛋白血症资料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其他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手术时间≥3h、麻醉方式为全麻、术中出血量多、低蛋白血症均为手术室患者术中并发IAP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室患者术中并发IAPI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BMI过高、术中出血量大、麻醉方式、低蛋白血症。

  • 标签: [] 手术室 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年龄 手术时间 体重指数 术中出血量 麻醉方式 低蛋白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中获得压力损伤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为对照组,进行一般资料与治疗情况对比,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分布与合并症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气管内全麻构成比、术中低体温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BMI超过25kg/m2、手术时间长、气管内全麻、术中出血量大、术中低体温为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发生可受到年龄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影响,需重视对高危患者筛查,通过针对干预降低其发生风险。

  • 标签: []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手术室患者发生术中获得压力损伤(IAP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有无局部潮湿、体位是否移动、有无术中低体温等。分析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高风险15例(14.42%),中风险24例(23.08%),低风险65例(6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60kg、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ml/h、局部潮湿、体位移动、术中低体温为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体重<60kg、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ml/h、局部潮湿、体位移动、术中低体温为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IAPI的发生。

  • 标签: 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 手术室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县级三级乙等医院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形成因素,为高危患者的压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了回顾研究收集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发生的47例医院内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原因、高发科室及常见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共有发生53处压力损伤,多发压力损伤(≥2个部位)5例,占10.7%,单发压力损伤 42 例,占89.3%。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众多,关注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研并分析儿童压力损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现有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儿童P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研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月-12月PI的702例患儿,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PI评估及预防措施等,并对相关因素及已有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PI患儿PI发生率为8.83%,损伤程度以1期为主(90.32%);枕部(38.46%)为儿童PI的高发部位,其次是骶尾部(27.69%)。气管插管、意识障碍、BradenQ评分低、移动度受限、感知觉受限、皮肤潮湿、存在摩擦与剪切力、营养贫乏以及组织灌注与氧合不足是PI的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对PI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但应与其他因素结合判断。PI患儿减压垫的使用率为100%,且均予以每间隔2~3小时更换体位1次。发生PI的患儿中预防使用减压敷料的比例为95.16%,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例为29.03%。结论: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是小儿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为临床筛选高危患儿及采取针对的预防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 标签: 小儿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心血管疾病患者腔镜手术获得压力损伤的预防护理措施,评估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在我院接受腔镜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48例,分组执行的依据是“随机数表法”,对照组与观察组中各包括24例。两组采取的护理措施分别是常规护理、预防护理,统计两组的获得压力损伤发生情况,计算比较发生率。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统计分析结果为P<0.05。结论 将预防护理运用在心血管疾病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上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有利于预防获得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有临床实施价值。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腔镜手术 获得性压力损伤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手术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的发生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防治手术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全国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622例手术患者,收集相关人口学资料、手术类别、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特征等,并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率为2.28%,1期最多见(91.24%),骶尾部发生率最高(46.08%),坐位是发生率最高的手术体位(13.64%),胸外科是发生率最高的手术专科(4.33%),≥75岁老龄患者发生率最高(3.53%);麻醉分级、受压部位皮肤状态、术前肢体活动、计划手术时间、高危疾病(糖尿病)、体温丢失因素、实际手术时间是手术患者压力损伤的预测因素(P

  • 标签: 术中 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脊柱后路患者患者术中获得压力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研究本院在2020年1月份到2021年1月份接受手术诊治的30例脊柱后路患者,研究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要素、个人体质以及生活要素,探索脊柱后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出现的危险因素与防范策略。且对患者展开术后随访,追寻患者术后护理的成效。结果:经调查显示,产生患者在术中产生压力损伤的重点要素包含俯卧位时间、局部环境、年龄要素以及护理因素等。在对患者开展了术后护理干预后,满意度高达93.33%,结论:脊柱后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在手术中应积极思考多项要素,以有效的模式防御压力损伤的出现,推动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 标签: 手术患者 压力性损伤 危险要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损伤愈合可能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 标签: 蜂蜜 伤口护理 压力性溃疡 压力性损伤 药用蜂蜜 钩吻蜂蜜 麦卢卡蜂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相比于标准护理方法,以药用蜂蜜为敷料能否缩短PICU患儿1~3期压力损伤的愈合时间。设计多中心开放式平行分组随机对照试验。场所和研究持续时间三级医院PICU,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对象纳入发生压力损伤(1~3期)且年龄在2个月~17岁的危重症患儿;排除使用两种以上正肌力药物、有急性伤口感染征象、伤口直径>5 cm或已知对蜂蜜过敏的患儿。干预措施将患儿随机分为药用蜂蜜敷料组或标准(常规)伤口护理组,以治疗压力损伤。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主要结果是伤口愈合时间,干预组采用麦卢卡或活性钩吻蜂蜜敷料/凝胶,随访纳入患儿至死亡或出院。共纳入99例患儿,干预组51例,标准护理组48例。组间包括营养状态在内的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面罩接触点的骨隆起。干预组和标准护理组的中位痊愈时间分别为7 d(95%CI 6~7)和9 d(95%CI 7~10)(P=0.002,对数秩检验)。在任意时间,干预组患儿的压力损伤愈合可能是标准护理组的1.9倍(风险比1.86,95%CI 1.21~2.87)。干预组未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伤口感染。结论药物蜂蜜敷料的使用减少了危重患儿压力损伤愈合时间。无患儿发生过敏反应或继发性细菌感染。

