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子宫脱垂伴不同程度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是由产伤和更年期体内激素改变等因素所致。以往采用的手术方式是将脱垂的子宫和膨出的阴道壁切除,然后将损伤的筋膜进行缝合,但这种手术方式不仅将没有病变的子宫切除,而且缝合的结构仍然是建立在松弛的盆底组织上,

  • 标签: 妇科 子宫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盆底重建、传统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濮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43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改良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围期情况、结直肠肛门障碍量表评分(CRADI-8)、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评分、排尿障碍量表(UDI-6)评分、盆底功能影响量表(PFIQ-7)评分、盆底肌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改良组残余尿量少于传统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大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出血量少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CRADI-8、POPDI-6、PFIQ-7、UDI-6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盆底肌力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98%,3/43)与传统组(9.30%,4/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盆底重建比较,改良盆底重建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能减轻脏器脱垂和功能障碍,改善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加快尿流动力学恢复、减轻排尿障碍,且手术安全性高。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传统盆底重建术 围术期情况 尿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对接受改良式盆底重建的35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患者,做好术前肠道及阴道等准备及个体化心理支持;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出院教育等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本组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盆底血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尿管(2.06±1.22)d,住院(7.26±1.34)d。均康复出院。随访12个月,无补片侵蚀、感染、脱出和复发病例。结论对接受改良盆底重建的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围期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改良盆底重建术 盆底器官脱垂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生物网片(prolift)前盆重建最佳护理程序和护理措施。方法分析4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实施改良式prolift前盆重建的护理资料。结果4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prolift 前盆重建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槌状指改良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20例新鲜槌状指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并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其疗效。结果采用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优良率95%。结论改良的止点重建方法手术简单、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槌状指 止点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在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女性改良盆地重建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女性改良盆地重建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住院期间出现3例排便排尿情况,经心理疏导和开塞露治疗后2例缓解,1例无效。重新留置尿管3d后取出后恢复正常;4例患者坐位时臀部疼痛,1例出院4d后缓解,1例11d后缓解;经1个月后复查,全部患者术后无性生活异常,创面恢复良好,无阴道膨胀等现象。结论本次所探讨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普遍应用于女性改良盆地重建围手术期的护理。

  • 标签: 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开展乳腺癌的患者在术后即刻乳房重建、单纯改良根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内从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群体中,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抽选乳腺癌患者,总计 有65例患者 得以顺利入选,在具体筛选中发现,其中选择背阔肌乳房重建及 背阔肌联合假体乳房重建的患者有33例,可视之为背阔肌组;而选择单纯改良根治的患者总计有 32例,可视之为单纯改良组。我们在研究中将会详细统计这两组患者各自的中资料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等,总结本次研究 。结果:从最终结果中可以显然看到,在中出血量对比中,背阔肌组、单纯改良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具备成立条件(P> 0.05);而在住院时长对比中的差异十分明显,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P< 0.05);同时在并发症状况对比中,背阔肌组的并发症率 为60.61%( 20/33), 而单纯改良组的并发症率为9.38%( 3/32) ,背阔肌组与单纯改良组在术后病发症状况对比中差异明显,由于P< 0.05,故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 结论:综合本文研究可以显然看到,即刻乳房重建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乳腺癌患者在术后的乳房美容质量,但是由于术后并发症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 标签: 乳腺癌术 乳房重建 单纯改良 术后并发症 美容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盆腔脏器脱垂的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手术并发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与传统的盆底重建相比具有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盆底重建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盆底重建改良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收集到120例重度POP患者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分别进行盆底重建改良前后的手术方法,在手术前后的各个时间点测定其POP-Q分度情况,观察各项手术指标并随访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改良组出血量、束后留置管天数和住院时间均比传统组低(P0.05);手术结束后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POP-Q分度均集中在0度,且改良组在每个时间点的0度和I度患者总人数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

  • 标签: 临床疗效 改良盆底重建术 盆腔器官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采用改良盆底重建与阴道壁修补,探究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时间在2023年1-12月60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后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两组不同临床治疗式。对照组应用阴道壁修补,观察组应用改良盆地重建。结果:通过对对照组和观察组肌力治疗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效果优。观察组子宫脱垂患者的静息压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盆地重建对于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具有更加显著临床效果,利于提升盆腔肌力,改善患者盆腔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脱垂 改良盆地重建术 盆腔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行护理干预对盆地重建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盆地重建的患者50例,根据患者意愿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P值<0.05。结论:在盆地重建患者护理时应用延续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盆地重建术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全盆底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2例改良全盆底重建患者,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后的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宣教。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等发生。结论做好改良全盆底重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可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改良全盆底重建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5例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移植皮瓣的观察护理和指导患肢功能锻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5例患者除一例并发门德尔综合征,经理疗后痊愈,其余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障乳房重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带蒂腹直肌肌皮瓣 乳房重建术 护理
  • 简介:选择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产妇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改良剖宫产)和对照组(传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各54例。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时间短(P<0.01),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剖宫产术 手术方式 JOEL-COHEN切口 缝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根治与Ⅰ期重建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都给予改良根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并进行Ⅰ期重建,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情况、心理状态、乳房外形、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创面引流时间、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乳房外形满意度、HAMA、HAMD和FACT-B量表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两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治联合Ⅰ期重建在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保证乳房外形美观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Ⅰ期重建术 生活质量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和阴道壁桥式修补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50例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25,接受改良盆底重建)和对照组(n=25,接受阴道壁桥式修补),两组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保留或不保留子宫。评价两种式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盆腔脏器脱垂定量(POP—Q)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两组手术平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中平均出血量略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对照组阴道长度较术前明显缩短,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阴道长度则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研究组随访(6~30个月)未发现复发患者,对照组中2例复发;⑥研究组患者行改良盆底重建术后对性生活影响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是治疗POP的有效式,手术简单、安全且微创。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重建 网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Sugita改良Shiraki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9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2例重度先天型隐匿阴茎患儿。其中采用改良Sugita治疗32例(改良Sugita组),采用改良Shiraki治疗40例(改良Shiraki组)。2组患儿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阴茎外露部分增加长度、术后半年父母满意度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及术后并发症(根据改良的Clavien-Dindo手术并发症分级标准分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改良Sugita组与改良Shiraki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00±8.03) min和(40.30±9.27 )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7,P<0.05);术后阴茎外露长度的增加分别为(1.80±0.30) cm和(1.90±0.33) cm,术后0.5年父母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60±0.56)分和(4.60±0.5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2例患儿仅5例发生Ⅰ级并发症。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ugita改良Shiraki治疗儿童重度隐匿阴茎术后阴茎外观良好,家长满意度高,并发症低,易于临床实施,改良Shiraki手术时间更短。

  • 标签: 隐匿阴茎 改良Sugita术 改良Shiraki术 阴茎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脑-硬膜-动脉融合(EDAS)治疗缺血性烟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缺血性烟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缺血性烟雾病6例,双侧缺血性烟雾病15例,病人经CTA、MRA或DSA检查证实。行双侧改良EDAS12例。单侧改良EDAS9例。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硬脑膜内层病理检查提示:存在炎症反应15例,未见异常6例。术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l例。1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行DSA复查13例,颅底异常血管明显减少10例。无明显变化3例。结论改良EDAS安全、微创,治疗缺血性烟雾病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缺血 脑-硬膜-动脉融合术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手术时间(5.8±1.8)h,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 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在近端胃切除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胃上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术,改良 抗反流术 消化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