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斜视手术护理。方法配合手术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患者焦虑程度下降,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接受手术,目标完全实现;患者或家属能够复述眼睛保健知识及斜视、弱视的防治常识;患者主诉疼痛、恶心减轻(缓解),舒适感增加;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住院期间患者主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 标签: 斜视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残余性斜视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2011年于我院收治的9例残余性斜视进行检查和再手术治疗。结果术后近、远期观察,斜视度数皆≤10△,正位率100%,1例术后复视,1月后症状消失。结论残余性斜视通过再次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残余性斜视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我们全科护理人员对在科的斜视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这样也能够比较好地、有效地提高我们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和自身护理质量;也能够尽快缓解来自手术给患者带来的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方法:评估斜视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疾病等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积极给予实施。结果:自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我们科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中,均没有出现患者担心的不良后果和疾病相关后遗症。结论:因为我们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了系统全面的了解和准备,也对其家属做耐心细致地宣教,又实时给予积极有效地治疗是斜视矫正手术成功的关键。斜视是指两眼融合功能失去控制作用,使两眼处于间歇性或经常性偏斜状态。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非共同性斜视

  • 标签: 斜视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显微斜视矫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斜视的术中出血量及疗效。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择本院收治斜视患者9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传统手术,观察组为显微斜视矫正手术,观察两组手术耗时、出血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耗时及出血量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98%与对照组97.87%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斜视患者采用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改善斜视度数,获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显微斜视矫正手术 斜视 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患者眼位偏斜得到满意的矫正,复视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通过对共同性斜视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克服了心理障碍,安抚了不安情绪,以健康心态接受治疗,并有利于减轻斜视术后眼部不适及胃肠道症状,心理护理和术后眼部护理对患者的治疗、顺利康复同等重要.

  • 标签: 护理 围手术期 共同性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斜视患者手术后发生继发性内斜视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眼科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外斜视手术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和矫正治疗。结果50例外斜视患者手术治疗后,其中发生间歇性内斜视者5例,占10.0%,集合不足型外斜视2例,为4.0%,伴有垂直斜视2例,占4.0%。手术治疗后伴有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患者4例,占8.0%。结论外斜视手术后患者发生继发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外斜视类型和所采取的手术方法有关,同时应对患者观察半年后进行手术

  • 标签: 外斜视 继发性内斜视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研究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质量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4-2017年共18例成人视近可控正位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以复视、视疲劳为主诉,视近可控正位,视远外斜视明显,手术是改善眼位及症状的有效方法。结论成人外斜视治疗主要目的为改善复视,提高视物舒适度,改善眼位为第二位,术前检查以实际视物无复视时最低三棱镜度数为手术参考值,需适度欠矫。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成人 适度欠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患儿120例,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A组(4~7岁)40例,B组(8~10岁)48例,C组(11~14岁)32例。观察比较各组术后的双眼视觉及眼位情况。结果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A组为100.00%(40/40),B组为72.92%(35/48),C组为53.13%(17/32),3组患儿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眼位正位率A组为97.50%(39/40),B组为70.83%(34/48),C组为56.25%(18/32),3组患儿术后眼位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4,P<0.05)。结论年龄4岁以上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年龄越早,手术效果越好。

  • 标签: 外斜视,间歇性 时机,手术 视觉,双眼 眼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2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2例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完全正位者24例,轻度欠矫者9例,明显欠矫4例,轻度过矫5例,总有效率88.09%。结论尽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改善双眼视功能,矫正眼位消除自觉症状和视疲劳,年龄愈小双眼视功能恢复愈好。

  • 标签: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对109例斜视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这109例斜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患者满意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费用,防止了并发症,106例治愈出院,治愈率97%。

  • 标签: 斜视患儿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斜视手术中角膜保护对眼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接受斜视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斜视手术,其中对照组未行角膜保护措施,观察组对患者角膜进行保护,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82.8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下眼睑中央泪河高度(TMN)、眼表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眼表影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斜视手术中行角膜保护措施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对患者眼表的不良刺激和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早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斜视手术 角膜 保护 眼表 影响
  • 简介: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手术麻醉过程,探讨其术中麻醉问题。方法46例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患儿,分两组:阿托品组和非阿托品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监测脉搏氧饱和度(SPO2)、BP、P、ECG、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必要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中除了心率改变明显,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术前给与阿托品心率上升幅度10%-40%,可以预防眼心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其他手术相比无明显增加。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可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术中麻醉要保持一定深度,需严密观察心率变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时应及时给予处理。(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231-232)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内斜视 麻醉 眼心反射 阿托品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监护麻醉管理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斜视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盲选法的方式将其选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局部麻醉,研究组实施监护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术中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手术时间、呕吐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单条眼外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呕吐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监护麻醉管理 斜视手术 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