  • 标签: 蜂蜜 伤口护理 压力性溃疡 压力性损伤 药用蜂蜜 钩吻蜂蜜 麦卢卡蜂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获得损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执行功能与其他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6例获得损伤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表现测试(EFPT)及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检查,观测指标为EFPT各任务的得分及时间,LOTCA测试中的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检查以及注意与集中能力的得分。为探讨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以及不同疾病特点对EFPT测试结果的影响,将46例患者分别进行分组。①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②按年龄分为青壮年组(<40岁)和中老年组(≥40岁);③按受教育年限分为≤12年组和>12年组;④按不同疾病性质分为脑外伤组及脑卒中组;⑤按不同损伤部位分为左侧、右侧与双侧病灶组。然后进行各组间比较,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及疾病性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分析不同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不同疾病特点对EFPT测试结果的影响,进而判断各因素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青壮年组的烹饪得分、服药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中老年组,青壮年组的打电话时间、服药时间及支付账单时间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受教育年限>12年组的烹饪得分、支付账单得分、EFPT总分明显高于受教育年限≤12年组(P<0.05);脑外伤组的支付账单得分(Z=-2.19,P=0.03)和EFPT总分(Z=-1.69,P=0.02)明显高于脑卒中组(P<0.05);不同性别及不同发病部位的受试者在EFPT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FPT总分=13.84-4.12×受教育年限+5.06×年龄+4.48×疾病性质,其中年龄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最大。除服药得分外的其他三项任务得分及EFPT总分,与LOTCA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注意与集中及总分呈低中度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范围为0.31~0.64(P<0.05)。结论年龄越大,执行功能越差;受教育程度越高,执行功能越好;脑外伤对执行功能的损害程度相对脑卒中更严重;执行功能与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注意与集中程度有关。

  • 标签: 执行功能 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表现测试 影响因素 获得性脑损伤
  • 简介:摘要成人获得扁平足畸形(AAFD)是骨骼肌肉成熟后出现的一种以前足外展、后足外翻及足内侧纵弓塌陷甚至消失为特征的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足踝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关节错位和足部软组织损伤,主要病因是胫骨后肌腱功能不全。足负重X线摄影是诊断AAFD的金标准,MRI可用于评估AAFD合并的软组织损伤。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扁平足进行诊断和评估,可检测导致扁平足的病因以及扁平足相关的并发症,并对扁平足进行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主要描述了与AAFD相关的病因、影像学评估、疾病分期和治疗,旨在提高放射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对AAFD影像评估方法的认识和正确运用,更好地为AAFD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扁平足 诊断 X线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报告1例获得Blaschko皮炎。患者男,39岁。左侧躯干、上肢带状分布丘疹、斑丘疹伴痒40余天。组织病理示棘层海绵水肿性皮炎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诊断:获得Blaschko皮炎。

  • 标签: Blaschko皮炎 获得性
  • 简介:医院获得急性肾损伤(hospital-acquiredacutekidneyinjury,HA-AKI)是指由于某些医源性因素如肾脏低灌注、药物、手术、感染等影响,患者在入院时血肌酐(SCr)水平正常,入院48h内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6.4ìmol/L;或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50%.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医院获得性 医源性因素 血肌酐 低灌注 绝对值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严重癫痫发作的获得癫痫失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先有癫痫发作继而出现明显失语的儿童患者进行了病因、病程、癫痫发作情况、失语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分析了入院前后的EEG、头CT及MRI.结果全部病人失语症状出现前均有较严重的癫痫发作.其中5例在失语前曾出现过癫痫状态.全部病人表现听不懂问话,5例表现完全不能用语言表达.常规EEG5例异常,主要表现弥漫慢波,其中3例可见阵高波幅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3例异常.经AEDs及神经营养剂治疗,2例语言功能恢复,2例改善,3例无改善.结论本组病人主要表现全面癫痫发作,惊厥损伤可能为本组病人失语发生的主要原因.失语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听觉失认".早期诊断并采取包括AEDs应用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

  • 标签: 惊厥 获得性癫痫性失语 癫痫 儿童 免疫球蛋白 皮质类固醇
  • 简介:目的研究获得脑部变性的MRI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获得脑部变性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MRI资料。结果4例脑部均有阳性MRI表现,其中双侧苍白球4例、豆状核3例、中脑红核周围3例、垂体前叶l例,表现为自旋回波(sE)序列T1WI为高信号,T2WI及FLAIR像无异常。结论获得脑部变性的MRI征象具有特征,MRI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 MRI 诊断 磁共振成像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