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多见,临床外科医师多数不够重视,采用简单的截指处理,但不符合对外形美观和功能的更高要求.随着人们对手指损伤后外形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自1993年9月~2001年9月应用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共19例25指,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皮瓣 指端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5例43指,皮瓣切取面积为1.5cm×2.0cm~3.5cm×2.5cm。通过3个月至2年的随访,评价手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43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无指骨、肌腱外露及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参考王澍寰的指端植皮疗效评价标准优39指,良2指,可2指,优良率95.3%。结论采用指背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皮肤移植术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缝接神经的接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供瓣区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对11例手指指端缺损采用缝接神经的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0.6 cm×1.2 cm~1.6 cm×2.0 cm,同时皮瓣供区采用掌背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术后通过门诊预约复查及微信方式随访。结果11例22块皮瓣完全成活,创面I期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及蒂部无臃肿,手指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肤色接近正常手指皮肤。感觉均恢复超过S3,皮瓣TPD为6~11 mm,平均8.4 mm。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0例,良1例。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及神经,术后能恢复患指良好外形及感觉,活动接近正常,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接力皮瓣 指端缺损 修复 神经缝接 供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急诊手术条件下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修复方法。方法对9例指端软组织缺损缺损患者采用指背筋膜蒂皮瓣方式进行缺损修复。结果9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显示皮瓣饱满,血液运行良好,外形美观;修复神经皮瓣感觉部分恢复,患者满意。结论指背筋膜蒂皮瓣可作为急诊手术条件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指背筋膜蒂皮瓣 指端软组织缺损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逆行指动脉岛状瓣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2015年,笔者对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供瓣区行游离全厚皮植皮封闭。结果全部28例患者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指端外形良好,甲根完好者甲板生长良好。结论逆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治疗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效果良好的方法。

  • 标签: 皮瓣 指动脉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指端包括指腹软组织、指骨、甲床及其支持结构,因其位于手指最远端,所以在手外伤中较常见.由于损伤机制的不同,所造成的损伤类型亦呈多样性,且由于外观与功能上的特殊性,对指端损伤治疗的要求很高,我们就指端损伤的类型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希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于甲床结构的特殊性,甲床损伤不在本篇介绍之列.

  • 标签: 指端软组织损伤 手术修复 腹软组织 手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20年12月,对25例25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创面缺损的面积达0.8 cm×0.8 cm~1.6 cm×1.4 cm,采用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的方式进行修复,皮瓣在创面的掌侧或侧方切取,皮瓣切取面积为0.5 cm×1.0 cm~0.8 cm×2.5 cm。为使皮瓣转移的距离更远,术中除了切断皮瓣的皮下纤维连接外,同时切断一侧皮下蒂,最终使皮瓣的推进距离达0.5~1.2 cm,皮瓣切取后,供区均切取腕横纹处中厚皮片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25例25指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并获得4个月~8年随访。皮瓣及植皮区质地优良,指纹已经重建,外形饱满,TPD达4~9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2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按照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定标准,25例均为优。结论单皮下蒂V-Y推进皮瓣联合蒂部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皮瓣切取简单、创伤小,推进距离远,修复效果好,是修复指端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皮下蒂皮瓣 指损伤 V-Y推进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21年1月,对15例16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在示指尺侧、中指两侧、环指桡侧近节侧方设计切取,切取面积1.8 cm×1.2 cm~4.5 cm×2.2 cm,皮瓣内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及0.5~4.5 cm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主干,皮瓣切取后,供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再重新吻合者3例3指,移植吻合者2例2指,不吻合者10例11指,将皮瓣内携带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受区手指残端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缝接,恢复皮瓣的感觉,供区均切取腕横纹或肘横纹处皮肤植皮关闭。术后定期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患者皮瓣外观、感觉及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5例16指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个月~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饱满,TPD达7~11 mm,手指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未主诉供区感觉不适。按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15例患者对手部整体外观及功能非常满意。手指活动度按照TAM评定标准,15例均为优。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穿支游离皮瓣血管解剖恒定,供区隐蔽、创伤小,皮瓣切取简单,效果好,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指掌侧固有动脉 穿支皮瓣 指损伤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表皮化的V-Y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我科对22例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患者,采用去表皮化的V-Y皮瓣修复。结果本组22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5~9个月,主要观察皮瓣存活情况、患指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指甲生长情况。22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无臃肿,质地韧,耐磨性良好,未见明显色素沉着。皮瓣早期会出现感觉过敏、麻木,2个月后症状逐渐减退,两点分辨觉恢复至5~9 mm 14例,10~12 mm 8例。患指指甲生长平整,指甲远端与皮瓣贴附良好,未见明显分离现象,16例指甲宽度不变,长度略短,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7例,良5例。结论去表皮化的V-Y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合并甲床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指甲生长平整,外观及功能满意。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去表皮化 甲床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多种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因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的50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6岁,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治疗;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5~75岁,采用游离皮瓣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两组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87.6%,进行皮瓣修复的患者的软组织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0cm×11cm;对照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为90.1%,进行手术的患者的平均成活面积为14cm×27cm。所有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得出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若患者足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进行修复,但如果涉及前足,宜选择游离皮瓣.

