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患者 85 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托马氏架牵引治疗,研究组采用 AO 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治疗。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 97.67% 、治疗后,患者 Harris 评分( 91.61±2.25 )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92.53±1.87 )分、未见骨折位移发生,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 p < 0.05 )。 结论: 应将 AO 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方法应用到老年股骨股骨的治疗中,提高治疗有效率,避免骨折位移问题发生。

  • 标签: 新鲜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股骨完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二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36例股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单侧骨折移位股骨完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d、随访时间≥12个月。排除标准:术中使用骨水泥、术前或术后出现偏瘫及其他影响功能评定的合并症。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共104例,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60例,加压螺钉内固定组44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以下计量指标进行t检验: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对以下计数指标进行卡方检验:性别构成、术前合并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级;对以下指标进行生存分析:二次手术的时间间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t=0.676,P〉0.05)、性别构成(2=0.061,P〉0.05)、术前存在合并症(2=0.034,P〉0.05)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在住院时间(t=4.21,P〈0.05)、住院费用(t=9.92,P〈0.05)、手术时间(t=11.47,P〈0.05)、术中出血量(t=20.93,P〈0.05)、术后初次下地时间(t=24.64,P〈0.0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术后初次下地功能锻炼时间显著短于加压螺钉内固定组。结论对老年移位股骨完全骨折,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骨折固定术
  • 简介:股骨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以骨折线是否位于髋关节囊内,分为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绝大多数患者为囊内骨折。这是一种很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6%,股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并发症亦多,目前仍是骨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本文就股骨骨折有关的问题做一综述。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的血供 股骨颈基底部 缺血坏死 人工关节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龄移位股骨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VAS、WAI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及W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均可有效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骨折,术后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恢复正常行走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经济状况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骨折的疗效、手术适应证及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64例经闭合复位、小切口(约4cm)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HaIIis髋部评分(HHs)1进行临床评估.结果随访1.5-4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膝关节僵硬及内固定断裂现象,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7例(7/64,10.9%)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头坏死,其中5例关节功能良好,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2例关节疼痛较重,行人工关节置换;2例(2/64,3.1%)术后发生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已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忠者Hart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1.8分.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微创、安全实用、固定牢靠的优点,其适应于年龄<65岁,严重骨质疏松的所有类型的股骨骨折

  • 标签: 螺纹钉 新鲜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移位股骨骨折的精神病患者采用手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目标从我院收治的移位股骨骨折的精神病患者之中筛选,研究范围是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共计6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手术组与保守组的髋关节功能评价无明显差异,和治疗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缩短、骨折不愈合等情况的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移位股骨骨折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手术与保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 保守治疗 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精神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rdenⅢ股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正位Garden指数评价GardenⅢ股骨骨折移位程度的信度、效度及其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8例GardenⅢ股骨骨折患者骨盆X线片,其中男47例,女51例;年龄19~89岁[(64.9±16.2)岁]。患者中包括21例髋关节64排三维CT资料。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重复2次,对每例患侧股骨正位Garden指数各测量3次。统计描述正位Garden指数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Kappa系数评价股骨正位Garden指数信度,包括重测信度和测量者间的一致性。依据21例髋关节三维CT,测量并计算骨折断端接触面积和股骨上移距离,与正位Garden指数行多元相关分析,评价正位Garden指数的效度。结果98例GardenⅢ股骨骨折的正位Garden指数为(136±15)°,最小值为90°,最大值为159°,指数呈正态分布(P>0.05)。3名测量者重测信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97和0.95(P均<0.01),3名测量者间一致性的Kappa值分别为0.87、0.91和0.86(P均<0.01)。正位Garden指数与骨折断端接触面积呈正相关(r=0.80,P<0.01),与股骨上移距离呈负相关(r=-0.77,P<0.01)。结论GardenⅢ股骨骨折移位程度具有多样性且呈正态分布。正位Garden指数能够可信、有效地定量评价Ⅲ骨折移位程度,并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预后 Garden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70岁以上)股骨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粉碎性骨折21例,对高龄患者进行受伤前、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并对21例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及输血、术后引流进行统计,并对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1例高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进行随访观察12—24个月。Harris评分受伤前为87—91,平均89.8;术前为32—51,平均43.7;术后为78—90,平均86.2。其中术后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1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95%。手术时间为51—113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123—473ml,平均387ml。术后引流80—360ml,平均180ml。术后髋关节疼痛l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入院后积极的围手术期评估和手术治疗,不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早期负重下地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 标签: 双极股骨头 置换术 高龄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加压钢板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移位股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移位股骨骨折患者82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90dHarri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皮加压钢板治疗移位股骨骨折效果较为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经皮加压钢板 空心加压螺钉 移位型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与闭合复位内固定(CRIF)治疗移位儿童股骨骨折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本专业相关杂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8月,收集ORIF与CRIF治疗移位儿童股骨骨折的文献,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5.0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评估其相对危险度(R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0篇ORIF与CRIF治疗移位儿童股骨骨折疗效比较的文献,共309例患儿,其中163例患儿行ORIF术,146例行CRIF术。ORIF组术后骨折解剖复位率[RR=0.33,95%CI(O.22,0.49),P〈0.05]和关节功能Ratliff评定优良率[RR=0.73,95%CI(O.62,0.85),P〈0.05]均高于C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IF组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RR=1.93,95%ci(1.13,3.31),P〈0.05]、髋内翻发生率[RR=2.38,95%CI(1.07,5.27),P〈0.05]以及骨折不愈合率[RR=2.72,95%CI(1.05,7.04),P〈0.05]均低于CR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RIF比较,ORIF治疗移位儿童股骨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故ORIF治疗移位儿童股骨骨折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儿童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移位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疗法分成置换组和内固定组,每组40例。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置换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再手术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25.0%、再手术率22.5%均显著高于置换组的术后并发症率10.0%、再手术率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1、2年的髋关节功能(77.5%、80.0%)显著优于内固定组(65%、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骨折,其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股骨骨折(fractureofthefemoralneck)是指股骨头下端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占全部骨折总数的3.58%,它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股骨股骨干之间形成2个重要的角度,干角与前倾角。干角股骨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为110°~140°,平均127°。前倾角下肢中立位股骨头与股骨干在冠状面上形成角度,正常为12°~15°。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来自旋股内动脉主干之终末支,外骺动脉约2~6小支由股骨头颈交界之外上部进入股骨头,供给股骨头之外侧2/3~3/4;其次是旋股外动脉发出的下骺动脉,有l~2支在股骨头软骨内下缘进入头部,供头内下1/4~1/2;圆韧带动脉发自闭孔内动脉,一般供给股骨头凹窝部分。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骨折病人护理经验。方法回顾40例老年股骨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护理,本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科学合理护理,可避免老年股骨骨折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护理
  • 简介:一、Pauwels角分类可分为Ⅰ:小于30°(即内收骨折);Ⅱ:30°-50°;Ⅲ:大于50°(即外展骨折)。内收骨折是指远端骨折与两髂嵴联线所形成的角度(称Pauwels角)大于50°;而外展骨折是指此角小于30°;前者属不稳定骨折,容易变位,而后者属于稳定骨折,如果继续受到暴力或移位应力,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不稳定骨折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分类 不稳定骨折 远端骨折