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腺肽联合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药物和胸腺肽注射液,在此基础上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分别达到37.5%、74.1%、94.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痰菌转阴率分别达到14.5%、33.4%、72.1%,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各个阶段的痰菌转阴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结核患者使用胸腺肽注射液联合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提高痰菌转阴率,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腺肽 抗痨 联合 肺结核 疗效
  • 简介:肺结核危害人类的健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50年代初,结核病进入化疗时代,其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降低.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的蔓延,结核病呈现上升趋势,在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药物的副作用或肺结核的并发症,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 标签: 肺结核 抗痨治疗 药物副作用 并发症 肝损害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抗胶囊治疗骨关节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中,随机选取80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名。对照组采用结核灵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胶囊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脊柱、下肢关节、其他病变部位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抗痨胶囊 骨关节结核 病变部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我国拥有肺结核患者众多,治疗起来相对复杂和困难。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临床上对肺结核病的治疗大多数都是采用联合化疗方式,但是会有很多患者出现耐药性特点,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对肺结核治疗药物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结合多种药物和方法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推动了肺结核治疗的进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肺结核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如下综述。

  • 标签: 肺结核 抗痨药物 临床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原因及防治策略。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临床,分析抗结核治疗中发生DILI的原因及治疗后效果,评价慢性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患者抗结核治疗时DILI防控策略,效果明显,实用性强。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是常见的临床合并症,其中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发生DILI的最常见原因,针对不太病毒感染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分析原因实施相应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抗痨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复方丹参联合药物治疗肺结核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复方丹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吸收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情况,对照组患者明显低于观察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采用复方丹参联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方丹参 抗痨药物 肺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新液合并药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6月我院确诊的69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结核化疗方案。治疗组标准结核化疗方案联合口服康复新液。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灶明显减小,治疗质量高。结论康复新液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好,值得格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肺结核
  • 简介:近年来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有向老年人推移的特征,占同期肺结核住院的比例明显上升。但是由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特点差异,如多数老年肺结核患者多种基础疾病共存,肺功能损害严重,痰菌阳性较多;复治和耐药比例逐年上升,导致反应较多,对抗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成为近年来肺结核病防治的热点难点之一。

  • 标签: 老年肺结核病 抗痨治疗 临床观察 肺结核患者 板式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延迟诊断的治疗方法。方法260例延迟诊断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强化期加用胶囊方案;对照组应用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观察2个月,分析疗效。结果患者症状方面、病灶吸收情况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结核治疗特别是延迟诊断性肺结核治疗时,加用胶囊可加速病灶吸收,较快延缓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抗痨胶囊 强化期 延迟诊断肺结核
  • 简介:摘要《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虚劳候》曰“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肝之名则见于《慎柔五书》。肝是因虫侵及肝脏,阻碍疏泄,耗吸营养,蚀伤肝阴所致的,以右胁痛、右胁下肿块、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肝结核。

  • 标签: 肝劳 痨病类疾病 中医 治疗
  • 简介:摘要肾之名见《慎柔五书》。《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有“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湿,囊生疮,小腹满怠之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诸证》指出“病者憎寒发热,面黄,耳轮焦枯,胫骨酸痛,小便白浊遗溺,胸痛,传在肾。”肾是因虫经血脉侵及肾脏,耗伤气阴所致的,以尿频、尿急、尿痛、颧红、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痨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肾结核。肾迁延不愈,可发展为肾衰。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肾萎缩 中医中药
  • 简介:本文报导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肺结核球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5岁.体检发现10例,因症就诊6例.病变位于左肺上叶7例,左肺下叶3例,右肺上叶5例,右肺下叶者1例,均为单发,有2例并发结核性胸膜炎.痰检结核菌均为阴性.

  • 标签: 肺结核球 抗痨化疗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导致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肺科门诊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62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接受结核治疗后导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肝病既往史、年龄、性别、酗酒及营养不良等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性的肝损害共80例,占12.8%(80/621)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史24.1%(30/124)和10.0%(50/497);χ2=28.16,P﹤0.01;年龄25~岁组8.3%(21/251),40~岁组8.2%(19/229),60~70岁组28.3%(40/141);χ2=28.44,P﹤0.01;酗酒27.5%(8/19)和11.9%(72/602);χ2=8.43,P﹤0.01;营养不良21.5%(55/255)和6.8%(25/366);χ2=13.58,P﹤0.01。结论有肝病既往史、老年人、酗酒及营养不良是造成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情做及时调整,以顺利完成化疗。

  • 标签: 结核,肺/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药物性肝损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剂在结核病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除了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外,还要给予患者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合剂在结核病门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抗痨合剂 结核病 门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结核丸联合药物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空洞型肺结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期间,按照数字抽签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药物联合结核丸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痰菌转阴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有显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中,有显效患者8例,无效患者12例(P<0.05);实验组患者的痰菌转阴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药物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结核丸 抗痨药物 空洞型 肺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期口服合剂在初治肺结核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采集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2例;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将采集患者均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西药标准化治疗,B组则予以强化期同时口服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痰菌阳性阴转率及病灶吸收率。结果:经研究统计,2组患者痰菌阳性阴转率对比无差异(P>0.05);但B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且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A组(P

  • 标签: 抗痨合剂 初治肺结核 炎症因子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