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相关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危害我国人口健康安全的一个重大杀手。针对于这些慢性疾病,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医闹事件频出,护理工作的不合格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关于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医护人员的服务评价系统缺乏。如何建立合理合适的医护质量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文章正式针对于此进行研究,在总结目前我国医护工作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给出了我国护理工作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式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医护质量的提高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 标签: 护理,质量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质量评价对中医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的护理人员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对照组(2016年2月至2016年7月),每组各6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质量评价,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87.59±9.05)分较对照组(60.31±3.32)分,护理操作水平(88.96±4.96)分较对照组(65.94±3.21)分,护理管理水平(85.69±7.96)分较对照组(60.56±4.51)分,整体护理质量(89.32±5.85)分较对照组(60.25±4.96)分,护理满意度(91.32±9.01)分较对照组(62.05±7.72)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管理中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评价 中医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名中医护理人员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将护理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2组中医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比较患者对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前,2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中医护理管理后,试验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3.24±2.43)分高于参照组(88.24±3.41)分,P〈0.05。患者对试验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5.65%(22/33)高于参照组73.91%(17/23),P〈0.05。结论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中医护理 中医特色 护理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 建立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 通过临床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初步确立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德尔菲法咨询护理专家 28 名,对评价指标进行论证。结果:经过 2 轮专家咨询确立了 5 项一级指标和 20 项二级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值。结论:应用德尔菲法建立的血液透析护理环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血液透析专科护理质量的内涵,为制定专科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和专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环节 质量评价 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查询和临床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和量性研究相结合方法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问卷,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形成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1.11%,权威系数0.865,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了结构、过程、结果3个方面,形成了包含33个子项目的三级指标体系。

  • 标签: 眼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 作者: 李小玲
  • 学科: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大众医学》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产科实施分娩的120例产妇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纳入整体组与常规组(n=60)。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整体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常规组产妇对比,整体组产妇总产程时间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高,组间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产妇护理质量满意率为83.33%,整体组产妇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8.33%,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缩短产妇产程时间,提升其护理质量满意度,适合于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在提高骨科病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骨科病房接受诊治的1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至两组,常规护理组76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护理组76例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护理当中。对两组患者各时期的VAS评分和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VAS评分相差不大,经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研究护理组患者的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明显,且在72h后,研究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远远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研究护理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57.89%和93.42%,仅5例患者对护理不满意,不满意率为6.58%。常规护理组患者的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分别为38.16%和77.63%,组中对护理不满意的患者为17例,不满意率高达22.37%。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疼痛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骨科病房护理当中,对降低患者的疼痛指数具有较高水平,患者满意程度较高,大幅度提高了骨科病房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质量评价 骨科病房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共200例,随机分组,各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前提,采取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并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管理运用于儿科专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构建进行探讨。方法 以三维结构理论为依托,通过长期的文献研究以及德尔菲法的分析,对相关指标进行筛选,并建立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 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问询的过程中,问询分为两轮进行,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结束后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 96.34%和 99.16%,两轮的权威指数为 0.867和 0.893,协调指数分别为。 0.45和 0.36.在对专家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其中包括 3项一级指标, 24项二级指标以及 79项三级指标。结论高血压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建有合理性与科学性,为今后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有序开闸提供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8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54例)、对照组(5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常规护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显著,实施后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产妇应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的实施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4年4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产妇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6例产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术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和产后出血状况的发生,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孕期保健 产科护理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无缝隙护理办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1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各为5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无缝隙护理。结果术后,手术应激反应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措施,降低了患者在手术中的应激反应,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着极高的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无缝隙护理 护理质量 应激反应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儿肠炎应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肠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质量,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认知水平。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和家长知识掌握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小儿肠炎临床护理中,运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家长知识掌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性小儿肠炎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6年05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对照组,此阶段选择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02月住院患者90例作为实验观察组,此阶段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最终就两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83.33%)对比,观察组(98.89%)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2.22%)对比,观察组(1.11%)获得明显下降(P〈0.05).结论:医院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模式展开,对于患者满意度提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规范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肝胆外科的服务质量,提高肝胆外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采用案列调查分析的方式,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0例肝胆外科疾病患者对我院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显示,共用32例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表示不满意,占总比重的10.7%,主要问题表现在执行岗位不到位(13例)、护理操作技术不准确(10例)、护理服务态度不好(5例)、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2例)以及其他(2例)等方面。这表明我院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在护理过程中执行岗位不到位和护理操作技术不准确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主要方面,因此着重加强肝胆外科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执行岗位能力和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同时也应注重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的培养,综合提高肝胆外科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服务 质量评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质量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VAS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综合疼痛护理应用于减轻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良好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胸外科 术后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采集中心护理过程中的效果评价。方法血液采集中心的日常血液采集护理过程,随机抽取血液采集中心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另一个时期作为观察组,其持续的质量改进,并随机抽取20例血液采集中心的患者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17例患者对血液采集中心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占8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20例患者对采血中心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度为1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与采血中心患者的血液采集护理过程满意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中心的血液采集护理过程,应实施持续的质量改进,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团队,加强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定期培训团队成员,有效提高采血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采集中心 血液采集护理过程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实施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于2017年7月组建质量控制小组,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对照组为2017年1~6月实施传统常规质量控制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管控。观察组为2017年7~12月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失效模式和根本原因两种分析法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4%。观察组在10项指标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 手术室 护理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