  • 标签: 皮瓣 足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指端动脉弓的同指单侧指固有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治疗儿童指端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10例12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儿。缺损面积1.0 cm×0.8 cm~2.0 cm×1.8 cm。切取同指单侧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联合指端动脉弓穿支皮瓣,皮瓣设计成"V"形,切口线设计为锯齿状,保留指端动脉弓交通支血管,向远端推进修复指端或指背甲床缺损伴指骨外露创面。皮瓣近端最远至掌指关节。结果术后10例12指皮瓣全部存活,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存活良好。随访3~24个月,平均10个月。患指无明显屈曲挛缩畸形,各关节活动正常,皮瓣区无感觉障碍。末次随访时患指关节屈曲功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分:优10指,良2指。结论携带指端动脉弓的指固有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儿童远端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指固有动脉穿支 感觉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修复面积大,且能增加足底软组织骨垫厚度,增强耐磨性,是大面积足跟后、底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较为的理想选择方法。腓骨肌腱鞘筋膜瓣或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病损小,鞘筋膜瓣柔韧滑润,覆盖跟腱与组织层厚度相似,是跟后中﹑小面积缺损的可靠修复方法。两种新手术方法均操作简便,术时短,安全可靠。

  • 标签: 跟后 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性,通过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适应症和皮瓣优化选择等影响足部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入选2006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并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0年2月开始实行针对患者进行的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治疗,将方案施行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方案施行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临床疗效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患者出院和随访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组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临床疗效性 个性化伤情特
  • 简介: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功能和形态兼顾,而且是整形外科最常见的疾患,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皮片移植、岛状或游离皮瓣移植和局部皮瓣修复等。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也是整形外科医师最基本的技能,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康复是整形外科护理最常见的工作。现就我科2001年-2005年治疗的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面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术后 外科护理 整形外科医师 游离皮瓣移植 皮片移植
  • 简介:摘要: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是面部整形手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就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的护理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伤口清洁、敷料更换、药物使用、饮食调整以及定期复诊等方面。

  • 标签: 面部软组织 缺损修复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软组织缺损病人护理要点的探讨。方法通过对38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皮瓣转移治疗的整体护理来认识护理的重要性。结果38例患者都得到理想的康复。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的细致护理,尤其是皮瓣的观察,患者的密切配合,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皮瓣移位 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急诊修复方法.方法1999年1月~2002年1月共治疗125例手外伤后伴有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术中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了手指掌侧推进皮瓣(21例)、V-Y皮瓣(19例)、双三角皮瓣(37例)、第四掌背动脉皮瓣(2例)、带桡神经浅支的示指背侧岛状皮瓣(9例)、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岛状皮瓣(2例)、前臂逆行岛状皮瓣(3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4例)、足背复合游离皮瓣(2例)、(足母)趾皮甲瓣(1例)、锁骨下皮瓣(16例)、交臂皮瓣(2例)、腹股沟皮瓣(4例)、腹壁皮瓣(3例),进行急诊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有4例出现感染,皮瓣坏死,行残端修整,其余修复后外形良好,2例腹股沟皮瓣断蒂后皮瓣臃肿,行去脂术后外形良好.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一期急诊修复方法,具有创面可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急诊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辅助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作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